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過半,手機行業消費端的需求疲軟仍在持續。雖然折疊屏手機等細分賽道有所增長,但手機廠商創新力度不足,5G換機需求在過去兩年已經釋放等因素,使得消費者的換機周期不斷延長,加劇了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上半年,手機廠商們紛紛“踩下剎車”,新品推出節奏有所放緩。南都灣財社統計發現,在中國手機市場排名靠前的廠商中,除了未發售新機的蘋果,小米(含Redmi)、榮耀、OPPO(含一加)、vivo(含iQOO)在今年上半年共發布了34部手機(標準版與pro版分開計數),而這一數字在2022年上半年是47部,新機發布數量同比跌幅達到28%。
南都灣財社記者查詢去年以來手機行業相關研報發現,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初,曾有不少機構研報認為2023年智能手機市場基本盤或逐步企穩回升。然而,從當前一些權威機構的上半年數據來看,這些向好預期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還無法兌現。
面對2023年下半年加劇“內卷”的競爭格局,中國智能手機產品的競爭邏輯將出現哪些變化,手機大廠的“內卷”局面是否會延續?手機廠商該如何打破“擠牙膏式”創新?中小企業又該如何尋找發展新機遇?
特征
上半年“擠牙膏式”創新,廠商側重影像競爭
2023上半年,廠商們在自家旗艦機型上的創新力度不足,“擠牙膏式”微創新、創新點同質化仍是關鍵詞。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中國市場頭部安卓廠商上半年部分旗艦直板機型看到,相比上一代,除了性能、處理器上的常規旗艦配置升級,國產智能手機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影像賽道。
在影像賽道,創新需要硬件和軟件的共同提升。在前兩年陸續官宣與相機企業達成合作后,小米、OPPO、vivo三家發布的直板旗艦機型中或在硬件上搭載了合作企業的鏡頭,或在軟件上采用了合作企業的移動影像系統,成為廠商為數不多的宣傳點。
安卓廠商部分旗艦直板新機較上一代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安卓廠商部分旗艦直板新機較上一代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除了與相機廠商合作的賣點,為了提升影像能力,備受關注的自研芯片也曾是廠商的創新重點,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許多廠商似乎已不再執著更新迭代自研芯片,甚至有廠商的自研芯片部門解散,引發廣泛關注。
今年5月,OPPO旗下芯片設計公司哲庫(ZEKU)突然宣布關停,給手機公司下場自研芯片潑了一盆冷水。解散之前,哲庫已有兩大中心順利推出成品,包括已經成熟搭載在OPPO高端系列Find X5、X6機型上的NPU芯片“馬里亞納X”,以及用在耳機等IoT產品的藍牙音頻芯片“馬里亞納Y”。哲庫的折戟,一方面透露出在巨大的“吞金獸”芯片投資面前,當面臨著可能的、高昂的沉沒成本等風險,手機廠商不得不選擇“壯士斷腕”,及時割舍。
自研芯片不再唱主角,未來手機影像競爭的格局或也將發生變化。不過,手機廠商們如此執著地“卷”影像,究竟能否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以小米13Ultra為例,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在618大促期間,其銷售情況確實高于預期,也有明顯加單,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具有特色的影像創新有一定需求。但是整體而言,影像的發展也進入到瓶頸期?!坝布跇I界主流的一英寸大底主攝的感光器基本到頭,更多需要各家廠商在算法和軟件上的不斷提升,而這些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并不會成為主要換機動力”郭天翔表示。
數讀
榮耀、小米上半年同比跌幅最大,華為重回前五成二季度亮點
南都灣財社梳理各大機構數據看到,上半年中國市場排名前五的廠商出貨量和銷量均同比下跌,其中榮耀、小米的降幅最大。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2023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榮耀出貨量970萬部,市場份額14%排名第四,相比去年同期同比下滑35%,降幅遠超排名中的其他品牌;國際數據公司IDC在7月2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榮耀的市場份額為16.4%,同比下降17.9%,降幅再次超過了排名中的其他品牌。
IDC數據
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在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榮耀市場份額降幅較大,與出貨節奏調整、全年規劃、發售新品數量等多因素相關,目前來看主要是中低端市場收縮幅度較大。今年上半年,各廠商紛紛調整了出貨節奏和全年規劃,適應中國大陸市場大盤體量“新常態”,出貨規劃趨于理性和保守,與渠道商合作共同將庫存水位控制在健康合理范圍內成為優先事項。
與榮耀類似,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一季度出貨量850萬部,排名下滑至第五,同比降幅達20%;到了二季度,IDC數據顯示,小米二季度市場份額為13.1%,降幅達17.5%,均為排名中降幅第二大的廠商。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半年各家數據紛紛下跌,但隨著新品發布節奏逐漸正常,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正在恢復,二季度同比增幅最大。IDC數據顯示,華為上半年市場份額未13.0%,與小米并列第五,同比增幅76.1%。IDC表示,雖然依然受到外部限制,但華為上半年憑借新品P60系列和折疊屏Mate X3系列,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上保持第二位。這也意味著,在其他廠商還未能完全瓜分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之際,華為已經開始重拾丟失的份額。
形勢
創新不足需求不振,手機價格仍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各廠商雖然創新力度不足,利潤也未提升,但智能手機產品的價格卻在持續上漲。
以有財報數據參考的小米為例,2022年,小米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ASP)突破新高,ASP達1111元,其中Q4中國大陸地區小米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超過14%。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分析,手機價格上漲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配件價格上漲,且供應渠道單一,市場處于寡頭壟斷狀態;另一方面,許多智能手機廠商采取高端定位,也是手機價格攀升的原因。
不過,在盤和林看來,手機廠商在需求萎靡的情形下仍然堅持高端化路線不合時宜。“很多智能手機錯誤的采取了高端定位,在手機銷量下滑的檔口,反而想用高端化來提高產品溢價?!痹谒磥恚掳肽晔謾C市場可能依然不會有根本性變化,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重磅軟硬件創新,無法實現質的飛躍。盤和林表示,下半年手機供應商和品牌商依然缺少好的方法,可能會探索與AI、VR或者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結合,但這些領域是擁擠賽道,或者缺乏應用生態,建議智能手機廠商走技術路線,比如芯片和操作系統方向上努力。
從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中也可窺見,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手機似乎并不買賬,消費降級漸成趨勢。Counterpoint Research一季度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整體下滑5%,但150美元(約1074元人民幣)以下的入門級手機,銷量卻同比大增22%,市場份額12%。
郭天翔認為,出現這一情況背后的原因是受經濟環境和消費心理變化的影響,中端及以下消費者預算減少。而供應鏈價格下降,使得廠商成本下降,因此廠商陸續推出更多性價比產品來吸引消費者,所以低端市場出現回升。
展望
大內存普及是把雙刃劍
在上游存儲器廠商處在高庫存、業績承壓的環境下,去年以來供應鏈降價的浪潮也讓手機配置受益。上半年上游元器件和半導體市場尚在庫存消化周期,整機廠商在配置上可選擇空間更大。綜合上半年手機發售情況,手機大內存的普及成為趨勢。
2023、2022年上半年小米手機發售數量及內存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2023、2022年上半年榮耀手機發售數量及內存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2023、2022年上半年vivo手機發售數量及內存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2023、2022年上半年OPPO手機發售數量及內存對比。制圖:鄭航/嚴兆鑫
不過,在郭天翔看來,大存儲并不是用戶產生的新需求,而是今年上半年存儲價格下降太多,成本降低明顯,廠商在無其他創新技術的情況下,才選擇推廣大存儲?!笆謾C大存儲的普及。會對消費者有一定吸引力,也會對銷售起到一定促進作用?!?/p>
但他也表示,要考慮大存儲的普及是否會是一把“雙刃劍”,是否會導致換機周期進一步拉大。
展望下半年,郭天翔表示,目前來看消費者需求尚無明顯好轉,預計要到今年Q4手機市場才有望出現反彈。此外,中小手機廠商的生存壓力依然較大。“畢竟在資源、成本、關注度、品牌力、渠道等各方面與大廠比都有明顯差距。但是為了生存,一種是提升自身產品力或精準聚焦小眾人群,其次是在一些大廠難以覆蓋的市場,如超低端市場,還是有一定市場空間。”
盤和林也認為,下半年市場依然不會出現根本性變化。他建議,手機廠商及產業鏈企業應以技術主導業務轉型,以技術創新來建立新領域壁壘,建立競爭優勢。他同時表示,要利用在手機制造領域形成的優勢能力,比如UI系統優化的能力,結合應用生態來跨領域打造產品。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嚴兆鑫實習生鄭航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