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料的科技周刊,每期提供除了資訊以外科技圈的一點觀察和思考。
上周,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已向中國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小米被扣押的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億元)將被正式沒收。
其實除了小米,IBM、OPPO、諾基亞等都曾被要求追繳稅款,福特、通用雪佛蘭等知名品牌也選擇退出印度市場。根據印度官方數據,截至去年7月,在印度注冊的5079家跨國公司,已有1777家撤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初由于低勞動成本、消費市場大等吸引廠商紛紛在印度建廠,但又為何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今天(6月21日)本期科技很有料精選了5篇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小米這48億的來龍去脈,以及外企在印度有何難處?
PConline太平洋科技:這件事情要最追溯到去年4月份,印度執法局指控小米從2015年開始,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555.1億盧比的資金。為此小米也和印度執法局對博公堂,可惜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小米沒有贏。
一文看懂小米為何被印度沒收48億元,中國品牌在印有何難處?
2022年小米印度市場份額已經跌至20%,較2021年的25%減少了5個百分點。
鞭牛士:48億是什么概念?小米印度公司在印經營9年,累計利潤額約8億人民幣,被沒收的資金相當于小米印度歷年利潤總和的6倍,九年幾乎白干一場。對于小米來說,印度市場只是其出海戰略的一部分,但卻錯誤地評估了當地的營商環境。這件事在暴露了印度對外資企業歧視的同時,也給中國企業的出海發展敲響了警鐘。
小米折戟印度,九年白干了?
鯨維度:隨著印度對中國廠商的苛刻條件,同樣具有地理優勢的東南亞可能會成為“替補”。
“踩坑”印度后,小米能在東南亞突圍嗎?
鈦媒體APP:印度對于任何一個廠商來說都是巨大的商機。然而,經營環境、法律法規、基礎建設、外匯管制、地緣關系、進出口管制等方面,廠商都需要進行更好的權衡、評估和合規。
角逐印度手機市場,小米、OPPO們遇到了「新挑戰」 | 鈦媒體焦點
華商韜略官方賬號:遠有IBM、諾基亞、三星,近有小米、vivo、OPPO,在稅務相關問題上栽跟頭的外企數不勝數,而在政策方面,在初期吸引外資階段,印度往往會開出一些優惠條件,一旦企業落地,上調策略便隨之而來,這種初期“請君入甕”,中后期再用關稅收割外資利潤、保護民族工業的套路,很難留住外資制造業長期深耕。
印度的活,沒法干了
本周刊每周三更新,其內容大多是一些值得看或有意思的科技大小事。一邊吃瓜眼花繚亂的科技圈,一邊看科技如何改變世界。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