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長清區推進項目建設起勢見效的攻堅之年,對標“作風效能大提升 項目建設大提速”工作要求,審批服務局把項目建設、流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等方面的工作作為主線,緊扣“審批”“服務”兩大主題,不斷優化項目建設、商事登記、“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政銀合作、流程優化、政務服務體系等方面工作,進一步豐富便民服務舉措,讓審批服務有溫度更有速度。
(資料圖)
深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完善企業從注冊到注銷全生命周期全環節、全方位創新服務機制,以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為目標,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完善統一規范、便利有序的高質量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企業“準入”、“準營”、“退出”保駕護航。提升線下服務水平,開展幫辦代辦、延時服務、短信提醒、“周末不打烊”、容缺受理等服務,以優質的服務打造市場主體持續增長的沃土。
全力推進企業開辦“零成本”“零跑路”
開通“綠色通道”,培育促進新業態市場主體成長
針對新業態市場主體等事項開通“綠色通道”,加強部門聯動,提供“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精準化服務,在符合審批條件情況下“隨到隨審、隨報隨批”,依法加快相關資質、資格許可辦理,持續提升登記便利化水平,實現特事特辦、即來即辦、隨時約辦。
打造省內企業遷移“一站式”集成服務
依托山東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遷移、變更多事項“一次性辦結”。市場主體省內地址遷移只需要通過“省內遷移”模塊申請一次,提交一份變更材料,即可完成營業執照、涉稅等業務遷移的并聯辦理,實現企業遷移一次申請、一次辦好。
優化辦事流程,扎實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進一步梳理優化辦事流程,制定標準統一、制式規范的服務指南;強化管家服務團隊,組建了60余人的幫辦隊伍,建立了市-區-街鎮-園區四級幫辦服務體系,做到了上門服務零跑腿、政策解讀零距離、項目審批零延時,貫通了項目審批服務全流程,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了項目服務保障水平;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全部納入工程建設總受理窗口,無差別受理,完善前臺受理、后臺審批、統一出件窗口機制,將“清單之外無審批、指南之外無材料、流程之外無環節”落實落細;實行審管互動工作機制,在全市區縣中率先實現施工許可信息在建筑許可審批服務系統的實時推送,人防工程質量監督報告與工改系統的共享,有效彌補“審管分離”;依托“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服務模式,通過審批服務流程再造,審批局牽頭組織規劃局、住建局、測繪單位等部門組成的“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專隊”,運用數據共享、合并環節、網上辦理等手段,進一步簡化程序、精簡材料、壓縮時限,讓竣工聯合驗收按下“提速鍵”,實現簡易低風險項目竣工驗收時限從3個工作日壓減至1個工作日,進一步將“驗收即發證”得到詮釋,變“一個跑道、接力跑步”為“多個跑道、齊頭并進”,實現驗收和登記一次申請、并聯辦理、同步發證,打通了項目竣工驗收到不動產登記的“最后一公里”,大幅減少了企業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繼去年辦理完成開工許可環節后,山東邦泰電氣成套有限公司項目再次成為區縣中聯合驗收環節辦理事項最多、審批時限最短的項目,整個環節完成用時不到24小時。
推行聯合踏勘“標準化” 助推審批提檔升級
利用“勘服專家管理服務系統云勘驗” 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為企業、群眾開辟現場核查“云勘察”的踏勘服務新模式,堅持線上指導與線下勘察相結合,能線上的不線下,不能線上的也都第一時間與業戶聯系,告知勘察標準,業戶準備好之后及時奔赴現場進行核查;推行聯合踏勘工作辦法,明確了“一家牽頭、多家響應,一車前往、集成服務”的聯合踏勘工作機制。形成“上門服務+專家會診”一體化行政審批服務模式,有力保障勘驗工作專業化水平;編制可量化、操作性強、導向明確、標準明晰的《行政審批現場勘察標準》30項,最大限度減少勘察彈性和自由裁量權,做到流程標準化、文書標準化、記錄標準化,確保現場勘察工作高效規范、公開透明運行,推動審批提速增效。
訂制式審批服務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審批“速度”與“溫度”
以政策法規為依據、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聚焦企業和群眾的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企業和群眾提出的申請提前介入、綜合研判,首先確定企業和群眾提出的申請是否符合政策,符合政策的,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出最優化的審批流程,并在準備現場及申報材料等關鍵環節幫辦代辦,確保企業和群眾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辦成事;不符合政策的,一次性告知、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避免企業和群眾造成損失。訂制式審批服務通過流程優化、幫代辦等方式,實現了政府由被動審批到主動服務的轉變,源頭上解決了企業和群眾多次跑腿、反復修改申報材料的問題,規避了企業和群眾貿然投資造成損失的風險。
供稿:區紀委監委派駐一組 區行政審批服務局
編輯:高長燚
審校:李偉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