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科技公司們成了最喜歡追逐熱點的那批人。
【資料圖】
Web 3.0、元宇宙、大模型……新概念和新熱點在科技公司們的接力追捧中層出不窮,又很快湮沒無名,卻仍舊擋不住它們追逐的熱情。
新貴們急了。
乘著技術變革的東風,科技公司們習慣了在高速發展中攫取快速而巨大的回報,在短短十幾年間造就了許多財富神話,接受資本和市場的鮮花與掌聲。然而,伴隨上一波技術革新引領的發展紅利逐漸釋放殆盡,即便最頭部的科技公司,也不得不思考起下一個十年如何復刻過去的輝煌。
谷歌和微軟刺刀見紅,扎克伯格和馬斯克甚至約上了古老的“籠斗”。在生存和發展的壓力面前,焦慮情緒蔓延,沒有人能保持體面。
站在決定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要想錨定下一個十年的浪潮,科技公司們需要學會“返璞歸真”。
與時代同頻
在追熱點和造新詞中迷失了自我的科技公司們,也許忘記了,自己最初成功的根源,正在于順應了科技的本質。
科技因解決問題及改良創新而生,針對人類之需求而發展壯大。挖掘和定位到需求,才能御風而行,強行造風,終究難成氣候。認識到這一點,于科技產業而言,十分重要。
變革的氣氛正籠罩在產業的上空。
由智能手機所引領創新空間日顯逼仄,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技術代際升級,引發了市場對于未來的豐富想象。
新舊時代交替的信號燈已經在持續閃爍,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對于未來的選擇,不僅決定著企業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維度的發展前景,更考驗著企業的戰略眼光和底層價值觀。
是隨波逐流,追逐熱點,迎合市場口味,還是堅守初心,回歸科技本源,做難而正確的事?在行業動作、聲音嘈雜熙攘之時,小米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8月14日,在被稱為“科技圈春晚”的雷軍第四次年度演講上,雷軍宣布了小米科技戰略升級的消息。此次戰略升級可以概括為“一個理念,四個關鍵路徑和原則”。
小米宣布自己的科技理念,是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堅持長期持續投入。雷軍在演講中表示:“人是科技的原點,小米的科技探索,不僅要對人類現在的生活有價值,更要對人類未來的創造、進步和發展有價值。”
兩個長期是小米科技理念的核心,為了保證將其落到實處,小米又確立了四個關鍵路徑和原則: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軟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
底層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尤其考驗企業的耐心、決心和眼光,小米能否言行一致?過去的表現可以當做線索。
對于研發投入,小米其實一直很舍得砸錢。自2017至2022年,小米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8.4%。2022年小米研發投入約160億,同比增長21%,預計2023年全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小米未來五年(2022-2026)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截至目前,小米技術研發進入 12 個技術領域,全球授權專利數超3.2萬件。其中,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有效全球專利族企業排名中,小米全球專利族占比4.1%,首次進入前十。
在此次戰略升級中確立“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小米“說”的背后有強大的“做”在支撐。在技術變革的階段,著眼長期才能儲備更多壓艙石,抵御風浪,接住機會。小米很聰明,看似沒有選擇捷徑,但其實能最快到達目標。
針對軟硬融合、AI全面賦能,小米概括為一個公式:(軟件×硬件)??。
發布會上,小米披露了旗下大模型的最新進展,涉及了研發、應用乃至企業組織生產。可以看出,在小米眼中,包括大模型在內的AI技術是一種生產力。小米將把AI能力嵌入到從內部組織到外部體驗的方方面面,這是AI次方法論的真正要義——小米要用AI為業務和產品裝上超級大腦。
從理念到原則再到路徑,小米用戰略升級切中時代的脈搏,在關鍵節點迎來關鍵成長。
隱秘的壁壘
小米用一場戰略升級,勾勒了自身對未來的理解和到達路徑。然而道理人人都懂,能否做到是另外一件事。升級后的新小米勝算幾何?底牌,藏在小米沒說出的話里。
提起小米,繞不開智能手機、AIoT,以及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造車業務。
智能手機是小米創立的起點,也是其目前最為強勢的業務之一。根據知名機構Canayls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以3320萬部的出貨量拿下全球13%的市場。而堅持自研是小米一直在做的事情,剛剛發布的小米MIX Fold 3便是代表。
相比上一代,小米MIX Fold 3進一步減薄減重,僅255g起,折疊厚度僅10.86 mm ,展開厚度僅 5.26mm。這主要歸功于小米自研的龍骨轉軸,采用3級連桿機構設計,擁有多達 14個可動關節的小米龍骨轉軸,有效避免了屏幕因跌落受力產生的過度形變,相比上代采用的微水滴轉軸,它讓整機進一步減薄減重,還能更薄、更窄設計、更好貼合屏幕曲率,可以釋放轉軸區域空間17%。在寸土寸金的機身內釋放出更多堆疊空間,讓輕薄與全能可以兼得。
轉軸結構設計以及徠卡光學影像系統小型化的突破,使得小米MIX Fold 3 在折疊屏形態上實現全焦段四攝,突破了輕薄折疊產品影像的原有局限。
為進一步提升折疊屏手機的可靠性,小米將芳綸纖維的高韌性與陶瓷纖維的高強度結合在一起,研發出了抗跌落強度超微晶玻璃36倍的復合材料龍鱗纖維材料,為小米MIX Fold 3的可靠性再加一層保險。為達成更極致的產品體驗,小米情愿推倒重來。潛下心做底層研究的做法,幫助小米在芯片、快充、影像、屏幕、系統等領域都積累了核心技術。
類似做法不局限于手機業務。
自2014年開啟生態鏈模式至今,小米逐步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AIoT平臺。截至2022年年底,小米生態鏈年營收過20億元的公司有5家,營收過10億元的公司有6家。華米科技、云米科技、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德爾瑪、8H等先后完成了上市。神秘的造車業務也在穩步推進中,公開信息顯示,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采用全棧自研算法,配備了超500人規模的專屬團隊,預計明年將實現量產。
三大領域、關鍵環節均堅持自研,正是因為如此,小米將通向未來的鑰匙緊緊攥在了自己手里。
在AI上,小米也構筑了一道看不見的壁壘。
從2016年7月組建了AI視覺團隊,到2023年4月組建大模型團隊,7年來經過6次擴展,小米人工智能團隊已經有3000多人,“軍火庫”十分充裕。技術路線上,小米堅持全棧自研,目前,小米AI已經覆蓋了視覺、聲學、語音、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大模型、多模態等眾多方向。這使得小米能將AI的生產力充分落地到具體業務中。例如,小米手機影像核心算法都是基于機器學習AI技術實現。
此次發布會,小米發布了仿生機器人CyberDog2。與前代相比,CyberDog2更智能、更仿生、更狗了,它寄托著小米對未來家庭智能機器人的想象和布局,也是小米堅持核心技術自研、構筑競爭壁壘的結果。
例如,CyberDog的人體視覺追蹤技術,通過人體ReID算法等技術對主人進行跟蹤,后移植到手機上,小米12系列的CyberFocus萬物追焦影像技術就是源于此。
小米用仿生機器人畫了個圈,詮釋了長期投入研發、科技沉淀的價值。而這些藏在小米戰略升級背后的細節,揭開了小米的底牌,這是其有底氣做出戰略升級、有能力實現戰略升級的重要保障。
小米的后手
從理念到路徑再到具體產品,在這次發布會上,小米結結實實秀了一把肌肉,但看似把野心和盤托出的背后,小米其實仍舊有所保留。
在這場宣告戰略升級的發布會上,小米汽車被有意無意地淡化處理了,而這是判斷小米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板塊。
理解汽車業務之于小米的意義,既要縱向看小米自身,也要橫向看行業走勢。
從小米生態的維度來看,自2021年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小米的造車之路已經走了三個年頭,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小米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組建了超500人規模的頂級研發團隊。砸錢之外,小米還在用生態賦能。
在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起步之初,制定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略后,除了組建超500人規模的專屬團隊,人工智能實驗室、小愛團隊、手機相機部等多個協同團隊也給了強力支撐,過去12年多積累的大量核心技術,以體系化的技術創新力輸送給了小米汽車,讓小米汽車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橫向來看,對于現代人而言,家這個固定空間和車這個移動空間,構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景,車內空間將成為科技企業必爭的高地,這也是為什么手機廠商跨界造車,而造車新勢力也在試水智能手機業務的原因。
小米已在手機和AIoT上深耕多年,一旦完成移動場景卡位,小米智能場景的閉環生態就會形成。因此,造車之于小米絕不是簡單的業務多元化,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其有著更為底層和深度的價值,即補全小米全場景智能生態的最后一環。
作為小米業務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汽車明年量產,小米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手機、汽車、AIoT完整自研布局的科技公司,完成人車家的科技生態閉環,小米的護城河會挖得更深。
由于目前量產車還未面世,小米暫時沒有將汽車業務推至舞臺中央,但留下的這一手,潛藏著更大的野心和版圖。
回顧來時路,小米運氣開掛:2010年進入智能手機產業時,移動互聯網盛宴剛拉開帷幕;2014年開啟生態鏈模式時,智能生活正在成為新浪潮;2020進入仿生機器人的研發領域、2021年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時,AI技術、汽車革命在醞釀新一輪技術變革浪潮。
巧合的表象是理念的顯影——正念出發、回歸本源,才能不迷失方向。
站在新舊技術變革的交匯點,小米將過去朦朧遵循的方法明確為了理念。始終擁有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能力,升級后的新小米值得更多期待。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