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薇事件”的發生,已經對川大今年招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誰能想到那邊剛平息不久,這邊又曝出有關川大人員的“丑聞”,不得不說,川大今年主打“背鍋”。
【資料圖】
本應該是備受學生愛戴的大學,如今,卻接連被丑聞纏身,可站在川大的角度也很委屈,如果真是學校本身有什么問題都好,誰能想到川大會接連因為個人行為備受關注。
不過話說回來,也因為這些丑聞,讓很多學生放棄了報考川大的想法,就連報川大的學生都遭到嘲笑,試問哪個學生心里能舒服,要不是川大資質在這擺著,今年招生會更加慘淡。
“張薇事件”的連鎖反應,復旦女博士再曝川大研究員丑聞
一份出自凌小濱的實名舉報,將川大再度推到風口浪尖,從她發出來的長篇文章中可以了解到,凌小濱是一名畢業于復旦大學的博士生,目前在川大華西校區冷凍電鏡工作。
而她的舉報對象是川大國重室研究員蘇某,兩人早于2018年認識,當時還在讀博的凌某,和在斯坦福讀博的蘇某,有個需要合作的課題。
一年后蘇某回國,因為需要引薦凌小濱的博導,所以蘇某找到凌某幫助,從那以后,凌某和蘇某的聯系變多了,在2020年她還專門從復旦大學過去,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幫蘇某搭建系統和學生培訓。
也是在這一年,一直將蘇某當成哥哥的凌某,卻在雙方都醉酒的狀態下發生關系,直到2021年底,蘇某主動找到凌某詢問近況,并邀請她到蘇某這邊工作,起初,凌某是拒絕的。
可蘇某向他列舉了一堆利益,簡單來說,凌某接受了蘇某遞上來的“大餅”,經過兩人的商定過后,凌某于2022年3月離職,同年6月到的川大,此時凌某已經知道蘇某有家室。
甚至在蘇某孩子還在家的情況下,蘇某將凌某帶回家發生關系,然而,這種關系并沒讓凌某得到蘇某曾向她許諾過的利益,反倒凌某是一次又一次讓利給蘇某,待他功成名就之時,凌某已經失去價值了。
或許,這也是導致凌某曝光蘇某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凌某發布的文章中,才會提到:如果他給我開了天價的薪資,我活該要受這種罪。如果他掙的錢在我口袋包養我了,我活該要受這種罪.....
可現實卻是她什么都沒得到不說 ,還要承受來自蘇某的暗指:她要是說出這個話就是背叛他,一分錢都別想得到,且所有這一年中,凌某在他這里工作以及在平臺工作得到的成果,以后發表她都別想得到。
事實上,站在凌某的角度,她算得上救蘇某于危難之際,拋開他們婚內出軌行為不說,凌某的確在蘇某剛回國手里沒資源、沒人脈時,出人出力的幫蘇某搭建團隊。
可讓凌某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他站穩腳跟后,卻背棄了自己的許諾,難怪凌某會覺得自己被“騙睡”了,該得到的好處和利益全都不復存在,不舉報蘇某舉報誰!
學術界究竟是怎么了?丑聞層出不窮,地位越高丑聞越勁爆
作為教育界為人師表的楷模,不可否認他們在學術界的成就,但這終究不能成為他們肆意妄為的借口,他們因為貪婪和私心,嚴重損害到了整個學術界的形象,讓全體科研人員一起蒙羞。
其實,近兩年關于學術界的丑聞層出不窮,所以很多人才覺得好奇:學術界怎么了?究竟是以前就是這般丑陋,只不過沒曝出來,還是時代變遷慢慢改變了他們的思想。
可不管是哪一種解釋,都不能成為他們婚內出軌、擾亂學術環境的原因,看著一張張不堪入目的聊天記錄,難道他們就沒想過這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墻”,事發后要如何面對愛人和親人。
不過換個角度,如果他們在做出這些丑事時,但凡能認真思考后果,或許就不會有這些丑聞的出現了,只是苦了那些一味地悶頭努力的學生,單純地以為只要足夠優秀就有出頭之日。
筆者結語
當一個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時,他的言行就不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一類人、一個群體,就像大學教授被曝丑聞,所有的大學教授都要遭受歧視,大家會覺得是不是所有的大學教授都這樣,殊不知大多數教授只想做好自己該做的。
那么,對于凌某和蘇某的行為,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