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慧芯科技集團生產的芯片產品
攜手邁上新臺階奮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篇章
(相關資料圖)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市發改委京津冀協同發展采訪團來到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探訪。多家來自北京的高科技企業落戶天津發展壯大,其中帶有清華電子系“基因”的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二期生產線,可達到年產光電子芯片3600萬顆的生產能力,助力我國“強芯”崛起。
國產微納光電子芯片應用廣泛
華慧芯科技集團成立于2017年,是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孵化的企業之一。華慧芯科技集團是專業的微納光電子芯片制造服務商,已服務500多家客戶。產品可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終端市場,例如光通訊、自動駕駛、增強現實、智能傳感等領域。
走進公司展廳,即可看到微型光譜儀、激光雷達、高速率調制器、AR眼鏡等利用微納光電子技術的產品。“這款AR眼鏡就是用到了微納光電子技術,它能實現虛擬和現實的結合。比如醫生戴上這款眼鏡做手術,就能通過眼鏡看到手術器械說明書。微納光電子芯片不僅能應用在AR眼鏡上,同樣可應用在手機鏡頭等其他需要大幅縮小鏡頭體積的產品上。”華慧芯科技集團總裁助理于帥解釋說。
支撐高科技產品背后是復雜的工藝和生產線。2021年,華慧芯二期光電子芯片產業化項目正式落地生態城濱海旅游科技產業園。二期項目配備了百余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芯片工藝設備,可以滿足多種高端光電子芯片的量產需求,滿產后年產值可達數億元。近期,技術人員正在對產出的激光器芯片和調制器芯片進行出貨前檢測,該類光電子芯片可廣泛用于光通訊、自動駕駛、智能傳感等領域。“這條生產線將帶來年產光電子芯片3600萬顆的產能,同時打通上下游產業,帶動我國芯片行業發展。”于帥說。
清華天津電子院建設三大技術平臺
芯片生產加工離不開“科技大腦”,一直以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微納光電子學實驗室為華慧芯科技集團提供智力支持。
作為生態城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孵化載體,清華天津電子院于2015年落戶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其高標準建設了高端光電子芯片創新中心、電子綜合檢測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三大技術平臺,其中,高端光電子芯片創新中心是天津市唯一一家光電子芯片中試平臺,投入使用5年來已經為5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定制的微納結構芯片加工和工藝研發服務,是國際領先的跨材料體系微納光電子芯片代工平臺。
在人才支持方面,清華天津電子院吸引30位清華大學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深度參與成果轉化項目的科研和技術攻關,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聯合培養電子信息創新創業工程碩士172名,打造雙創實踐基地,先后引入電子信息技術成果轉化專職團隊600余人,碩博占比30%。
深化合作唱好京津“雙城記”
華慧芯科技集團正是清華天津電子院孵化的重要企業之一。于帥介紹,有了平臺和人才支撐后,集團在天津本地招募了一批穩定的工藝團隊。其中,一期項目主要為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光電前沿研究提供高端工藝服務,以及為光電創新企業或光電骨干企業推動上市的創新產品提供光電核心部件迭代驗證服務。通過一期項目,華慧芯科技集團可以精準把握行業前沿動向,在此基礎上,二期項目形成完備的生產線,可生產各類高端微納光電子芯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去年,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申報的“微納結構光電子芯片關鍵制備工藝及應用”成果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技術發明特等獎”。這也是天津市濱海新區所屬企業首次獲得該獎項。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發揮京津高端引領作用,把北京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天津的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起來,深化重點園區合作,唱好新時代京津“雙城記”。文/本報記者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王曉溪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