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陽】4月21日,中國移動山西公司(以下簡稱“山西移動”)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太原舉辦“引領礦山新基建 賦能采礦新智慧——5G DMN更大帶寬·更廣覆蓋·更低成本·更全服務”推介會,共同見證5G DMN(5G Deep Mobile Network)助力智能煤礦建設啟航。這是雙方在山西礦山領域開展5G+數字轉型、加速推進數實融合、加快推動礦山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資料圖片)
所謂5G DMN即5G地下移動通信網絡,是基于5G技術構建的一張智能化綜合性地下專用移動通信網絡,由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在業界首次提出,通過構建連接泛在、性能極致、一網多能、運維極簡的技術體系,支撐礦山實現感知、決策、操控等全智能化。
其實,將5G技術應用于煤礦生產并不是一件新鮮事, 5G+智慧煤礦一直被視為5G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典型案例之一。2021 年工信部等10 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強調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并著重強調加快煤礦5G通信設備、5G融合基礎設施和5G各類應用的研發建設推廣工作。具體包括:一是加快可適應采礦環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設備研制和認證;二是推進露天礦山和地下礦區5G網絡系統、智能化礦區管控平臺、企業云平臺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推廣5G在各類礦區的應用,拓展采礦業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5G應用場景,推進地下核心采礦裝備的遠程操控和集群化作業、深部高危區域采礦裝備的無人化作業、露天礦區的智能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
無人巡檢、掘進面、綜采面5G覆蓋自動化操作、“5G+無人駕駛”、5G“一鍵采煤”、高清視頻回傳,傳統礦井的作業方式早已被5G帶來的新工作場景所徹底顛覆。穿西裝、打領帶,吹著空調就能采礦不再是天方夜譚。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礦山井下復雜的作業環境給礦山的地下網絡鋪設帶來了四大挑戰。
首先,就是特殊環境下網絡建設困難,礦井下存在粉塵、瓦斯等多種雜質,對設備的隔爆功能和發射功率提出要求;空間狹窄且作業面移動,對基站設備集成度和可移動性提出更高要求。其次,目前多張NB-IoT、UWB、2/3/4G語音通信網絡、工業生產控制現場總線網絡并存,不利于智能化發展。再次,地下少人無人作業對網絡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特殊作業環境又對網絡性能提出了更大挑戰。最后,礦山各張網絡運營管理平臺之間相互獨立,運維效率低下且無法形成高效協同,現場網絡運維成本高,難度大。
從這四大挑戰中不難看出,面對地下礦山復雜的作業環境條件和加速實現少人化、無人化的智能化礦山的明確目標,目前礦山行業迫切需要把先進的5G技術與地下礦山的實際場景緊密結合,盡快構建一張創新的地下5G通信網絡。
“2021年5月中國移動與華為共同提出5G DMN的理念和方向,5G DMN期望通過5G技術構建一張智能化綜合性地下專用移動通信網絡,通過靈活的頻譜組合方式、高集成度高可靠的本安型設備以及LTE 、NB等多制式兼容等創新,適配礦山等地下特殊封閉環境,打造一張全彈性、全感知、全融合的三全網絡,支撐礦山實現感知、決策、操控等全智能化。”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移動系統部副部長彭亞平如是說。
因而,5G DMN的愿景就是基于5G技術構建一張智能化綜合性地下專用移動通信網絡,移動通信運營商基于5G DMN在礦山等地下封閉環境可為公眾和企業提供移動通信服務。針對地下業務在無線傳播環境的差異性和安全、可靠性等網絡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5G DMN網絡通過構建連接泛在、性能極致、一網多能、運維極簡的技術體系,支撐礦山實現感知、決策、操控等全智能化。
如果將此前5G技術突破性地應用于礦山生產中看作是5G+智慧礦山的1.0時代,那么5G DMN網絡架構幫助礦山實現日常的生活、管理、生產都能通過5G網絡來實現,就是5G+智慧礦山的2.0時代。
山西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廖建表示,作為5G地面網絡的重要延展,5G DMN進一步突破井下5G關鍵技術,通過構建連接泛在、性能極致、一網多能、運維極簡的四大技術體系,支撐礦山實現感知、決策、操控等全智能化,賦能地下礦山,打造看、感、控、連、算的體驗,解決礦山行業在數智化轉型中遇到的關鍵問題。
根據規劃,在未來的2年至3年,山西移動將聯合華為分階段打造5G DMN技術能力,讓全能型5G DMN逐步實現各類煤礦基本智能化,形成天地通信、地面通信、地下通信三張通信網。
“5G DMN在山西應用落地,是繼打造全國首座‘5G煤礦’后的又一重大成果。”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長苗還利說,希望中國移動、華為公司與煤礦企業深度融合,讓5G通信技術在煤礦井下的應用,加速推動煤礦智能化發展。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