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8月24日消息小米汽車拿到了“準生證”!
近日知情人士爆料國家發改委本月早些時候已批準總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產電動汽車,這標志著該公司朝著明年初生產汽車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小米是自2017年底以來第四家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企業。
對此,小米方面似乎顯得異常低調,默不作聲,對外公關表示“不予回應此事”。這與之前小米手機發布會“熱火朝天”的宣傳態度大相徑庭。
【資料圖】
小米汽車造車資質備受關注
在這之前,小米汽車的造車資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造車資質問題曾難道一眾造車大佬,自游家,而集度和極石汽車等新興勢力都折資質問題上。
目前,在國內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需要具備“雙資質”,一是發改委的許可資質,且獲批后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并在3年內銷售車輛;二是造車企業也同樣需要獲得工信部的認可資格,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據了解,早在2015年,發改委聯合工信部曾向符合規定的新興造車企業發放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昌河鈴木等16家也相繼獲得生產資質,然而在2017年5月江淮大眾獲批后,生產資質的發放戛然而止。有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一直在提升企業的審核標準,或為資質發放速度減緩的重要原因。直至2018年1月,昌河鈴木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成為第16家獲得發改委核準項目的企業。
后續崛起的造車新勢力不得不另想辦法,蔚來、小鵬汽車起初都是通過代工模式實現了汽車的產銷,威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則是通過收購獲得資質;華為則是與賽力斯合作推出此新能源汽車品牌……
但是目前代工模式路子已經被堵死,工信部在去年10月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準入許可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此前允許代工模式的表述不再出現。
而之前,小米汽車的“緋聞方”北京寶沃注銷了汽車生產資質。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1批)》中,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撤銷企業及產品”部分中,且自行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
隨著緋聞方自行注銷汽車生產資質,小米無法與寶沃有任何造車資質上的合作。
小米汽車最新進展曝光
最近小米汽車的動作不斷,而雷軍、胡崢楠等大佬看似無心的舉動,巧妙曝光了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
上周末,雷軍和小米的高管們去了趟新疆,雷軍還曬照大秀其最新折疊屏旗艦手機MIX Fold 3的影像能力。不過,雷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雷軍微博發布的一張合影中,眾人手持橫幅上面寫著“為小米汽車而戰”幾個大字清晰可見。
與此同時,有網友爆料,在新疆烏魯木齊-昌吉快速路上,拍到了四輛小米汽車的測試車,輪廓、細節和偽裝都,與此前爆料過的在北京總部的小米汽車完全一致。
結合雷軍的新疆IP定位,不難看出,新疆之行是為了“督戰”小米汽車的路試。這條微博也算是一石二鳥,既展示了新機的影響能力,還“不經意間”透露了小米汽車的進度。
與雷軍的低調含蓄相比,小米系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胡崢楠則簡單直接的“炫耀”。
其在社交媒體上曝光了關于小米汽車的能耗表現情況:“今天被工程師們惡搞,晚上八點扔了臺表顯剩余續航152公里的電車,要我帶三個壯漢回85公里外的目的地,環境溫度37度……簡直小看我的黃金右腳,直接踩條直線給你們,到目的地后剩余里程顯示還有90公里,干出8.8度電的能耗......”
胡崢楠此前是吉利研究院院長,曾經主導 SEA 浩瀚架構的開發,在汽車行業從業已有25年。
上個月,網上就在流傳一張小米汽車電池包銘牌的照片,銘牌右下角印有小米Logo,電池包額定電壓為726.7V,電池容量為101kWh, 電池包重量為642.0kg。根據重量和容量可以算出,這塊電池包的能量密度為157Wh/kg。這樣看來小米汽車的工程師把這塊電池調教的還不錯。
而小米汽車電池的供應商也在近日被爆出。8月22日,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現階段電池供應商已敲定,一供、二供分別為中創新航和寧德時代。
一系列生產動作早已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對于造車資質似乎是胸有成竹,一系列生產動作早已展開。
前不久有消息稱,小米的一期工廠似乎已經接近竣工,網傳圖片顯示工廠樓房上已經拉起了待驗收的橫幅。按照規劃,小米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接近72萬平方米,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計劃2024年動工,2025年完建。其中,一期包括4個工廠,年產能為15萬輛。
隨著廠房的搞定,小米開始沖刺投產。一位為小米汽車工廠提供招聘服務的供應商透露,今年8月起,小米開始對外開放汽車工廠普工招聘。目前缺口超過 100 人,招聘流程十分迅速。
小米汽車工廠開放的崗位包括涂裝操作工、電池車間操作工、焊裝車間設備維修工等5個崗位。除了學歷與年齡限制外,涂裝操作工的崗位要求涉及整車廠實習經歷、整車廠工作經驗,在傳統車企工作過的優先。
該供應商表示,這些崗位為五天8小時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費,崗位不同薪資也有差異。但所有崗位,五天8小時工作制,加班費另付,提供五險一金,跟小米簽訂正式勞動合同,而且還有一年18薪的待遇!
除生產布局外,小米也在積累智能汽車領域的相關專利。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小米共申請汽車相關專利841件,主要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方面。其中13.67%的專利為國際專利。
對于小米汽車的未來,有機構預測,小米汽車業務收入在2024年按照平均售價(ASP)20萬元,銷量15萬臺估計,實現營收300億元,2025年實現233.33%的增速,平均售價20萬元,銷量75萬臺。由于該業務處于起步階段,預計毛利率與同業保持基本一致。
來源:金融界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