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日前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究,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計算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并且,適度超前謀劃和部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注意到,當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先行推進未來產業發展,紛紛出臺實施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行動計劃與配套政策,帶動各地掀起發展未來產業的良好勢頭。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表示,未來產業成為各地發力經濟、謀劃長遠的重頭戲,對培育新增長點、開辟新興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以上海為例,7月6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在出席“智慧中信·共創新可能”AI+產融協同發展論壇時表示,上海將人工智能作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吳清介紹,目前上海規模以上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經達到350家,五年來幾乎翻了一番;產值達到了3800多億元,幾乎是五年前的三倍;產業人才達到了23萬,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上海高度重視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未來,上海將不斷提高產融協同發展水平,以更優舉措支持企業發展,以更大力度促進產業投融資,以更高水平深化產融協同。
“統計顯示,全國有約20個省市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領域推進未來產業。”上述專家認為,部分地方結合自身條件,以頂層設計系統推進未來產業孵化培育工作,深圳、杭州等一批先行城市已經在未來產業孵化培育上取得顯著成效,已成長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表示,今年各地投資項目構成一個重要特點是,產業項目特別是優質工業項目唱主角,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熱詞。
“國家將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各地也在紛紛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補鏈延鏈升鏈建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增長新動能加大投資力度。”盛朝迅說,這些優質投資項目,抓住了經濟穩發展的關鍵,找到了開啟項目投資新增量的金鑰匙。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