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說“聽播客我才窺探到大城市在流行Citywalk”。簡單一句話,帶出當代年輕人的兩大新寵:播客和Citywalk。
Citywalk是什么?有人說是“城市漫步”,也有人認為和“瞎溜達”沒啥區別。總之,區別于快節奏、高強度的“特種兵式旅游”,慢節奏、講求松弛感的Citywalk正在成為當下大城市年輕人最受歡迎的新生活方式。
和Citywalk類似,播客這種通過對談或獨白,表達觀點和態度、分享生活和情緒的慢節奏音頻節目,因為在人們的碎片時間提供了極大的情緒價值,吸引了大批擁躉,成為年輕人的生活陪伴利器。
【資料圖】
說回Citywalk, 正是在Citywalk火的過程中,喜馬拉雅播客作為年輕人時尚發掘陣地,播客主們已經在節目中有大量關于“citywalk”的深度解讀和討論。今天和大家分享幾期聊“Citywalk”的播客節目,來一起聽聽播客主們理解的Citywalk,以及他們有哪些關于Citywalk的趣事。
Citywalk是什么?它又為什么在這個夏天走紅?當談到Citywalk,首先就繞不開這兩個問題。播客《聲動早咖啡》在其節目《每個City都在被Walk,是逛街別稱還是換個方式打開城市?》中指出,Citywalk可以理解為幾個人在一起,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按照設定路線和主題步行游走于城市街區的一種行為。而這個夏天,在微旅行模式的低門檻、線下社交的復蘇以及社交平臺的助推下,Citywalk迅速在年輕人之中走紅,幾乎國內每個城市都在嘗試找到屬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漫步路線。
Citywalk和我們印象中的“瞎溜達”有什么區別?Citywalk爆火出圈后,這個問題也許困擾著很多人。播客《新辣公社》在節目《年輕人迷上的CITYWALK,跟瞎溜達到底有啥不一樣?》中邀請到了杭州Citywalk發起人小魚來分享看法。在她的眼中,與“瞎溜達”相比,Citywalk有著更加深刻的含義,因為它要求我們需要用記者的視角去游覽一座城市,去與當地的人和物建立更加深刻的連接。
假期旅游,是選擇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還是Citywalk?面對這個選擇的難題,播客《Balaba實驗室》節目《Citywalk火了,趁假期一起去旅行吧!》的嘉賓們認為,“特種兵旅行”與Citywalk之間似乎并沒有那么大的區別,但Citywalk的節奏更加悠閑,更追求當地的深度體驗。但真正跟誰一起去旅行,將決定本次旅行的節奏。
Citywalk對于我們有什么樣的意義?對于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心里都有著不同的答案。播客《午夜飛行VOL DE NUIT》在節目《CityWalk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田野調查 | 人與土地》中提到,Citywalk不是社交平臺上吹捧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更有溫度的田野調查。它是用腳步丈量城市的方式,也是用身體沖破信息繭房、看到折疊城市褶皺里更多可能的途徑。而與《午夜飛行》類似,在播客《看理想圓桌》節目《專訪梁捷:CityWalk,探尋一平方公里內的生活秘境》中,嘉賓梁捷認為,隨著中國城市陷入大拆大建的浪潮之中,城市的過去正在迅速地消亡。而Citywalk的出現似乎給我們去回溯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一條Citywalk線路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相信很多Citywalk深度愛好者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播客《持續滲透》的主播在節目《CityWalk,用產品思維和城市談場戀愛》中邀請了CityWalk領隊兼設計者來分享她做這件事情的初心和堅持,以及Citywalk當中的產品思維。聽聽這期節目,也許能給你規劃自己的假期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
當然,還有一個也許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流行Citywalk的城市千千萬,有沒有哪個是最值得一試的?在播客《露天博物館》節目《上海Citywalk | 梧桐樹下的羅曼蒂克,和老洋房里的暗殺案》的嘉賓大冬眼中,上海是全中國最適合開發Citywalk的城市之一。在這期節目中,大冬和主播一起暢談了秋天落滿梧桐葉的武康路、諜影重重的愚園路、“魔都”稱號的來歷、上海“精致”氣質的根源……
有人認為,Citywalk 不就是“遛彎兒”和“壓馬路”嗎?不過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與當地居民對談、探尋歷史遺跡、逛逛菜市場、點一杯咖啡……Citywalk似乎正在幫我們深入城市肌理,找回“消失的附近”。
對于不同的人而言,Citywalk有著不同的意義,上喜馬拉雅,打開一檔你喜歡的播客節目,用耳朵和城市來一場浪漫的邂逅。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