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可達1000公里的“高速飛車”系統模型。劉蘇雅攝
時速1000公里的“高速飛車”正在成為現實。在2023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集團展示了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統的建設進展。
(資料圖片)
今年1月14日,目前全球在建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全尺寸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統試驗線,完成了國內首次全尺寸超導航行試驗。高動態超導磁體、耐高壓集成模組、高精度軌道智能巡檢等關鍵技術得到驗證,同時初步驗證了高速飛車系統總體方案的正確性和工作的協調匹配性。
這套“高速飛車”系統利用磁懸浮消除摩擦阻力,利用低真空管道大幅減少空氣阻力和噪聲,有望成為新一代交通工具,實現最大運行速度每小時1000公里的超高速“近地飛行”。
此外,航天科工集團還展示了正在推進的“騰云工程”。空天飛行器是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并多次重復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可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既能載人也能運貨,具備廉價、安全、便捷、機動等優勢。“騰云工程”便是面向空天飛行器的商業運營計劃,旨在研制出可重復使用兩級入軌的空天飛行器,并提供商業服務。
面向宇航領域前沿,2023年中國航天大會還發布了10個2023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極低軌道多源動力學耦合效應和演化機理、長期地外生存中的藥物干預機理、地外天體表面電站用超小型反應堆能源技術、軌道工廠構建及運行技術、空間站腦網絡長期在軌實時監測及調控技術、重復使用運載器動力系統健康監測及壽命評估技術、2500攝氏度以上超高溫環境下的熱承載材料技術、計算光學高維遙感突破航天光學遙感探測極限、基于核動力的載人火星快速往返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航天器在軌飛行遙測數據挖掘分析技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表示,這些發布的項目,對于前瞻性謀劃并布局航天前沿科技領域研究、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進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劉蘇雅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