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20日訊(特約記者 鄒俊濤)成立不到3年,依靠所謂的債務優化業務就能謀求上市?
近日,一家名為“三好律師”的平臺頻發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并呼吁認購其“原始股”來把握發財翻身的機會,引發信貸圈內人士關注。
(資料圖片)
公開資料顯示,三好律師平臺成立于2020年7月,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所謂的債務優化,即協助客戶對逾期貸款進行“停息掛賬”申請。
不過,財聯社記者發現,三好律師平臺的債務優化業務身陷欺詐消費者等諸多爭議,并已招致多起服務合同糾紛。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停息掛賬的主動權不在三好律師手中,而是在銀行或貸款平臺手中,就算是債務人委托三好律師協商停息掛賬,也不一定會成功,甚至銀行或貸款平臺會認為債務人還有錢委托,自然也有錢還款,會拒絕停息掛賬。
而記者在咨詢多家銀行客服后得知,貸款逾期后辦理“停息掛靠”業務并不需要委托中介,持卡人自己就可以與銀行方面進行協商,但能否辦理需要視情況而定。
主打“停息掛賬”業務公司欲上市
資料顯示,三好律師平臺(再減減集團)于2020年7月在成都創立,公司業務發展極為迅速。財聯社記者在其官網的公司介紹一欄中看到,“平臺經過1年多發展,業務范圍遍及全國300多個城市,用戶累計超過10萬,累計已為5萬人提供法律服務”等相關描述。目前,三好律師平臺自稱是行業內領先的互聯網+綜合法律服務平臺。
從業務范疇來看,三好律師平臺可以給客戶提供債務優化、訴訟服務、庭前調解以及企業法律服務。但據記者觀察公司對幾項業務介紹的側重點,債務優化才是其核心。
記者從公司宣傳物料中看到,三好律師把債務優化業務放在突出位置。根據宣傳描述,該項業務包括信用卡債務優化和網貸業務優化,在處理方式上,平臺稱“可為客戶提供一些服務,使客戶有機會與銀行協商一致,最終達到客戶清空賬單、銀行減少呆賬的目的”,或者“幫助貸款人減少違法高息,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司的債務優化方式通俗叫法是停息掛賬,按照銀行專業來講叫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三好律師平臺客服告訴記者,不少信用卡持卡人在逾期后無力償,平臺會提供法律服務幫助持卡人和銀行重新協商還款,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二次分期后會形成符合持卡人經濟狀況的還款方式。
而記者在通過公司的自我介紹也了解到,此類債務優化業務正是該平臺的主打特色。三好律師在自我介紹中稱,公司是以債務法律咨詢服務作為進入法律服務行業入口,逐漸進化為包括在線法律咨詢、訴訟指導、債務優化、庭前調解、企業法律服務等多元化的法律服務。
?三好律師把債務優化業務放在突出位置 截圖來源:公司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立不到3年的三好律師平臺已啟動上市計劃。自5月下旬開始,三好律師通過微信服務號“債減減”多次發布集團公司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并推出股權認購政策。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三好律師多次發文稱“‘原始股’將造就一批大富豪”,希望借此來提高認購動力。
?截圖來源:債減減
身陷多起服務合同糾紛
一方面聲稱即將上市呼吁大家認購原始股;另一方面,三好律師所謂的“債務優化”業務卻有著欺詐消費者等頗多爭議。
財聯社記者簡單查詢了一下黑貓投訴平臺,發現搜索詞包含“三好律師”的就是27條,其中絕大多數投訴都涉及債務優化業務。
?截圖來自黑貓投訴
在翻閱投訴內容后發現,不少投訴者都在痛斥“三好律師欺騙消費者,收錢不辦事”。據其中一名投訴者描述,其支付了相關費用后,三好律師并不能幫欠債人解決協商問題,“說是幫欠債人協商欠債問題就是把客戶手機卡拿過去,不讓欠債人接電話,讓借款平臺聯系不到,拖延時間,意識到被騙了”。
而據另一名投訴者反映,其支付了1500元,平臺承諾可以做停息掛賬不再產生任何利息和手續費,但最終給出的方案每個月依舊包含90的手續費。
“一直和我強調的都是沒有額外的錢只還本金就可以,現在又不承認了,我要求退款”。該投訴者忿怒表示。
三好律師平臺面臨此類糾紛并不少見,有些糾紛已經司法介入。財聯社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四川再減減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河南多寶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好律師平臺關聯公司在近一年多來已招致多起服務合同糾紛。
?截圖來自天眼查
為何三好律師平臺的債務優化業務頻現糾紛?“因為停息掛賬的主動權不在三好律師手中,而是在銀行或貸款平臺手中。”馬蜂保平臺信用卡板塊專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就算是債務人委托三好律師協商停息掛賬,但是也不一定會成功,甚至銀行或貸款平臺會認為債務人還有錢委托,自然也有錢還款,會拒絕停息掛賬。
另外一方面,“如果委托三好律師協商停息掛賬,肯定會提前收取一部分費用。不管協商停息掛賬能否成功,三好律師也已經賺到了錢,而且委托協商的手續費也不低。”該行業人士指出,需要辦理停息掛賬的客戶本來就資金緊張,如果花了一筆錢又無法達到目的,必然會帶來糾紛。
當記者想通過添加三好律師平臺的業務人員咨詢如何辦理停息掛賬業務以及收費情況時,對方并未給出回應。
銀行:辦理“停息掛賬”不需要委托中介
實際上,向銀行申請“停息掛賬”并不需要法律服務平臺這類的中介參與。
財聯社記者連續撥打了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中國銀行三家銀行的信用卡客服,咨詢如何辦理停息掛靠業務,三家銀行客服均沒有拒絕說無法辦理,但能否辦理需要看情況。
其中,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信用卡客服回應稱,目前無法主動辦理,需要等持卡人發生實質逾期后,會有專門的業務人員去聯系持卡人商議是否可以辦理;中國銀行信用卡客服回應,目前無法線上辦理該業務,需要持卡人自己去辦卡網點咨詢具體情況。
當記者繼續詢問,假如逾期后需要辦理該項業務,是否需要律師服務平臺這類的中介協助時,客服回復并不需要。
既然辦理停息掛賬并不需要中介,可以直接與銀行直接協商,又為何會有人去尋找三好律師這類的法律服務平臺,希望能“交錢辦事”,走捷徑呢?目前來看主要因為,與銀行協商辦理停息掛賬業務的門檻并不低。
2010年7月22日出臺《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根據第70條: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愿的,發卡銀行可以與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據百度旗下的律臨平臺律師解釋,根據規定,滿足“停息掛賬”至少需要三大條件,首先是在“特殊情況下”,即遇到天災等可不抗力因素或者重大變故;其次是“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最后是“持卡人仍有還款意愿”。后兩個條件需要持卡人向銀行展現出“沒有還款能力但有強烈的還款意愿”。
該律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到的“沒有還款能力但有強烈的還款意愿”并不是說說就行,需要提供實際的證明。
(財聯社記者 鄒俊濤)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