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手機會是什么樣子的?面對著同質化嚴重、缺乏久違新鮮感的手機市場,應該有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之前網上 “年輕人為啥不愿意換手機了?”、“2022年手機市場創史上最大降幅”,這些信號的發出都在告訴我們,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相對飽和階段,人們對更換手機慢慢失去了興趣。
(資料圖)
面對著發展遇到瓶頸的手機市場,即便是榮耀CEO趙明,也在剛剛召開的2023MWC上海大會上,發表了《智能手機的未來演進》的主題演講,呼吁手機相關行業在各個領域實現突破性創新,帶來革命性的體驗,并且要打破高端手機市場被蘋果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
手機雖然一直在進步,比如更強的手機性能、更好的拍攝效果、更久的續航時長,但是我們所需要的是“突破性”以及“革命性”的創新。為什么初代的iPhone被成為革命性的產品,因為它打破了當時手機的使用規則,沒有多余的按鍵,多點觸控屏幕,化繁為簡、直擊人們本能的操作方式,帶來了手機劃時代的創新體驗。
趙明在MWC期間發表的“影響消費電子行業最大的不是經濟周期,而是創新周期”的說法,我深度認可,創新是決定產品的周期的關鍵因素之一。結合此次MWC展會上的新技術,以及手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大家聊一聊我想象中的未來手機。
形態——何必是直板?
如今的智能手機在外觀上大致相同,基本保持著相似的設計風格,甚至在唯一可以有一定辨識度的后攝模組,都開始了“爭相模仿”,這也是造成大家審美疲勞、缺乏新鮮感的原因之一。
所以打破手機的外觀設計,是我認為未來手機的改變方向之一,手機的形態又何必一定是直板?回顧下手機的外觀變化,初代大哥大的板磚造型,后來出于攜帶的考慮,手機變得更為小巧、耐用。隨后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娛樂需求的增加,手機屏幕不斷增大,發展至今天的全面屏。
而未來,手機作為日常貼身使用的電子設備,輕巧、易攜帶是最基本的需求,而無論是出于娛樂還是辦公的需求,手機的屏幕一定會朝向更大尺寸的發展,比如時下的折疊屏手機其實就融合的大屏的元素,開始增添輕辦公的使用場景。
基于這兩種需求,我們大概可以延伸出未來手機的樣子。比如從攜帶的角度出發,再加上屏幕彎折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手機完全可以像腕表一樣,彎折扣在手腕之上。如果從大屏的角度出發,手機可以變成一個卷軸體,拉伸就可以將屏幕就變長,縮起來可以變成大號的手寫筆,隨手裝在口袋中。
甚至可以再大膽一點,現在透明的屏幕也已經上市,未來的手機可能可以在透明與非透明之間轉換,就像科幻電影的透明手機一樣,如果想要更大的屏幕尺寸,通過光投顯的方式顯示出更多的內容,至于手機內部的各種元器件,可以以更小元器件擺放在手機尾部,或者將手機的主機與屏幕分離開來,通過無線的方式傳輸顯示。
通信——對話的可以不是人
手機從誕生之初,就承擔著通信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人們遠距離的交流溝通。不過現階段,手機依然還是主要承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未來與你手機的對話另一面可能不再是人。
在今年MWC展會上,5G的發展已開始正式邁向5.5G階段,預計在2024年5.5G開始商用,而5.5G與5G相比,除了在網速上會有10倍的提升之外,而且加入了Passive IoT技術,可以擺脫電池束縛,在物聯網上可以得到更好的應用,而這也讓我們通過手機與物實現通信實現了可能,甚至是與汽車的通信。
比如你出差回來在高鐵站,此時就可以打電話給“汽車”,當汽車接通電話時,就可以對它說“來到XXX高鐵站,來接我”,你與汽車之間也可以進行詳細的對話,比如幾點到,具體在哪里等你,汽車就會自動駕駛到指定的地方接你。
除了通信的對象發生了轉變之外,未來手機通信的地點可能也會發生改變,伴隨著衛星通信的加入,在沒有信號覆蓋的地方通信也不再是問題,而且未來的6G就是融入了衛星通信功能,所以未來的手機通信勢必會打通天與地,暢想一下,你在家中,給遠在太空中工作的家人通話的場景。
AI——改變你手機習慣
華為在2017年發布了首款內置了獨立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即NPU)的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開啟了手機的AI時代,后來其它手機廠商也在跟進,在拍照、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方面帶來了AI智能體驗。
雖然最近幾年AI功能淡化了不少,AI功能也并沒有給用戶并帶來明顯的感知,但是伴隨著AIGC相關技術與產品的輸出,未來手機的AI能力預計將迎來比較快速的發展,比如傳音手機就爆出將會引入ChatGPT,而在MWC展會上,趙明也表明未來榮耀手機將會引入AI大模型。
隨著AI的越來越聰明、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強,未來加入AIGC的手機,操控方式可能也不再需要手去操作,可以像與人交流一樣,完全通過對話的方式去操控手機,回歸到人的最根本交流方式。
而在功能上也會帶來更“AI”的體驗,比如拍照,實現智能化的構圖、拍照以及照片處理,在處理照片時也可以做到AI處理。比如在日常行程提醒時,手機可以結合天氣、路程等信息,給出一個綜合性的建議??偟膩碚f,手機就變成了一個AI的智能管家,可以像人一樣溝通,在生活與工作上給出智能、人性化的建議。
生態——設備互聯互通
最后想聊一聊的是生態,其實最近幾年,大家應該都已經注意到,許多手機廠商都開始圍繞者系統的生態產品鏈去發展,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華為的超級終端,因為這可以彌補掉手機的一些缺點。
比如手機與音箱相比,音質沒有音箱出色,所以我們就可以將手機播放的音樂直接轉移到音箱上播放。比如手機與平板相比,屏幕沒有平板大,在刷劇的時候就可以將手機觀看的視頻轉移到平板上播放,再比如手機與筆記本相比,在辦公時沒有筆記本或者臺式機方便,在處理手機上的工作文件時,就可以將兩個設備協同起來,直接在筆記本上處理手機的文件。
前不久蘋果發布的Vision Pro,同樣也是生態產品鏈中的一環,手機借助這種虛實結合的設備,可以遨游在虛擬的海洋中,比如火熱的元宇宙。所以未來,伴隨著生態產品的升級,手機在與這些設備互聯時,體驗相應的也會有對應的升級,屆時與手機互聯互通的產品也將會更多。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的猜測,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依然需要手機廠商以及行業的共同努力。但是結合這幾年以及今年的MWC上海展,我們從中確實可以發現一些未來手機的發展苗頭,比如手機形態的變化,衛星通信的方式,5.5G所帶來的與物通信、AIGC帶來的新AI體驗,萬物互聯的苗頭等等,那么你眼中的未來手機是什么樣子?不妨評論下方一起聊一聊!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