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表現乏力時,折疊屏手機正成為增長亮點
|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實習生 陳磊
從天馬行空的幻想,到先鋒派的技術嘗試,經歷了漫漫長夜的可折疊屏手機,正在逆市增長刮起一場旋風。去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4%,中國折疊屏產品出貨量同比增長154.4%,今年一季度全球增長64%,中國市場同比增長52.8%,主流廠商紛紛殺入……在同質化嚴重、創新乏力、增長滯緩的智能機領域,曾被市場視為“PPT產品”的折疊屏手機熱度持續飆升,它會成為市場新網紅嗎?
逆勢增長 廠家扎堆上新
8月3日,三星推出第五代Galaxy折疊屏智能手機Galaxy Z Flip5與Fold5,主打輕量化、個性化。上半年,華為、vivo、聯想、榮耀等相繼對折疊機產品進行了迭代,小米折疊屏新機也將在8月14日發布。下半年,傳出新消息的還有傳音、谷歌等將加入“戰局”,推出了旗下首款折疊屏產品。
實際上,屏幕供應鏈咨詢公司DSCC預測,2023年全球折疊機有望出貨1900萬臺,將有37款新機上線。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表現乏力時,折疊屏手機正成為增長亮點和廠家爭奪的陣地。在廠家扎堆上新的背后,是折疊機出貨的不斷攀升。
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新研究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年同比下降8%,環比下降5%,連續八季度出現年同比下降。但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表現搶眼。今年一季度全球折疊機出貨250萬臺,同比增長64%,再次逆勢上揚。一季度中國折疊屏產品出貨量達到102萬部,同比增長52.8%,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在去年,驚人的增長已經發生。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創9年來新低。而折疊機成為去年全球智能機市場增長品類。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約1310萬臺,同比增長44%。
艾瑞咨詢的報告稱,去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360萬臺,盡管在國內市場占比僅1.2%,但同比增長154.4%。其中,更具高端價值的橫向折疊機出貨214萬臺,增速達到178.7%,勢頭強勁。
宛如潮涌 國產品牌搶占賽道
從概念到市場走熱,可折疊手機經歷了不短的時間。2018年,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柔宇FlexPai問世,終因技術局限,銷量慘淡。次年世界移動大會,三星、華為等廠商高調展出折疊機,卻被市場視為“PPT產品”,全球出貨量不足百萬臺,0.1%的滲透率預示著折疊機的黎明尚未到來。
經過兩年技術攻關,蟄伏已久的折疊屏手機市場在2021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新一代折疊機“百花齊放”,當年全球出貨量達1150萬臺。自此,整個市場開啟升級迭代加速度。盡管目前,折疊屏手機將成為主流趨勢還為時尚早,但其作為現階段驅動全球廠商創新研發引擎和刺激市場需求的動力,已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在品牌方面,折疊機市場爭奇斗艷。除蘋果以外,主流手機廠商紛紛入局。折疊機考驗廠商創新研發、供應鏈、制造水準及品牌力等綜合能力,就此而言,華為和三星引領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華為折疊機中國市場份額達到51.3%,占據半壁江山,三星和OPPO以18.8%和8.8%緊隨其后。
據了解,2019年華為發布首款折疊屏手機Mate X以來,先后發布了無縫內折Mate X2、超輕薄外折Mate Xs 2、Mate Xs 3、小巧豎向折疊P50 Pocket等機型,布局多種折疊形態,市場份額連續3年在50%以上。
折疊機也是三星重返中國市場的發力重點,憑借全產業鏈配合和技術迭代,在中國市場相繼推出多款折疊機。8月3日,三星推出第五代Galaxy折疊屏智能手機Galaxy Z Flip5與Fold5,主打輕量化、個性化。
此外,OPPO憑借Find N2 Flip和N2兩款機型,銷量大漲。Counterpoint Research稱,今年一季度,OPPO折疊機市場份額為27%,比肩華為。7月中旬,榮耀發布的Magic V2閉合態厚度僅9.9毫米,榫卯式一體成型技術、第二代驍龍8領先版處理器等亦為其搶占市場席位,據透露,Magic V2首銷日激活相比前代Magic Vs提升了655%。
在國產手機廠商提早瓜分市場的時刻,巨頭蘋果卻按兵不動,盡管其獲得折疊屏專利、引入屏幕自愈材料的消息早已流傳江湖。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短期預測蘋果仍將缺席,但消費者對折疊機的總體反應正在改善,蘋果入局時間或將在2025年后。
相比于全球每年動輒十幾億元的智能手機市場大盤,折疊機2000萬元左右的市場規模還達不到主流層級,但對廠商而言,入局的紅利實實在在。榮耀CEO趙明曾公開表示,未來直板手機和折疊屏手機將長期共存和并行發展,在折疊屏手機加持下,國內廠商千帆競渡、告別蘋果一家獨大的前景并不遙遠。
好風借力 產業技術日漸成熟
今年6月,聯想集團推出moto razr 40系列,將折疊機價格底線下拉到4000元大關。盡管如此,主流定價依然保持在1萬元左右。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洞察報告》顯示,熱愛嘗鮮的18-29歲年輕群體和經濟收入穩定的30-39歲男性群體是折疊機消費主力,超半數用戶的收入水平在1萬元以上。
調查顯示,消費者在更大屏幕、時尚感、提高效率等方面對智能手機的需求相對旺盛,而折疊機更多信息呈現、更豐富交互方式等特點正好創造新的消費契機。
消費者持續膨脹的大屏需求,將手機屏幕從3.5英寸一路擴張到6.5英寸,彈出式的攝像頭、劉海屏、指紋和面部識別等創新都在擴大顯示屏占比上下足功夫。當整機尺寸遭遇手掌“天花板”,折疊屏成為另一種創新方式。
頭豹研究院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成祺此前表示,折疊機市場走強,原因在于技術突破降低成本和使用體驗的提升。
近兩年來,產業鏈技術日趨成熟,技術難點被逐一突破。據了解,京東方、TCL華星、深天馬和維信諾等多家面板廠商都具備了柔性屏生產能力,向華為、榮耀、小米等多品牌折疊機供貨。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方柔性OLED面板出貨量達到7950萬片,同比增長22.6%。蓋板方面,各大廠商正在向更為可靠的UTG(超薄玻璃)切換。
入局的背后,手機廠商也有自己的商業籌謀。傳統直板形態智能機同質化嚴重,屏幕占比、影像能力、智慧賦能方面持續“內卷”,折疊屏手機市場因而成為市場份額的新增長點和企業創新的興奮劑。目前正值折疊機市場初期,滲透率低,在頭部企業帶動下,各廠商入局折疊機市場展開差異化競爭,也在情理之中。
逆水行舟 諸多痛點亟待解決
那么,折疊屏手機有望成為新主流嗎?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中國折疊屏手機用戶調研報告》顯示,擔心質量(67.5%)、價格高(59.5%)、機身厚重(45%)成為不購買折疊機的三大原因。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整機厚重、折痕明顯、易碎易磨損、鉸鏈異常、應用適配差、購機維修成本齊飛等構成了折疊機的使用痛點。
輕薄、可靠是折疊機普及繞不開的坎兒。雖然折疊厚度已壓縮至毫米級,重量亦控制在半斤上下,但放在口袋里依然是個不小的負重,橫向折疊機尤其突出。更關鍵的是,電池容量、影像能力成為輕薄化的犧牲品。去年,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廠商的組裝良率差異較大,好一點的超70%,一般的則不足60%,甚至更低。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折疊機主流價格將在5000-8000元區間。高端售價并非營銷噱頭,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和榮耀CEO趙明都曾表示,目前折疊屏手機的成本是被透支的。有數據顯示,折疊屏人工和原料成本比直板機高出69%。而成本高企意味著一旦出現故障,維修成本也將高于以往。此前就有報道稱,消費者以15000元購買的折疊機出現故障,自費維修花了4000多元。
目前,折疊屏手機市場正從鉸鏈蓋板等設計研發的供給側主導向需求側主導轉化,分屏操作、懸停交互等更多迎合市場的功能將持續升級,也將為售價創造更多下探空間。IDC預測,2027年全球可折疊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810萬臺,2022年至2027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27.6%。不過,要將折疊屏手機打造成劃時代的產品形態,而非曇花一現,整個行業仍須努力。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