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例舉的話,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其實有幾十個。比如UOS、銀河麒麟、中標麒麟、中興新支點,華為歐拉、紅旗linux、deepin、共創linux等等.
(資料圖)
但這些國產操作系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都是基于linux修改而來,在linux內核的基礎上,加上圖形桌面,再進行二次開發,調整功能等。
也因為這樣,所以國產系統也一直被一些網友吐槽,說其它這些系統并不是國產系統,只能說是linux套殼版本,真正的國產系統,應該是不采用linux內核,全新開發的系統。
當然,網友這么說是有點偏激了,使用linux內核的系統,一樣是可以稱之為國產系統的,linux內核是屬于全人類的,為何不能用。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國產系統,都要基于linux來修改,而不是全部從0開始自研呢?
一方面,是因為自研內核成本太高。
拿windows10來說,代碼超過5000萬行,研發成本超過200億美元。如果國產系統從0開始研發,不說200億美元,就算只要微軟一半的成本,算100億美元,估計國內也沒幾家廠商有實力承擔。
而使用linux內核之后,就簡單多了,因為linux內核本身就有2000萬行代碼,廠商只要在其基礎之上再進行研發,門檻降低,且成本最低可以降至幾億元以下,那么很多廠商就有實力承擔研發費用了。
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還有時間和效率的問題,幾千萬行的代碼,如果從0開始寫,沒有個3年甚至5年以上的時間,是寫不出來的,哪家企業有這個底氣和實力,能夠在前期花3年、5年,純投入沒有任何收入的來做準備?并且這樣未來也不一定成功?
還有一個方面,則是生態。
我們知道一款操作系統強大與否,最終決定還是要靠生態。比如windows、MacOS之所以拿下當有90%的PC市場,原因就是生態強,兼容的軟、硬件生態多。
而linux雖然生態不如windows、MacOS,但目前也有比較基礎的生態了,使用linux內核,可以兼容linux生態,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如果全部從0開始,生態也要從0開始,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又降低了,畢竟誰會給一個生態是0的系統面子?
再加上linux是開源免費的,是屬于全人類的,不存在卡脖子,斷供的可能性,因為linux的代碼中,有全球眾多企業、個人的貢獻,只要遵循開源協議,誰都可以用。
對于國產系統而言,既然沒有后顧之憂,又能節省成本,還可以加快開發進度,還有生態基礎,不基于linux開發系統,是不是傻?
事實上,不只是國產系統,國外的系統,大多也是基于linux進行開發的,不重復造輪子,這已經是業界共識了。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