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023屆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式開展。在整個展會上,最為吸睛的無疑是人形機器人。
“這是人形機器人數量最多的一屆展會,幾乎所有做人形的廠商都來參展了?!辟Y深從業者Allen觀察到。
“本屆展會是7月份開始申請參展的,而很多人形項目也是在今年上半年剛剛落地的,也就是說可能項目立項還沒幾個月,就匆匆拿來和大家見面了?!?/p>
(相關資料圖)
「市界」也注意到,幾乎每家人形機器人展位前都聚滿了觀眾,與之對比,醫療機器人、商業清潔機器人的展位則顯得較為冷清。
2022年,特斯拉、小米的入局掀起了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與熱情,隨后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北京大學助理教授王鶴、智能清潔機器人企業追覓等參與者跑步入場,更將市場創投熱情推至高潮。
10余家人形機器人“大亂斗”
據官方消息,本屆大會共展出了全球約160家機器人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近600款先進技術和產品,其中人形機器人企業占到10多家,這些企業有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也有來自互聯網大廠的,更多的則是創業公司。
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EX機器人集團展出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其中既有“詩仙李白”,也有穿著襯衫西褲的“老年人”。
除了EX集團,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也展出了仿生畫像機器人“賽大千”。
▲(EX機器人集團、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展位。)
相較于貼近真實人類形象,更多企業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則是科技感更高的“鋼筋鐵骨范”。
比如小米的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也在展會現場亮相,與小米剛剛發布的2代機器狗“CyberDog 2(鐵蛋)”共享展位。
智能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達闥的展位比鄰而設,各自的產品展示區間僅相隔一條走道。兩家企業之間的產品比拼頗有幾分火藥味。
優必選的“Walker X”騎上了平衡車,大秀平衡控制能力;熊貓頭機器人“優悠”則展示了多模態交互能力,可以根據用戶指令做出對應動作。
達闥的人形機器人則給人以數量取勝的感覺,據「市界」統計,現場達闥布置了超過10個人形機器人,其中有的在投籃、有的在列隊跳舞、有的做靜態展示……
▲(優必選及達闥展位。)
除了上述企業,更多展商實際上都是今年上半年才入局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新面孔。
比如智能清潔機器人企業追覓科技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這款人形機器人在展會現場“接客”,為展臺觀眾提供制作拿鐵咖啡等服務。
帕西尼感知科技、宇樹科技均選擇直接在展會上發布人形機器人。同期,智元機器人(由曾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的稚暉君創立)雖然并未參會,但也線上發布了首款產品。
而另一家人形參展商北京星動紀元,甚至剛剛于2023年8月4日注冊成立,至今還沒有“滿月”……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項目眾多,不少人形機器人的形態還較為“粗糙”,比如宇樹的人形機器人身上寫有“半年成果預演”字樣,說明產品仍有優化空間。
▲(星動紀元及宇樹科技展位。)
對于企業匆匆入局人形機器人市場,資深從業者Allen分析道:“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人形機器人整機雖然短時間并不能商用,但技術是可以遷移的,如果在關節、算法等某個方面實現突破,就可以將這部分技術降維應用到其他領域,這樣也能實現商業閉環;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許多企業有維護市值或形象的需求,擁抱科技熱點,就相當于在加深身上的科技色彩?!?/p>
大模型錦上添花
面對整場展會中令人眼花繚亂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我們該怎么判斷不同產品間的產品力差異?
曾參加過國內外多個機器人大賽的Mars告訴「市界」:“要評判這一點實際上并不難,總結為一個字’動’,誰走起來的步幅更大、更穩、更協調、更不易翻倒,就證明其產品完成度更高。”
但在整場展會中,能讓機器人“走起來”的廠商并不多,即使有能走的,廠商也嚴格限制了其演示的時段。
比如,小米的鐵大雖然在展會現場出現,但僅靜態陳列在展位上,無法進行步態等運動能力展示。對此小米展位工作人員解釋道:“我們這次主要展示的是機器狗鐵蛋,鐵蛋能動,鐵大以靜態展示為主?!绷硗庥袕S商則選擇將連續展示時間限制在1小時以內。
▲(小米人形機器人及四足機器狗。)
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所代表的是一個系統集成工程,涉及到自動駕駛、視覺導航、傳感器、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系統等多種軟硬件技術的融合。
由于復雜性極高,而且需要巨額的研發投入支撐,在過去的幾十年歷史中,人形機器人研發成為了全球科技領域的難點之一。正因如此,人形機器人研發的先驅、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所的人形機器人“阿西莫”,軟銀集團聯合研發的人形機器人“Pepper”等產品均已宣告退役。
然而在2023年,ChatGPT代表的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讓人形機器人行業迎來了一陣陣“春風”。
機器人領域投資人奚煒煒告訴市界:“大模型+可以說是整個行業的方向,而在各類機器人中,人形這種產品形態本來就對AI算法有很強的需求,所以今年肯定是一個人形機器人投資的大年?!?/p>
目前有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針對機器人領域推出專屬大模型,比如谷歌旗下的DeepMind推出了RT-2模型,用以提升機器人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國內玩家達闥發布了業界首個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RobotGPT等。
然而對于大模型對機器人的加持作用,還需要謹慎看待。
據民生證券研報,人形機器人可被拆解為控制系統、本體、傳感系統等核心組成部分。
在語音、視覺、決策、控制等方面,大模型同人形機器人的結合有助于后者形成感知、決策、控制閉環,使機器人具備常識。但人形機器人所需要的伺服驅動器(類似于人體的關節)、傳感器、滾珠絲杠(傳動元件)等硬件,仍有待整個產業鏈的持續攻堅。
“很多人形機器人的項目書里寫到的落地場景包括工業場景、危險作業場景等等,但現階段產品的成熟度還遠遠不能支撐這部分應用,這不是一個大模型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協同發展。”從業者Allen講道。
值不值得押注未來?
雖然展會現場的人形機器人琳瑯滿目,但這類產品距離商業化仍舊十分遙遠,現有的商業化場景也較為局限。
作為國內最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對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探索開始得比較早。2022年,其首批Walker X機器人已出口到沙特興建的旅游城市項目“新未來城”。此外優必選還開發了面向教育市場的消費級迷你人形機器人等產品。
不過,根據優必選于年初披露的招股書,公司尚未盈利,主要營收來源是教育智能機器人,而非大型人形機器人。
▲(優必選人形雙足教育機器人)
展會現場的追覓科技工程師告訴「市界」,追覓目前已經具備通用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能力,正在探索通用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應用。而四足機器人已經開始有一些工業場景的落地應用,可用于安防、巡檢、救援、勘察、測繪等場景,服務消防、電力、礦業等行業。人形及四足機器人的技術與公司其他條線的產品是共通的,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拉低技術的研發、應用成本。
另一家不愿具名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工作人員則講到,其產品主要的落地場景局限在高校機構、展館等場景中,用于科研、展覽等用途。
▲(追覓科技展位)
商業前景的不確定性,也讓創投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態度出現了分化。部分關注需求導向的從業者和投資人對人形機器人保持觀望態度。
Mars對「市界」說到:“我認為創業的邏輯應該是先有需求,再去定義和做出一個能填補空白的產品,而人形看似能做很多事,但實際上什么都做不好,從這個角度考慮,我不認為它是一個好項目。”不過他也講到:“技術是可以遷移的,如果能把算法或者某些零部件首先落地商用,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商業化選擇。”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經理則認為在很多情況下人形設計并不必要:“看到一個人形的時候,我會問這個問題——能不能簡化形狀從而得到更好的設計?比如把雙足換成滾輪、雙臂換成鉗子?大多數情況下簡化都是成立的,那么人形的意義在哪里?”
相較于這些“務實”的觀點,積極入場的投資人則把目光投向了AI技術爆發帶來的結構性機遇之上。
投資人奚煒煒認為:“投資整機項目的人,肯定是相信軟件決定人形機器人上限這一點的?!痹谶^去幾個月中,一股“大語言模型+”的創投熱,已經席卷了辦公、客服、云計算等領域,機器人也有望成為下一個潛力無限的方向。
許多機構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預測也較為樂觀,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面對一片未知的藍海,許多人不想缺席,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機器人技術會有一個大爆炸一樣的臨界點,屆時市場的需求也會噴薄而出。
(Allen、奚煒煒為化名,文中圖片無特殊說明均為市界拍攝)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