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APP對用戶手機權限的渴望,可能比用戶想象的還要夸張。
近日,國家網信辦官方公眾號發布了《“短視頻類”App個人信息收集情況測試報告》,揭開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調取用戶手機系統權限的情況。
(相關資料圖)
該報告是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對短視頻類App進行測試后發布的。
官網信息顯示,該協會于2016年3月25日在北京成立,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家網信辦,理事長為王秀軍,副理事長包括馬化騰、齊向東等。報告權威性可見一斑。
報告顯示,在6款應用中,調取用戶手機系統權限次數最多的是抖音和快手,這些權限包括位置、設備信息、應用列表、剪切板、存儲5類系統權限。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手機系統權限中,“位置權限”已經成為各種App“兵家必爭之地”,獲得位置信息后,應用不僅能窺探用戶的社會經濟、消費習慣等,個人健康狀況等隱私也能“一網打盡”。
一見財經根據《報告》統計發現,抖音(含抖音火山版)和快手(含快手極速版),在四種場景下,分別調取用戶手機“位置權限”總次數為29次,在次數方面不分伯仲,但和抖音相比,快手在四種場景下,均會調取用戶手機位置權限。
《報告》顯示,在啟動App場景中,調用系統權限種類和次數最多的為快手和快手極速版,而抖音并未調用用戶手機位置信息。
在用戶觀看視頻時,抖音和抖音火山版會更頻繁的調用用戶手機位置權限,合計為19次,而快手和快手極速版合計調取次數為10次。
在用戶點贊關注時,抖音和抖音火山版合計調用用戶手機位置權限的次數為10次,快手和快手和快手極速版合計為7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App后臺靜默時,抖音和抖音火山版不再調用用戶手機的位置權限,但快手和快手和快手極速版依然在調用,合計次數為4次。
有業內人士對一見財經表示,App后臺靜默意味著用戶已經不再使用App,App不在手機前臺顯示,這種狀態下用戶的位置信息依然被調用,有點匪夷所思。
該人士對一見財經表示,在各類App中,“偷偷”調用用戶手機位置信息的情況非常常見,很多手機用戶會誤以為App關掉了,實際上這些App還在監視著用戶的位置。
201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和隱私政策的測評情況,結果顯示,這些APP中的多數都涉嫌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其中多達59款App都調用了位置信息。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位置信息是他們源源不斷生財的密碼。App調取用戶手機位置信息后,可能會知道用戶的工作單位、住所以及上下班路線,甚至能知道用戶的經濟狀況和消費喜好。
比如抖音可以通過用戶的位置信息推薦短視頻內容、本地生活服務等;快手的“同城”功能也需要調取用戶手機的位置信息,這樣就會更有針對性的推薦“交朋友”、“本地生活”等相關內容和服務。
對此,有專業人士提醒,用戶在使用手機時一定要謹慎設置位置權限,在對各App的定位功能進行設置時,對于必要的App,可以設置成使用期間使用定位服務;對于沒有必要使用定位功能的App,可以設置為永不;盡量不要對這些App設置成始終使用定位服務。
有時候,我們打開短視頻App,只是簡單的瀏覽一下視頻,這完全不需要授權位置信息。對于用戶來說,位置信息也是一種隱私,大家要有保護意識。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