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電腦采用什么CPU?估計絕大部分的是intel,然后是AMD。
至于采用國產CPU的電腦,在個人消費者市場,基本見不到,更多的是一些特定行業因為信息安全的需求,而配置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從數據來看,2022年,國內PC市場(不含服務器),X86芯片占了93%左右的份額,而ARM占了6%左右的份額(主要是蘋果Mac電腦),意味著國產CPU可能只有1%的份額。
為何國產CPU表現這么不給力?我們從6大國產CPU就可以看出端倪來。
6大國產CPU分別是華為鯤鵬、飛騰、龍芯、海光、申威、兆芯。其中華為鯤鵬、飛騰、申威、海光基本用于服務器,用于個人消費市場的很少。
只有龍芯、兆芯這兩個品牌,用于個人電腦的多一些。
但是龍芯也好、兆芯也罷,對于個人消費者使用而言,有兩個難題。一是性能,二是生態。
先說性能這一塊,不管是拿龍芯最新的3A5000系列,還是拿兆芯最新的KX6000系列,較大家熟悉的intel、AMD相比,落后實在太遠。
綜合性能來看,龍芯3A5000系列,至少落后intel、AMD有五年以上,而兆芯KX6000系列,落后intel、AMD的時間更久,之前有網友測試稱,應該落后8-10年。
再說生態,龍芯之前采用MIPS,后來采用自研的LoongArch,都不能安裝windows系統,只能安裝linux,而普通消費者有幾個會使用linux?
而兆芯是X86芯片,能安裝windows,但前面已經說過,性能落后intel可能有8-10年。
所以結合性能、生態這兩點,所以國產CPU,也就沒什么普通消費者使用了,大多用在特殊場合,很難走進公開消費市場。
而國產CPU要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性能,二是生態。
而近日傳出消息,那就是在性能上,龍芯即將推出新的CPU,這次與intel、AMD相比,可能只落后3年了。
最新的龍芯3A6000系列,采用LoongArch指令集,已經流片成功,按照報道樂,根據測試結果,這款CPU與2020年推出的第10代酷睿四核處理器相當,算下來,差不多就是落后3年了。
當然,由于還沒正式量產交付,所以真假未知,但相信既然官方敢這么說,就不會是假的。
一旦只落后intel、AMD的芯片3年,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從性能上來看,是能夠滿足要求了,畢竟現在很多電腦的CPU,還不是10代酷睿呢,有些甚至還是7代、8代的。
更重要的是,目前國產操作系統也在發展,比如麒麟軟年、統信UOS等,兼容的軟、硬件數均是過百萬了,大有與window一戰的實力了。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國產CPU的替代,會越來越快。所以希望其它國產CPU,都能夠像龍芯一樣,先把性能追上來再說。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