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莫凡
外觀和真手機幾乎一樣,按一下甚至屏幕還能亮……一種價格低廉的仿真模型手機,正在學生群體中流行開來。而孩子買它的目的,是為了在學校和家里上交手機時瞞天過海,把真手機留在手里偷玩。記者調查發現,網店賣家早就知道孩子購買模型機的目的,甚至在宣傳時還會強調“上交專用”。如此坑害孩子的行為,平臺該管管了。
經歷
(資料圖片)
被騙一個月 家長竟渾然不知
“真是沒想到,孩子居然蒙了我一個月。”近來發生在女兒小樂身上的一件事,讓家長郭女士苦惱不已。小樂今年上初二,為了讓她方便聯系家人,郭女士在去年就給她配了一部手機。
學校有到校上交手機的規定,所以郭女士不太擔心孩子在上課期間偷用,僅僅是為了讓她在回家途中遇到急事能打個電話。而回到家之后,郭女士也會要求小樂把手機上交,由家長保管到抽屜里,直到周末才會拿出來讓孩子玩一會。
可就在近一個月,郭女士發現了不對勁。平時都是十點左右睡覺的小樂,最近總會熬到十一二點。對于孩子口中“最近學習太忙”的說辭,郭女士起初并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聽見孩子房間里傳來一陣視頻說話的聲音。雖然聲音立馬消失,但還是讓郭女士起了疑。進屋一問,孩子面前依然是書本,也不承認剛才屋里有聲響。
平時為了不讓孩子學習時分心,小樂屋子里沒有放任何用于娛樂的電子產品。如果小樂有事急用手機,也得出來和家長“打報告”,郭女士才會把手機給她。可近一個月,孩子一次都沒出來要過手機。懷著疑惑,媽媽從抽屜里拿出了小樂上交的手機,按了幾下開關鍵發現沒有反應。原本以為是沒電了,想用充電器幫手機充充電,這才發現充電頭插不進去。
“這不會是個假的吧!”郭女士氣不打一處來。拿著“假手機”就去問了小樂,眼看事情敗露,小樂承認,這是她托同學幫忙買的一臺模型機,只要20塊錢。這一個月每次回家,小樂上交的都是模型機,而真手機則留在手里偷偷玩,晚睡也是因為玩手機的原因。郭女士繼續追問才知道,不光是自己的女兒,她班上同學買模型機糊弄家長的就有好幾個。
“家長都能糊弄,學校讓交手機的時候,不會交的也是假的吧?”郭女士沒敢去問老師。不過蒙騙學校的事,在家長廖女士的孩子小鵬身上已經出現了。小鵬上的是一所寄宿中學,每周到校都要交手機,周末回家時再拿回。前段時間,廖女士居然接到了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小鵬這周交的是模型機被發現了,因為認錯態度良好才不作處分,希望家長和孩子也談談心,下不為例。
市場
線下買不著 網店卻“明知故賣”
孩子買的模型機都是從哪來的?記者首先走訪了線下的手機專賣店。東單附近的一家店里,柜臺里就有模型機,但店主稱僅供展示用,不售賣。這些模型機,都是由原廠直接配過來的。
而在王府井APM商場,記者先后找到了三家不同品牌的手機店,三家店員均稱,店里展示的手機都是實物。至于模型機,僅有一家說后臺有,但是僅在客戶決定購買某一款產品,想看一看其他外殼顏色時,店員才會把同款機型其他顏色的模型機拿過來讓客戶挑選。這家店的模型機同樣也是原廠配送過來的,而且不允許對外售賣。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多個店鋪,基本只有在一家店賣多個品牌的手機店,才能看到用作展示的模型機。而且這些模型機都沒有屏幕,屏幕的位置貼著一張宣傳彩頁紙,均不可售賣。
輾轉多家店鋪后,記者終于在一家手機店看到了可以售賣的模型機,這里的機型仿的都是市面上比較新的款式,售價三四十元,屏幕不會亮,按任何鍵也沒有反應。此外,這些模型機外殼全都沒有商標。
“有沒有學生來您這買過模型機?”店主聽罷搖了搖頭說,這些機器雖然可以賣,但也不是隨便賣給別人,“都是熟客,知道他是開手機店的,在店里展示用,我們才賣。而且現在買模型機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過段時間我們可能就不賣了。”
這些模型機之所以要做得逼真的原因,早就寫在了店鋪標題里。幾乎每一家模型機網店,都會標注“上交用”“上交神器”這幾個字,店鋪里的宣傳圖也會強調“可上交”“上交必選”。
有的網店,光是店鋪評價就已經有2000多條。有匿名買家留言:“很好,成功瞞住了老師,到現在還不知道,做得太逼真了。”
問題
做工很逼真 還有人拿它犯罪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記者也購買了一款模型機。到貨之后看到,它的外觀和真機基本沒有差別。無論是屏幕、按鍵、攝像頭,甚至手機底部的充電口、麥克風等細節,做得都和真機十分類似。與線下實體店售賣的模型機不同,網購的模型機,外殼上還有品牌的商標,甚至連商標下方的小字都仿制了出來。
但如果上手觸摸,模型機的手感還是和真機有些不同。真機的屏幕和外殼都比較光滑,模型機摸起來相對粗糙一些。但如果不是同時對比,對于不太熟悉手機的家長和老師來說,即使拿到手里,也很難發現是模型機。
記者搜索過往新聞發現,因為模型機的價格普遍只要幾十塊,但外觀又和真機十分相近,有些不法分子還會利用模型機實施詐騙。在商場、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區域,騙子會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偷偷詢問過路人“是否要二手手機”,一旦對方同意,騙子首先會拿真機給對方試用,之后在付款交易時把真機調換成模型機。買家本以為占了個小便宜,其實是拿幾百塊錢或者上千塊錢買了個模型機。
說法
售賣涉侵權 平臺應嚴格監管
能把“上交必選”寫在店鋪標題和宣傳圖中,說明賣家知道模型機的購買主力是學生,也知道學生買到模型機后會用它干什么。這種做法,是否涉及法律問題?
“學生購買模型機,主要是為了在上交手機的過程中糊弄學校或家長,但這種行為本身并不違法。所以即使賣家明知學生有此意圖依然售賣,也僅能從道德層面去譴責,并不涉及法律問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孟澤東律師解釋道。但考慮到還有不法分子會利用模型機實施詐騙,如果商家明知買家購買后會實施違法行為卻仍然售賣,就屬于客觀上促進了他人犯罪。幫助行為與正犯行為及其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買家就有可能構成幫助犯。
此外,如果模型機賣家在未經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制造并銷售仿真模型機,可能涉嫌構成對權利人外觀設計或商標權的侵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商標法》第五十七條,都有對相關侵權行為的解釋和界定。
一般手機店里用作展示的模型機,都是由原廠提供,因此不存在侵權問題,但網絡平臺上未經授權出售模型機的行為本身就具有違法性。孟澤東認為,平臺應當對此履行一定的管理義務。具體包括,對平臺內經營者的核驗登記,如果平臺內經營者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應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等。平臺同時也應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等電子產品時,應當選擇正規的商家,對于電子產品進行當面檢查和簽收,以避免受騙。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