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雷軍再次開講,這次雷軍講了他成長路上的“三部曲”:武大往事、創業故事以及最近三年的小米高端探索。回首過往,雷軍演講的重心不在于小米的成功,更多是關于一個青年的蛻變與成長。
(相關資料圖)
目標與感悟
不同以往的是,本次雷軍在演講中分享了大量個人經歷,描繪了一部關于個人成長的史話。雷軍稱,早在1987年,因為一本《硅谷之火》點燃了自己的夢想,后來在大學中,雷軍為自己定下了兩年修完大學所有學分的目標,面對不解的問題,雷軍向學長們請教,由此他也得到了啟示: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關鍵就是找個懂的人問問。
在旁人看來頗為困難的自學,在雷軍那里不是問題,對于如何搞定自學,雷軍稱:“知識不全是線性的,大部分是網狀的,知識點之間不一定有絕對的先后關系,前面看不懂,跳過去,并不影響是后面的,后面的學會了,有時候更容易看懂前面的。”
雷軍的第二個目標是成為優秀的程序員,當年沒有電腦用,雷軍只能在機房排隊蹭電腦,用紙拓鍵盤練打字,在紙上寫程序,熬了很多通宵后,雷軍逐漸煉成了同學眼里的“技術高手”,他的Pascal 作業被老師編入新版教材。
雷軍的第三個目標是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難以想象,其大二時寫的匯編語言代碼,30多年后仍在被討論。
據雷軍介紹稱,他的創業夢想早已有之,1989年的暑假,19歲的雷軍和朋友王全國一起,寫出了加密軟件BTILOK,深受程序員歡迎,他們為此賺到不少錢。30年后,雷軍和王全國拍了張照片,紀念他們第一次合作。雷軍稱:“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找互補的朋友一起干,更容易成功。”
不過,當雷軍正式步入商場之初,卻遇到了挫折,大三時,雷軍和學長一起創業做了三色公司。很快就陷入困境,最慘的時候,靠同事和食堂師傅打麻將贏飯票。最后公司只能關門,這就是雷軍第一次創業的經歷。
艱難的高端之路
此后的雷軍曾在金山公司度過16個年頭,最終在2010年,雷軍與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等六人共同創辦小米科技,并在2011年8月公布自有品牌手機小米手機,至此,雷軍的商業征程才算有了穩定的錨點。
然而成立小米后,雷軍的苦惱或許才剛剛開始。雷軍在演講中稱,小米向高端化的探索之路,成為自己近十年最痛苦也是收獲最大的成長。對于高端化是否可行,彼時在小米公司內部討論會上,曾爆發了史上最激烈爭論。質疑聲不絕于耳:“做高端太難了,能不能不做?用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嗎?”
雷軍是這樣說服所有人的:無論多難,我們一定要堅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們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贏得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高端是我們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小米的高端化策略頗具遠見,從當前市場狀況看,手機這一品類整體出貨不斷萎縮,而其中的高端產品部分,卻至今維持著一定的景氣度。
從數據上看,IDC統計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達到23.1%,相比2022年同期逆勢增長,增長3.1個百分點。
Canalys分析師表示,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高品質的產品買單。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均價自去年以來已超450美元,并且有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繼續爬升。
在演講中雷軍談到,影像探索是小米高端之路的縮影,當初和徠卡談合作時,小米方面也經過踟躕和反復,最終才決定和徠卡簽約,而此舉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彼時小米攝影套裝799元,上市后一度被黃牛炒到1400元。
如今看來,三年多的時間,上百億投入,小米高端探索之路終于獲得回報,回顧自己與小米的成長之路,雷軍不無感慨:“每一段經歷,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認知的突破,更是一次關鍵的成長。”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