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方網7月4日消息:當智能的風刮到出行市場,是從一把帶芯片的數字鑰匙開始的。智能化帶來極大體驗提升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風險。如何去守護安全底線,一直是眾多科技廠商和實體制造企業的一道難題。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螞蟻集團與多家芯片廠商、車企聯合研制了IIFAA安全芯片。該芯片承載了螞蟻集團終端安全和可信認證技術能力,以極低的成本解決了四輪汽車和兩輪電車等傳統制造業的安全問題,助力車企邁入智能化。據了解,2022年3月第一輛搭載了IIFAA安全芯片的兩輪電動車面世,目前搭載該芯片的車量已增長到150萬臺。
據了解,IIFAA安全芯片是螞蟻安全科技商業化品牌蟻盾與上海泰凌微電子等眾多廠商,基于IIFAA技術規范研發的金融級安全芯片。IIFAA安全芯片采用安全度量級更高的‘硬件認證技術’,將身份信息、車鑰匙等“根密鑰”及安全算法,在芯片出廠前就預置于芯片的安全區域內。設備商直接將安全芯片嵌入到終端設備中即可使用。由根密鑰去做設備的可信身份標識,從源頭保障數據信息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全球唯一。
該芯片承載的安全能力已經在手機指紋支付、數字車鑰匙場景得到驗證。螞蟻集團蟻盾解決方案專家丁程龍介紹到,“安全芯片就像一個存儲了加密信息的‘保險柜’,可信認證技術通過在各終端的‘保險柜’間搭建一條加密安全通信專線,以此來保證數據存儲、交換等在云端可被信任。”該芯片相關技術已經通過多項國際認證,并申請了近10項專利。未來,還將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場景廣泛應用。
近年來伴隨智能設備數爆發式增長,物聯網領域安全事故也頻頻發生。有研究發現,僅在2022年7月,全球捕獲物聯網惡意樣本達471,158個,物聯網設備被攻擊7億8140萬次。安全性成為制約數字化廠商和實體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的最大因素。
廣東開暢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國忠在汽車產業鏈深耕多年。他表示,物聯網最大的痛點就是——從上游到下游,整個產品線都是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單獨一家實體廠商也不具備單獨研發這樣一種安全技術的能力。螞蟻這套解決方案整合了產業鏈,提供了兼容性較強的行業標準,可低成本、高可靠地復制到不同車廠、車型上。好比“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石。此外,從芯片源頭的安全創新,將物聯網安全至少提升了30%-40%。陳國忠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安全已經成為其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2015年螞蟻聯合信通院、華為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IIFAA(互聯網可信認證聯盟),致力于推動可信身份認證和可信設備認證的技術規范、并在此基礎上打造軟硬件結合的可信風險防控生態。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