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出一份頗具韌性的首季報后,浙商銀行配股進入落地實施階段,目前已收官。
浙商銀行6月11日公告,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A股股東配售,可配售A股股份總數為50.14億股。本次配股價格為2.02元人民幣/股。
(資料圖片)
在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下,浙商銀行新班子2022年率先提出“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為壓艙石”的經營策略。這一策略成效漸顯——2022年,該行總資產、營收、存貸款等指標增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不良率下降、撥備率抬升;2023年,該行一季度營收凈利保持雙增,問題股東順利出清。而配股收官,浙商銀行發展動能將進一步夯實,反之也有利于促進內生性資本增長。
目前浙商銀行配股已順利完成。該行公告提示,本次A股配股認配率達96.32%,募資97.56億元。
百億配股落地夯實發展動能
根據方案,浙商銀行擬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A股+H股)配售,配股價格為2.02元人民幣(A股和H股配股價格經匯率調整后保持一致)。浙商銀行第一大股東——浙江省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對此次配股已出具認購承諾,將全額現金認購配股股份。
配股,是上市銀行募集資金補充核心資本的一種方式。在過去數年中較為常見。近年來,江蘇銀行、寧波銀行、青島銀行都成功通過配股融資;今年,還有中信銀行400億元配股計劃正在路上。
對于本次配股,浙商銀行管理層在路演時表示,通過本次配股,可以夯實資本金、提升資本規模,為各項業務的快速、穩健、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本保障,促使實現規模和利潤增長,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根據機構測算,若配股全額發行完成后,將對各級資本充足率的增厚1.02個百分點。
對于投資者顧慮的折價配股,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當信用貨幣環境相對寬裕、銀行板塊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置時,配股負向影響或相對較小。實際上,前述3家銀行均為折價配股,短期來看,對股價確有影響,但很快這些銀行股價在基本面支撐下修復。
從拋出配股計劃至今,浙商銀行配股歷時一年多時間。此前該行高管曾表示,配股讓位于分紅,因此配股時間會在分紅完成以后,預計5月上旬完成分紅,爭取A股配股在6月30日前完成、H股配股在三季度結束前完成。“高度關注內生性資本增長,希望業務能更好地向輕資本方向轉移,同時會根據發展階段持續推出資本補充計劃。”
今年年初,浙商銀行重啟現金分紅方案,擬向A股、H股全體股東派發2022年度現金股息。具體為:分紅方案為每10股派息金額2.1元,現金分紅共為44.66億元,分紅率為33%。而更早前,浙商銀行曾連續兩年分紅率在40%左右。
重啟分紅,意味著此輪配股投資者有機會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未來的分紅。
增強抗周期能力基本面穩定向好
長期來看,上市銀行的價值還在于基本面。
作為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之一,浙商銀行多年來扎根浙江,服務全國,以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為主,并已完成A+H上市布局。
近年來的經營數據清楚反映出——浙商銀行發展整體穩健,盈利水平總體穩定。2020年至2022年報告期各期,浙商銀行經營業績穩步增長,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3.09億元、126.48億元和136.18億元。
2022年,浙商銀行新班子率先提出“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壓艙石”經營策略,目標是建立一批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客戶群體,為銀行帶來穩定的收入。其背后邏輯在于,銀行的經營績效顯著地與弱周期行業資產、中間業務收入、零售貸款占比相關。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壓艙石”,將帶來更強的抗周期能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構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可以有效地降低“在險穩定”,對于提高單個銀行的在險價值和保持整個銀行體系的在險穩定具有關鍵作用。
在這一資產策略指揮棒下,在今年充滿挑戰性的經營環境中,浙商銀行基本面保持向好:
一是經營效益與規模雙向奔赴。一季度,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7.80億元,同比增長2.53%。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56.25億元,同比增長9.91%,增速在可比股份制銀行中位居前列。
截至3月末,浙商銀行資產總額2.75萬億元,增長4.77%;負債總額2.5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88%。
二是資產結構持續優化,有效應對凈息差收窄的行業趨勢。浙商銀行加快零售、小貸及供應鏈金融布局,擴大中收,一季度,該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40.34億元,同比增加1.41億元,增長3.62%;非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25.56%,同比上升0.27個百分點。
另外,一季度,該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營收占比為30.96%,較2022年提升2.4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受到市場關注的浙商銀行風險化解工作,這兩年有明顯進展。這首先體現在,浙商銀行2022年不良貸款率降至1.47%,比2021年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為近5年首次下降,而且新增業務不良率生成率持續下降。同時,該行撥備覆蓋率182%,較年初上升7.58個百分點。
特別是,近期浙商銀行問題股權處置獲得重大進展——太平人壽、山東國信聯合競得的浙商銀行6.33% 股權過戶完成。這讓該行卸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
銀行估值有修復空間
今年一季報披露收官后,銀行板塊引來一波行情,估值有一定修復。
4月以來,銀行指數大幅上漲,遠超同期上證指數。Wind數據顯示,中證銀行指數累計上漲6.16%。特別受“中特估”主題催化,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3家國有大行“大象起舞”,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近期,市場機構人士看好年中銀行股表現,認為在“中特估”主題下,估值有望持續修復,具有配置價值。中金公司近日報告認為,銀行股有望修復到2020-2021年均值0.7-0.8x前向市凈率的水平,相比當前的0.5x隱含30%-50%的上漲空間。
6月以來,銀行板塊再迎政策利好,國有大行開啟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此后,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等陸續跟隨下調,這有助于穩定銀行息差,改善銀行盈利能力,因為利息凈收入仍然是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
銀行股估值低,是不爭的事實。綜合市場觀點,原因簡單來說不外乎集中在幾點:經濟下行對銀行的盈利能力影響;信貸風險,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銀行讓利反哺實體等等。
作為順周期行業,銀行景氣度與實體經濟冷暖密切相關,但真正決定銀行價值的在于基本面,這就考驗各家銀行管理層的智慧,能否準確預判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抓住市場機遇,適時調整經營策略,并將經營策略執行到基層。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較其他銀行“走得”更遠。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提升銀行股估值,銀行本身要修煉內功,持續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同時要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讓股東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能夠有更好的預期。
對于當前的浙商銀行而言,今年或是該行“華麗轉身”的起點之年——繼續實施穿越周期的經營策略、歷史包袱已然出清、融資完成獲得增長動能。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