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1號位》欄目與知名企業家、公司高管展開深度對話,本期我們邀請到了榮耀CEO趙明。
嘉賓簡介
趙明,1973年出生于上海,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獲通信與電子系統碩士學位。 1998年3月加入華為公司,歷任華為CDMA/WiMAX/TD產品線總裁、全球無線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等職務。2015年3月任榮耀總裁一職,全面負責榮耀業務。2020年,隨著榮耀脫離華為獨立,趙明開始擔任榮耀CEO一職。
(相關資料圖)
劃重點
1、從獨立第一天起,兩家就是友商,榮耀如果能夠超越華為,是對雙方曾經經歷的最好尊重。
2、現在對于新進入者而言,門檻實際上是變得更高了,不過榮耀任何時候都歡迎新品牌進入。
3、就榮耀而言,開發一款旗艦機要投入10億人民幣,其他還有生產成本和市場營銷渠道的鋪設,還需要3-5年的長期作戰準備。
4、榮耀所有的折疊屏的產品,都是在獨立后完成的,從Magic V、Magic VS,到新一代的Magic V2。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楊錦
要打就沖著第一去。
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7個季度下滑不見止跌,在千帆競渡的紅海里,榮耀沒有將國產品牌當作對手,而是呼吁行業共同創新,打破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
Canalys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12%,TOP5廠商中,蘋果以3%的增長一枝獨秀。在利潤最豐厚的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蘋果更是拿走超7成的份額。
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國內排名第三、全球第七的榮耀在多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在與搜狐科技的對話中,趙明大方地承認了這一點,但他認為,得先有挑戰者,才會有挑戰成功者。
挑戰蘋果的底氣,一方面折疊屏產品帶來的錯位競爭優勢,趙明說,榮耀要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理念去重構折疊屏,讓消費者不可拒絕,把折疊屏的市場需求全面打開。另一方面,是獨立兩年半以來,榮耀在通訊、顯示、續航、電池等核心技術上形成的群體性突破。
“我們手機拍照的DXO評分已經處于第一。最近拍照領域流行一句話:如果盲評,榮耀沒輸過,打上logo,榮耀贏就比較難,說明榮耀的拍照價值已經得到了認可?!?/p>
這種不懼挑戰的作風源于華為,榮耀內部不少華為“老人兒”,從組織架構到工作作風,活脫脫是個“小華為”。趙明本人,也是自1998年從上海交大畢業便加入華為的老將,一路從研發工程師做到全球無線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西歐地區部副總裁。
2015年早春的一個清晨,德國杜塞爾多夫,剛剛跑完10公里的趙明,接到時任華為輪值CEO胡厚崑的通知:“董事會已經決定由你來接任榮耀總裁?!?/p>
那是中國頒發4G牌照的第二年,三大運營商拿齊牌照不久,移動互聯網蓄勢待發,國產智能手機品牌走到集體崛起前夜,成立不到5年的小米在前一年出貨量超6000萬臺,沖上國內市場第一寶座。創立不到2年的榮耀,正是華為用來打小米的“前鋒”。
“最初成立榮耀,主要就是為了遏制小米的勢頭,同時探索互聯網銷售的模式?!睒s耀品牌創始團隊成員、原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劉江峰對搜狐科技回憶。
當時,劉江峰辭任榮耀總裁出走創業。正是用人之際,被“趕鴨子上架”的趙明不負眾望,用兩年時間帶榮耀登頂互聯網手機品牌第一。直到獨立前,榮耀一度貢獻著華為公司過半的手機出貨量。
不過,兩年后,新的挑戰襲來。芯片受限困境下,2020年11月17日,榮耀被華為無奈出售,任正非在告別會上深情告別:“正當秋風起,杏葉一地黃,出門也許是更冷的寒風,我們再不能為你們遮風擋雨了?!?/p>
“分家”后,智能手機行業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華為與榮耀也從兄弟品牌變成競對廠商。前不久,為了展示其屏幕刷新護眼技術,榮耀把華為旗艦手機比了下去,由此引發雙方高管的隔空激辯。
趙明沒有回避與華為的競爭,他直言,從獨立第一天起兩家就是友商。“華為的老兄弟和我們自己都達成一個共識:榮耀做得更好,甚至能夠超越華為,是對雙方曾經經歷的最好尊重。”
除了“老東家”還有新玩家,談及蔚來等廠商跨界做手機的機會,這位在通信行業深耕20多年、手機行業近10年的老將指出,簡單堆砌出一個手機來沒問題,但要做on Top的體驗,挑戰還是很大的,對于新進入者,門檻實際上是變得更高了。
趙明透露,就榮耀而言,開發一款旗艦機要投入10億人民幣,其他還有生產成本和市場營銷渠道的鋪設,綜合在一起可能還需要3-5年的長期作戰準備。
不過,他補充道,榮耀任何時候都歡迎新品牌進入,“它有一些新的思想、對行業帶來的沖擊,會成為這個行業的沉淀?!?/p>
相比于新品牌的蠢蠢欲動,如何走出行業的下行周期,打破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強勢地位,顯得更為緊迫。看上去,趙明并不怯陣,這位喜歡長跑的掌舵者,有耐心帶領榮耀“游到海水變藍”。
以下是對話實錄(經編輯、整理):
搜狐科技:蘋果在高端市場拿走了七成份額,您呼吁打破它的“一家獨大”,底氣是什么?
趙明:經過兩年半的積累,榮耀在核心技術上已經形成群體性的突破,通訊、顯示、續航、電池技術處在行業領先位置,像我們手機拍照的DXO評分已經處于第一。最近拍照領域流行一句話:說如果盲評,榮耀沒輸過,但是打上logo可能榮耀贏就比較難,說明榮耀的拍照價值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搜狐科技:榮耀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趙明:綜合來看,蘋果還是非常強大的。但只有先有挑戰者,才會有挑戰成功者。
搜狐科技:落到產品上,我們打算拿折疊屏手機錯位競爭嗎?現在整個消費疲軟,這款產品有什么革命性能夠打動用戶?
趙明:過去三年,折疊屏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榮耀要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理念去重構折疊屏,讓消費者不可拒絕,從而把折疊屏的演進道路和市場需求全面打開,用基于消費者的創新來打破蘋果一家獨大的狀態。
記者:創新背后拼的是研發能力,有人說榮耀的技術很多都是跟華為“分家”的時候分出來的,現在肯定消耗得差不多了,是這樣嗎?
趙明:獨立的時候,核心技術和產品還是基于榮耀原有體系的演進,這是一個商業的交易,它的scope(范圍)就是榮耀品牌當中原有的資產。
客觀講,在旗艦機、折疊屏上,榮耀要完全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去年行業的數據來看,榮耀的研發投資強度位居前六。隨著榮耀的成長,我們對于研發的投資能力是大幅度增強的,未來新技術會源源不斷地出來。
搜狐科技:旗艦機三年磨一劍,榮耀獨立也快三年了,這款產品從立項到整個研發周期是不是都在新榮耀完成的?
趙明:是的,其實所有的折疊屏的產品,都是在新榮耀獨立完成的,從Magic V、Magic VS,到新一代的Magic V2。
搜狐科技:您在手機行業10多年了,通信行業就更久了,20多年的經驗,繼往開來,您覺得影響手機未來的三大技術是什么?
趙明:第一應該還是AI,當然AI需要算力的支持,我們先說AI的能力是讓手機真的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智慧化的時代。第二是無所不在的通訊和高效的高速的通訊,讓我們不僅享受端側的AI的算力,還要跟整個的行業的或者是整個廣域的AI的算力相融合,讓手機變得更強大。第三,我認為是算力平臺,手機上的算力本身就是AIGC是一個大模型。大模型跟消費者之間是一個看不見的無所不能的在網絡側的像神一樣的存在,但是個人隱私如何去跟網絡大模型和網絡AI進行隔離和更好的保護,要靠端側的算力。
搜狐科技:榮耀應該是國內第一家把AI應用到手機上的廠商?
趙明:2016年的12月16日。
搜狐科技:您提到了AIGC,今年ChatGPT爆火后,很多人認為各行各業都要被重塑,手機也不例外,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AIGC給手機帶來的想象力?
趙明:AIGC把一些全新的理念帶到手機當中,手機要把在AIGC大模型的概念應用到端側,讓手機更加智能。
搜狐科技:現在暑假了,我看醫院里面干眼癥還有近視患者特別多,您在演講中也提到了用眼健康這個問題,榮耀想給用戶帶來一款什么樣的屏幕?
趙明:大家在“卷”分辨率、刷新率、屏幕亮度,它是讓手機更加colorful了,顯示更加的栩栩如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的時長已經平均到5到6個小時,對人眼的損傷、健康的損傷非常大。所以榮耀讓消費者日常使用手機像看大自然一樣,能夠主動的幫我們調節和舒緩睫狀肌。我們在這個方面目前是行業最好的,但是我們還要往前走。
搜狐科技:為什么敢說是這個行業最好的?依據是什么?
趙明:日常使用手機我們有類自然光的護眼,可以讓眼疲勞程度降低15%。暗光情況下,比如你家里有小朋友,過兩年你就要著急了,為了看手機跟你躲貓貓,晚上拿了手機躲在被窩里以后暗光看,這種情況對人眼傷害非常大,我們就是要把暗光下調光技術做到零風險級別。蘋果是480赫茲,燈具行業的標準3125赫茲是屬于零風險級別,我們一下子把它推到3840赫茲。可能很多廠商覺得不可思議,都沒聽說這個概念,但是我們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研究。
搜狐科技:說到調光,前一段我們因為這個跟華為“打”了一架,榮耀獨立快三年了,現在華為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完全就是一個友商了?和別的手機廠商沒有分別?
趙明:從(分開)第一天就是友商。
搜狐科技:還是會不一樣的吧?因為我們很多高管也都是華為出來的,那邊還有很多老同事。
趙明:我們出來那一天,從華為的老兄弟和我們自己內部,大家都達成一個共識:榮耀做得更好,甚至能夠超越華為,這才是對于我們曾經經歷的最好尊重。
搜狐科技:大盤雖然連續下滑,仍有一些新玩家想進來,以您的經驗來看,現在做一個新品牌成功率高嗎?
趙明:挑戰比以前要大很多,不僅是做簡單的硬件和安卓系統的集成就能成功,它一定是很長期的核心能力的積累,比如AI的能力、Camera的算法,比以前復雜度高了很多倍。簡單的堆砌出一個手機來沒問題,但是要做on Top的體驗,挑戰還是蠻大的。
當然我們任何時候都是歡迎(新品牌)進入的,因為它有一些新的思想、對行業帶來的沖擊,就會成為這個行業的沉淀和積累,但是對于新進入者,門檻實際上是變得越來越高了。
搜狐科技:在資金方面,您覺的得準備多少錢才能入場?
趙明:我認為不是一個資金的問題,它是一個戰略耐心和戰略投入的問題。開發一款旗艦機,像我們這樣的公司要投入10億人民幣,但是你要生產出多少臺?100萬臺還是幾百萬臺?那就是一部分成本,還有市場營銷渠道的鋪設,綜合在一起,可能還要3到5年的長期作戰的準備。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