機器人和光的故事,已經悄然開幕。
(相關資料圖)
作者 | 秀松
編輯 | 南書
缺席了一年的光博會,在深圳又重新連接上了。
兩年時間不能說很長,畢竟2021年的光博會盛況還歷歷在目。
那時候3D結構光、TOF等技術還是陽春白雪,眾多創業企業們在展臺上拎著自家產品給客戶講解自家產品的差異化;也不乏一些初創公司僅僅拿著一套不成熟的方案,在一個偏僻的展臺,給路過的人們講自己的技術創新點,大家也能聽的津津有味。
但兩年又確乎很長。
對于絕大多數的企業,這兩年過的頗為辛苦,融資環境的變化、市場的動態調整、技術商業化落地之難...讓這些創業公司們飽受摧殘。部分企業,在利好與利空之間,選擇了倒閉。
可惜市場不講情懷,只會層層篩選出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有不少面孔消失,但也有諸多企業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了下來,并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王者。
過去兩年,這些被風浪篩選下來的“淘金者”,變得更加堅韌,一步步走向成熟。
整個市場,也發生了諸多變化。
兩年三變化:技術下沉、格局初定、產品外延
“更務實了?!蓖顿Y人濟川告訴AI掘金志。
兩年前,濟川參加光博會時,聊了不少創業團隊。彼時大家都還在展示自家技術的與眾不同,比如蘋果結構光的國產化替代方案、iToF與dToF的技術差異、怎么把雷達和視覺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創意的想法。
今年參加光博會,創業者們很少再講前沿技術與趨勢,連自家的技術差異化也一筆帶過,把更多的時間用于給客戶講“量產”、“成本”、“效果”等更現實的話題上。
“市場淘汰了部分不適應變化的企業,但留下來的都是精華?!?/span>
濟川表示,他投過幾個項目,有一個已經徹底出局,還有幾家成長性還不錯。比較可惜的是,當時有一個天馬行空的項目,由于拿不準沒有投資,現在已經成了獨角獸。
現在投資人們和創業者聊的話題,也變得更加“功利”:新品能不能上量?產品能解決什么場景痛點?毛利率是多少?這個成本怎么撬動下游客戶?技術在不同場景間能不能復用?怎么提高市占率?下一輪要不要引進產投?
事實上,這些被市場鞭笞過的企業,已經知曉創業之艱,理想之火只是信念,產品利潤才是驅動車輪的機油。實驗室里的黑科技,也一點點下沉到支付、泛安防等場景。
這些細分場景內,出現了許多明星企業,比如支付領域的奧比中光、安思疆、光鑒科技;金融領域的格靈深瞳、的盧深視;機器人領域的靈途科技、舜宇智能光、樂動、EAI、藍海光電等等。
圖源:AI掘金志
“經過數年的洗牌,市場格局已經初步有了雛形,并且具備明顯的馬太效應。”濟川認為,除非市場上再出現類似于大模型的顛覆性技術,否則很難再出現黑馬,基本上是這些存活下來的公司分食市場。
在你爭我搶的市場遭遇戰中,不少企業遇到了瓶頸: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市場里卷來卷去,即便市占率做到第一,賺的錢也并不多,反而形成了無效內卷。
最早意識到問題的企業,已經開始外拓,“把戰火燒到其它行業去,開辟第二、第三線戰場“。
比如機器人。
作為不可或缺的“眼睛”,機器人只有配備了相機和雷達,才能“看得見才能走的穩”。不少企業投入重金,研發適配于機器人的深度相機與激光雷達,并且在最先上量的掃地機器人這波風潮中實現規?;慨a,例如舜宇智能光、EAI、歡創、樂動、瑞識等。
由于掃地機器人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很難再現過去三年的J形增長奇跡,這些廠商便把目光投向了商用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新的賽道。
光博會現場,不少廠商帶來了適用于服務機器人的產品:安思疆的Nuwa系列、靈途科技的Blazer探路者、Sentinel哨兵系列;奧比中光則發布了首款戶外大量程 3D相機 Gemini 2 XL;以及EAI的G、TG系列,舜宇智能光的RGB\TOF相機等等。
圖源:AI掘金志
“all in 機器人?!?/span>
創業者張鳴告訴AI掘金志,機器人對感知的需求非常大,一個機器人會搭載數個甚至十數個傳感器,尤以深度相機、雷達為甚,這是一個大市場,未來肯定會上量。
張鳴表示,另一個大市場是車載,許多友商也在布局車載產品線。但張鳴認為,創業公司要做進主機廠的供應鏈難度太大,話語權也不高,因此決定all in 市場成熟度不高的機器人行業,這樣才有機會。
現在高性能的相機和雷達,成本仍然比較高?!拔磥碚l能把成本做的更低、性能更高,以及穩定性更強,誰就能脫穎而出,成為機器人行業的tier 1。”張鳴坦言。
可以預見的是,車載和機器人在未來,將成為光學企業的掘金地。這些企業,有著同一個夢想,卻有著不一樣的基因。
產學研聯動,學研所孵化的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光學圈大致有三類企業:一類是學校孵化的企業,一類是研究所孵化的企業,還有一類是從高校畢業之后自主創業的企業,完美詮釋何為“產學研一體化”。
許多高校的光電專業獨樹一幟,如浙大、華中科大、西安工大、長春理工等,對應的孵化企業如舜宇智能光、靈途科技等等。
圖源:AI掘金志
在眾多的研究所中,前來參展的,有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孵化出了奧普光電、長光辰譜等企業。
從高校畢業然后自主創業的公司也不少,如光鑒、靈明光子、安思疆等。
這些基因不同的企業,在其業務以及產業鏈角色的選擇上,也互有差異。
“你看名字帶有‘光’,業務比較復雜難懂的,多半是研究所孵化的企業。”
一位從業者告訴掘金志,這些廠商名字比較踏實,業務一般偏向于底層光學技術的研究,整體偏向于產業鏈上游。
比如,奧普光電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實驗工廠,其業務涉及精密光機電儀器、光機電一體化設備、光學材料、光學元器件等等。
學校孵化和從學校畢業自主創業的企業,一般選擇產業鏈中游,做相機模組、激光雷達、光學解決方案等。但這些企業之間在取名上有著微弱的差異:
學校孵化的企業更接地氣,英文縮寫通常是漢字拼音字母,公司logo也帶有明顯的漢化色彩,如利安、宇瞳;而自主創業的企業,走的是國際范路線,名字和logo更具想象力,比如光鑒、馭光科技等。
“學校、研究所孵化的企業幾乎占了一半,產業鏈上游,這個比重會更大。”
某公司CEO林峰表示,光學是極其復雜的科學,細分領域足夠多,創業沒有學校、研究所的資源支撐,企業很難發展壯大。后面興起的這些獨角獸,很大程度上受益于AI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視覺的廣泛落地應用。
“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給視覺帶上了一副眼鏡,看得更清、看的更準,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整個計算光學的發展?!?/span>
林峰認為,光學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產學研”效應,即研究所、學校等機構進行專注于底層技術的研究與突破,做好產業鏈上游,而創新企業則擅長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更接近應用端。
這些企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崛起,其中的少數已經成為隱形的光學新星。
國產廠商的崛起,與那些隱形的光學新星
在許多光學底層技術方面,以及最上游的材料如鏡頭、鏡片、玻璃等領域,我國正在全力追趕德國、日本等光學強國。但許多與下游應用相關的核心零部件,仍然為國外企業掌握。
部分創業公司瞄準了其中一個點,試圖打破這種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
以3D結構光為例,其成像需要激光發射器發射數萬個激光散斑,這對激光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很高,目前基本上采用的 VCSEL 激光發射器。
另外,光線還要通過衍生光學器件(DOE)進行“衍射”,將光線進行“切分”,以實現投射激光散斑的功能。
很長一段時間,這兩大零部件基本上為歐美國家壟斷,但現在,國內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研發VCSEL 芯片,以期實現國產替代。
比如,在VESCEL芯片領域的靈明光子、縱慧芯光、瑞識科技、檸檬光子等。
圖源:AI掘金志
又比如,在oF方面的光微、炬佑智能、世瞳微電子等企業,還有許多封裝測試、材料方面的公司共同亮相光博會。
“國內光學產業鏈雖然比起國外還有差距,但突出一個齊全?!?/span>
創業者齊東告訴AI掘金志,以前找一家做VESCEL芯片的公司,一是很少,二是技術不達標。這兩年技術基本上都能找到能做的供應商,技術不算特別頂尖,但已經能夠滿足基本需求。
并且,這些供應商的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一年一變”,在部分參數上,幾乎可以比肩國際水平。
“整個供應鏈都在進化?!饼R東表示,供應鏈的進步,也會持續推動產業下游終端產品的場景應用,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光和機器人的故事才剛開始
這幾年,機器人開始變得越來越熱,愈發受到重視。
從今年1月工信部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要在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隨后,北京、上海等地分別推出政策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不但給政策優惠,還有資金、廠地等資源的支持。
而在許多細分場景,機器人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比如工業機器人、消費級的掃地機器人、商用服務類機器人等等。
這意味著,下游場景對機器人的需求正在持續擴張。
同時,伴隨著國產替代潮,許多終端廠商開始尋求國產元器件替代,這對于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作為機器人的“眼睛”,不論是視覺相機還是激光雷達,都將直接從機器人更廣泛的場景落地中受益,并且反哺至更上游的供應鏈企業。整個產業鏈,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多輪驅動下,會變得更加成熟。
機器人和光的故事,已經悄然開幕。
推薦閱讀
大模型做通用 Or 垂直?中小AI公司的「生死抉擇」
大模型帶來的「技術平權」,能否普惠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