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除了給孩子安排各種娛樂、社會實踐和戶外活動,在學習方面有沒有小計劃?不少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假期中多讀幾本書,定期進行閱讀活動;或者溫故知新,花點時間把上學期所學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適當完成一些練習題,幫孩子保持學習狀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實,離開課堂的孩子們擁有了更多的個人時間,正適合花時間關注他們在做題方面的表現。”火花思維海鷗老師說到,“它不僅決定著孩子做題速度和準確性,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孩子對于學習知識的態度和興趣。”
關于本次分享,火花思維海鷗老師是從孩子在做題、獨立完成任務時常會出現的問題出發,分別來和大家聊聊遇到這些問題家長應該怎么做,幫助大家一起解決難題,陪孩子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一、當孩子寫題慢、態度拖拉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對于總是說不想做的孩子,讓孩子了解完成有什么好處。當孩子下周要開學,我們卻發現他的假期作業還有很多沒完成,或者明明很簡單的練習,10-20分鐘完全能做完,孩子卻花了幾倍的時間勉強完成。
這些情況背后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也許是孩子覺得任務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不知道應該從哪里下手,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覺得無聊或者遇到困難,而放棄了。還有些情況可能是,孩子并沒有能力做某項任務,礙于面子當我們問孩子時他可能會說“不想做”。這些情況大部分都之前我們提到的大腦執行功能有關。
完成練習或者家庭作業,對于孩子來說,是一項任務,一些孩子可能難以看到任務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或者在任務的中途被分心,注意力被拉走了太長時間以至于再也沒有回到任務中。對于這類情況,孩子需要支持才能完成這些任務。
這種時候,應該讓孩子了解任務的結局,或者完成任務所帶來的積極情緒,比如:“完成這幾道數學題,就能去姥姥家和姐姐玩”、“完成這些練習,媽媽就不再嘮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上這種情況孩子完成任務是有幫助的。
也有一類情況,孩子不僅完成練習比較慢,還會頻繁出現“書寫不工整,握筆姿勢怎么糾正都不準確”、“看一下、寫一筆”等狀況,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加強孩子讀寫能力的訓練,以免孩子因為讀寫能力,影響他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控制手和手指協調運作的大腦運動皮質區,通常在5歲之前尚未發展完全。還有研究顯示,男孩的手和手指協調比女孩發展得慢,這項發展到小學期間都持續進行。由于精細運動協調能力的習得速度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當幼兒的書寫能力沒有進展時,并不需要生氣,因為他們只是還無法控制手部的動作。
對于小學生,我們可以有意識讓孩子進行串珠子、剪紙、沙盤徒手寫字、大聲朗讀和乒乓球等體育運動鍛煉孩子視覺分辨、精細動作,同時加強孩子大肢體運動,來提升孩子的讀寫能力。
二、當孩子在學習中犯了錯誤,我們應當給孩子糾錯的機會
最新的研究結果揭示,我們大人的負面語言往往是孩子成績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學教授喬·博勒歷經數十年深度研究學習規律,她認為打破大腦固化論等陳舊觀念,給孩子充分的犯錯和糾錯機會,鼓勵孩子多維度地思考問題……才能真正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
那么,家長、老師對孩子學習的負面評價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嗎?
這很好理解,咱們可以回想下自己小時候,在學習方面曾經收到過、聽到過周圍人對自己或者同學的那些負面評價,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差評。
我小學時的一位老師曾經因為我沒有按照常規的筆順寫數字“0”,覺得我貪玩、學習態度不端正。可是我明明很認真地解題,并且答案也完全正確。面對老師這樣的負面評價,我覺得委屈。一段時間里,我不想聽這門課,甚至對于學習數學都沒以往有興趣了。
我們的大腦每天接收的諸多信息,它們沿著脊髓向大腦的神經網絡傳播。大腦獲取這些信息的第一站是情感中樞,也就是說,在開始分析信息之前,大腦要先判斷這些信息有沒有威脅到人身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中樞不會區分身體威脅和心理威脅,都會被判斷為威脅。而人在面對威脅時的本能——釋放腎上腺素,大腦要迅速決定如何應對,所有無關生存的活動都會暫停,這也包括學習。
所以我們用威脅、指責的方式來強迫孩子學習,是沒什么效果的。看了這些信息,您還覺得說兩句、吼兩句沒關系么?
因此,我們更需要打破固有觀念,避免做孩子的差評師,更加耐心地面對孩子做錯題目的情況。
對于孩子檢查后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或者知道錯在哪卻不知道如何改正的情況,家長可以嘗試將題目化整為零,提出小問題推動孩子思考(我們很多孩子都有錯題本,千萬不要留于形式,我們帶領孩子把錯題本用起來)。改錯之后,家長鼓勵孩子給自己講講題目正確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面對孩子做錯題目千萬要有耐心,我們此時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向孩子示范如何耐心地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做錯題目,學習中遇到小困難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我們大人先煩躁起來,孩子面對學習中出錯、不會的情況也很難有耐心,還會因為以往出錯、有困難時不愉快的體驗而更加煩躁、有壓力,甚至因為怕自己出錯一做題就焦慮、緊張。
舉個小例子,當我們發現孩子出錯想要讓孩子改正的時候,孩子有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愿意,這時候千萬不要暴躁的批評孩子。鑒于孩子目前年齡段已經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語言表達也更加清晰能夠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感受,我們不如找時間和孩子專門聊聊改錯這件事,避免在溝通時引起他的逆反心態,以下兩個親子溝通的原則供您參考:
1、多聽聽孩子怎么說,家長適時引導。
2、對于目前的某個現狀,家長和孩子討論出1、2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執行并監督。
三、當孩子做題時,我們這樣選擇習題會更有效
我們好多家長都會給孩子留一些練習題,常常容易出現一些誤區。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就是忽視孩子實際情況,盲目追求題目難度。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證研究,我給您講講這個實驗,您就明白了:
您肯定會問,這是為什么呢?
增加的練習難度讓學習看起來似乎是效率低下的:測試只測向1米外的目標扔沙袋,練習向0.5-1.5米范圍內的目標投沙袋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習的速度。但實際上降低學習速度的情況,會刺激大腦分泌一種叫做髓磷脂(myelin)的物質,這種包裹在突觸周圍的脂肪物質,會讓大腦信號變得更快、更強,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
因此,我們做家長的,要了解孩子目前的學習程度,不要貪多貪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知識。以上就是本期關于“做題習慣”的全部內容啦,如果還有什么想要咨詢的問題,可以關注“火花思維”微信公眾號,海鷗老師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