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行。本屆大會主題是“智聯世界 生成未來”,參展企業數量、展覽面積均創歷屆之最。 本報記者孟雨涵 攝
(資料圖)
用AI(人工智能)探星、制藥?2018年,上海舉辦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這類“人工智能驅動科研”的概念時有熱議,有人不以為然。然而到了2021年,騰訊與國家天文臺合作,通過“云+AI”,幫助中國天眼FAST搜索新天體,迄今已發現30顆脈沖星,今年更是首次發現了快速射電暴。AI制藥方面同樣進展喜人,英矽智能一款由AI設計的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候選藥,已在中美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這些成果都讓人不禁感嘆上海的眼力,以及將AI理想照進現實的能力。
更可貴的是堅持。今天,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如約啟幕,這已是上海連續第六年舉辦該大會。正是這份決心與恒心,讓上海AI產業開枝、散葉,大樹初長成——最新數據顯示,上海人工智能規模以上企業數已從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產值實現倍增,從1340億元躍向3821億元。
技術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首年,對芯片界來說,這同樣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年前后,一批就職于海內外半導體巨頭的高管,沖著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聲量,引來團隊、技術、資本,以上海為夢想起點,開啟創業路。這當中,就有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這些企業在滬迅速蝶變壯大,2020年以來,已有30余款“上海芯”流片量產。 下轉 5版(上接第1版)其中壁仞通用GPU芯片創下全球算力紀錄,地平線、黑芝麻等車規級智能芯片有望打破L4級自動駕駛領域被海外壟斷的局面。選對AI芯片賽道,再加上資源、資本、人才的超常規投入,國產芯終于有了些底氣——就在近期,上汽拿出49款急需聯合攻關的高算力、高規格汽車芯片,面向上海汽車芯片產業聯盟征求國產化替代可行性,結果被聯盟成員“一口回絕”的極少,多數芯片被歸為“可討論”范疇。
芯片在追趕,算法亦驚艷。2021年底,輝瑞公司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被美國FDA允許緊急使用。但許多人不知道,在早期研發過程中,中國科技公司晶泰科技與輝瑞團隊聯手合作,用AI算法結合實驗驗證的方法,僅用六周就確認了藥物的優勢晶型。優勢晶型篩選堪比大海撈針,此舉直接加速了新藥上市進程,讓全球患者獲益。再論基礎算法,上海瀾碼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健已創新推出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智能體應用和開發平臺,采用中國自主設計的軟件架構和系統范式,有望助力人人都能設計出自己的智能體,大大提速工作效能。
還有早已名揚海外的西井科技,聚焦多式聯運無人化與智能化,已落地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60個節點。英國第一大港費利克斯托港剛剛與西井科技簽署新增100輛新能源智能無人駕駛卡車Q-Truck的協議。
生態
今年2月,上海首次為AI開發者群體舉辦高規格大會——2023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先鋒大會,并促成Linux、紅帽、華為昇思等海內外數十個開發者社區“投奔”上海。種種跡象表明,上海正千方百計培育強化“開發者社區”這一產業生態與技術攻關關鍵一環。
對于產業生態培育,上海一以貫之。國內首個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規劃、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22條”、國內首個算法創新行動計劃、國內首部人工智能省級地方性法規、國內首個地方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等,無不誕生在上海。還有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白玉蘭開源平臺,以及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所創設的AI青年科學家聯盟等,各類促生態繁榮的要素層層疊加,令“上海高地”的魅力愈發難以抵擋。國際三大頂級人工智能組織之一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IJCAI)此次將與大會聯動,2024年會議的舉辦權也落定上海,可見各路英豪已經做出選擇。
場景
產業生態培育之外,上海同樣注重應用場景。2019年起,上海發布了3批共計58個AI重大應用場景,如張江人工智能島、臨港數字孿生城等。另外,上海圍繞智能網聯汽車、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視覺圖像身份識別、智能傳感器4個國家級賽道“揭榜掛帥”,現已入圍22個揭榜項目。正是這些頂級場景的發布,為上海帶來了全球頂級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張江分會場將發布2023年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啟動2023中國元宇宙降本增效產業化賦能白皮書等。在諸多AI企業眼中,上海AI產業觸手可及。
浦東新區科經委黨組書記范金成曾不無自豪地說,近年來他接觸了太多AI芯片企業,創始人團隊背著書包、帶著支票和貸款來創業,過幾年,就能拿到自己企業的股票。
可見,上海鍥而不舍辦會從來只是手段,搭平臺、聚人才,實現前沿技術觀點的碰撞,與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建設形成高效循環聯動,才是真正目的。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