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二氧化碳4150噸:交能融合項目助力棗菏高速綠色用電
2023-08-14 09:51:53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姚思寒 相關文章 “它經濟”帶熱“寵物友好”:經濟與情感的“雙向奔赴” 社會綜合2023-07-10 10:06:56 雅迪將持續不斷加強智能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社會綜合2023-03-10 15:14:58 生態賦能新經濟 社會綜合2022-03-17 16:26:47 “清涼商品”走俏、“夜經濟”升溫……“夏日經濟”釋放消費活力 社會綜合2022-08-08 08:23:00 山西發展干果經濟林1964萬畝 “林果經濟”增綠富民 社會綜合2022-10-28 17:27:12 數字人民幣加速融入實體經濟 用戶暢享數字經濟紅利 社會綜合2022-09-04 13:03:43 “數字引擎”加力賦能實體經濟 社會綜合2022-07-11 14:06:42 “新政策”能讓英國經濟脫困嗎? 社會綜合2022-11-20 08:59:16 多地“夜經濟”亮點紛呈促消費 社會綜合2022-09-27 09:33:37 中國“暑期經濟”助推消費升溫 社會綜合2022-08-15 17:39:41 熱點聚焦 【潮起東方·中國外交之一帶一路】亞投行助推“一帶一... 盤點成都大運會上的臺灣元素 【潮起東方·中國外交之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十年成... 熱門評論 唱衰中國,只會在事實面前反復碰壁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題:唱衰中國,只會在事實面前反復碰壁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樊宇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 遏制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發展的步伐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美元。今年在全球外... 做抗洪救災重建家園的主人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 題:做抗洪救災重建家園的主人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當前,京津冀黑吉等省市廣大干部群眾... 打贏搶險救災與災后重建兩場硬仗 志愿橙及千千萬萬普通人全力以赴,凝聚起防災減災救災強大合力。統籌各類資源力量,動員社會各方參與,黨群... 為暴雨中挺身而出的擔當點贊 侯佩琛雨一直在下,心一直在牽掛。祈愿正在經歷洪澇災害和參與救援的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是這幾天人們最... 網絡視聽許可證0113652號 京ICP證010602號-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濟寧8月13日電 (王東宇)一排排光伏發電設備順著棗菏高速公路旁的邊坡綿延數十里,這是全國首個全路域交通與能源融合項目——棗菏高速交能融合(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據了解,截至8月4日,該項目金鄉段已累計發電超過50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4150噸,節約標準煤1800噸。
作為交能融合的示范項目,棗菏高速所用到的每一度電都是自發的“綠電”,真正實現了用電“零碳”排放。
為充分挖掘路域內能源優勢,據負責該項目建設的中國能建集團介紹,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打造了棗菏高速交能融合(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目前,金鄉段路域光伏已全部并網發電。中國能建交能融合棗菏項目技術負責人高抗表示,預計在項目全部建成后,工程總裝機容量約123.99兆瓦,其中路域光伏總裝機容量117兆瓦。年均發電量可達1.36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4萬噸。
葛洲壩交投公司副總經理鄧海龍介紹,項目建設時綜合考慮了棗菏高速的邊坡光伏建設條件。由于高速路段走向為東西走向,項目充分利用了道路南側邊坡豐富的光照資源,鋪設了光伏板,并在服務區、管控中心等場站的屋頂及建筑物周邊也都鋪設了光伏發電設施。此外金鄉零碳區還配備了儲能、充電樁、換電站、一體化管控平臺等配套設施,最終實現了該路段的綠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作為一個示范項目,能源安全因素也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方面。中國能建交通與水務環保部副經理崔巖介紹,項目建設初期,團隊對全路域段進行了勘測,確保項目建成后對道路沿線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團隊也對路域段內的高速護欄進行了加固,保護路域段內的司乘安全。為防止邊坡光伏發電設施起火引起火災,建設團隊在光伏板旁挖出了隔火帶,并派遣全自動無人機進行定期巡查,如遇突發火情,及時發現并報告。
能源的儲備與管理也是“雙碳”目標下重要的組成部分。示范項目打造了交能融合一體化智慧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能源網、交通網和數字網進行信息融合和智慧調控。其中源網荷儲一體化調控功能可以對高速全域的光伏、儲能、用電負荷和電網進行統一協調控制,實現清潔能源靈活調度。
電規總院清潔能源研究院處長陳俊杰說,該項目的目標是實現能源的自洽。所以在未來,氫能中心,冷鏈倉儲物流等設施的建設也在規劃中,以此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挖掘交通與能源融合項目的市場化潛力。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