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最近5個季度以來,全球前5大手機廠商的市場、營收、利潤情況分析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數據一發布出來,引發了國內網友的熱議,很多人表示,一張表就將國產手機的遮羞布掀開了,原來國產機在賺錢方面是這么差的。
為何網友會有這樣的感慨?上數據,大家就懂了。
如上圖所示,蘋果分走的利潤是85%,三星的利潤比蘋果低73%,就是12%,這兩者合計就是97%,那么就代表著其它國產手機們,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傳音等,一共才分到3%,僅為蘋果的28分之1,只有三星的四分之一。
從營收來看,蘋果一家拿走45%,三星比蘋果低28%,代表三星是17%,兩者合計是62%,代表著所有國產機一共是38%左右。
再結合市場份額,就可以得出一個讓人尷尬的數字,國產機以60%的份額,拿走38%的營收,3%的利潤。蘋果以18%的份額,拿走45%的營收,85%的利潤。
相當于,一臺蘋果手機,平均價格是國產機的3.95倍左右,而一臺手機的平均利潤,蘋果是國產機的94.4倍,如果說一臺國產機平均賺10元,蘋果則要賺944元,差距有多大?
問題來了,國產機賣的也不便宜,那國產機的這些利潤究竟被誰賺走了?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錢被供應鏈賺走了。我們知道國產機最擅長的就是堆配置,買高通最貴的芯片,買三星最好最貴的OLED屏幕,再配上索尼最好的CMOS傳感器,買三星/SK海力士最快的內存,最好的存儲……
這些硬件的成本可不便宜,導致手機的BOM成本非常高,然后還要交各種各樣的專利費,最后手機還起不上,賣不上太高的價格,所以利潤率很低,這其實就是沒有核心技術的表現。
相反蘋果,芯片、系統都是自己,也從不堆配置,夠用就好,但蘋果體驗好,價格就是高。三星則屏幕是自己的、內存是自己的,存儲是自己的,芯片也可以是自己的,成本當然就低了,最后利潤就高。
可見,與蘋果、三星比起來, 國產機勝的只是銷量,但其它方面還差的有點距離,還要補的課非常多,你覺得呢?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