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ks4iu"><del id="ks4iu"></del></bdo>
  • 
    <pre id="ks4iu"></pre>
  • <bdo id="ks4iu"><del id="ks4iu"></del></bdo>
    <input id="ks4iu"><em id="ks4iu"></em></input>
    
    
  • <center id="ks4iu"><cite id="ks4iu"></cite></center>
  • 首頁 > 空調 >

    雷軍演講全文:小米12虧損嚴重,曾兩次拒絕與徠卡合作,高端化是生死之戰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張雅婷


    (資料圖)

    8月14日消息,小米創始人雷軍舉辦年度演講活動,主題是“成長”。

    在本次演講中,雷軍給大家分享了過去三十多年生涯里面幾次關鍵的成長。在武大求學期間,建立了一生的夢想,還會了拆解目標。在金山創業的過程之中,完成了從程序員到管理者的突變。創辦小米后,近三年的高端探索成為了最痛苦的一次成長。

    在武大求學期間,雷軍定下了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兩年修完大學四年所有學分,第二個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為了提高代碼能力,雷軍每次上機之前都是在紙上先把代碼寫好,到了電腦前面只要錄入就行了。為了提高錄入的效率,他還曾找了一張打印機把鍵盤拓下來貼在課桌上,一邊上課一邊敲桌子練鍵盤。

    他建議每個年輕人還是要有年輕人的魄力,敢想敢干。“其實很多事情沒有那么難,去試一下,說不定就成了。”

    在大三的時候,雷軍第一次創業,和學長一起創業做了三色公司。剛開始掙了點錢,隨著業務越來越多,發現掙錢越來越難了。最后公司熬不下去了,連散伙飯都沒有吃,就把公司清算關門了。

    雷軍表示,畢業以后認識了求伯君,在金山開始真正成長。他認為,創業是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2010年4月,雷軍創辦了小米。而過去三年小米的高端探索,成為了雷軍近十年來最痛苦,也是收獲最大的一次成長。

    小米的高端探索是從小米10開始的,開局不錯。但是緊接著,小米11遭遇了重大挫折。雷軍又花了很大的力氣做了小米12,但仍然不達預期,虧損嚴重。

    2022年過完春節后的第一天,雷軍開了高端專項戰略討論會,提出無論多難,咬著牙也要用小米品牌做高端。“高端化是小米發展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

    “每一段經歷,每一次突變,都是一次認知的突破,更是一次關鍵的成長。”雷軍表示。

    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足夠的自信、勇敢與決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戰。

    以下是雷軍演講實錄:

    武大往事:兩年修完大學四年學分

    兩個月前,我參加了今年武漢大學的畢業典禮。今年是武漢大學建校130周年,作為校友被母校邀請,在畢業典禮上致辭。這對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站在講臺的那一刻,面對全校師生,關于武大的所有記憶一下子涌現在腦海里。今天我就先和大家聊聊武大往事。

    那還是36年前,1987年,我考上了武漢大學的計算機系。在武漢大學的圖書管理,看了一本書《硅谷之火》,建立了我一生的夢想。看完書以后,熱血沸騰,激動得睡不著覺。我還記得,那天晚上星光很亮,我就在武大的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個晚上。我心里有團火,我也想辦一個偉大的公司。就是這樣,夢想之火在我心里徹底點燃了。

    但是,一個大一的新生,一個從縣城里出來的年輕人,什么也不會,什么也沒有,就想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這不就是天方夜譚嗎?這么離譜的一個夢想,該如何實現呢?那天晚上,我想了一整晚上,說實話,越想越糊涂,完全理不清頭緒。后來我想,干脆別想了,把書念好是正事。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認認真真讀書。

    我怎么能夠把書讀得不同凡響呢?我想了在當時一個特別夸張的目標,就是兩年修完大學四年所有學分,這個目標在那個時候是石破天驚的。因為學分制剛剛開始實現,很多人可能都沒有這么想過。當時,我就想到了這么一個難的目標。

    各位想一想,如果你兩年時間要念完四年的課程,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要上兩倍的課、寫兩倍的作業、過兩倍的考試,這意味著要用地獄模式讀大學。我接受了這個挑戰。

    可是,當我真正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面臨著很多的難題。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跟大家講一講其中的三個難點。如果你正好正在讀大學,或者你的孩子在念大學,也許有一點點用。

    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課。因為剛上大學,對學校里要讀什么完全不了解。我自己琢磨了很久,一頭的霧水。想來想去,這樣想下去沒有用,我決定找個人問問,但是我多少也有點社恐。

    我是真的有點社恐。當時也是逼急了,實在沒辦法,我就決定了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個敲門去找老鄉。我就在大學里面找老鄉這招特別好,果然就找到了幾個學長,學長特別熱情,跟我滔滔不絕地講了幾個小時,把整個大學的課程體系都講了一遍,什么哪個課容易,哪個課難,哪個課先上,哪個課后上。

    講到最后,還順便把各個老師的奇聞異事八卦了一遍,走的時候還把他們用過的教材、教輔,甚至課堂筆記都打包送給我了。那一剎那,我仿佛開了天眼,大學怎么讀一下子就明白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收獲了一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經驗,我想對你們也是如此。很多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一個人琢磨,覺得自己遇到的問題總是獨一無二的,只能靠自己解決。而實際上,你遇到的問題絕大部分別人都遇到過,絕大部分別人都解決了,甚至有標準答案,你只需要去問一下就可以了。

    可能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但我真的建議大家遇到問題的時候找個懂的人問一問,這是我上學的時候收獲的第一個經驗。而這個經驗,極大的幫助我解決了一個巨大的困難。

    我遇到的第二個難點是什么呢?如何搞定自學。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可能都會自學,但是各位別忘了,我上的是計算機系。我們武漢大學的計算機系是從數學系里分出來的,相當于半個數學系。課程挺難的,有多難呢?可能各位同學覺得高等數學很難,各位,我們上學的時候不是高等數學,學的全是數學系的專業數學,比這難十倍以上。

    上完以后,你要自學,多半是看不懂。我經常看著看著是痛苦得不的了,怎么看都看不下去。說實話,曾經多次想“算了,放棄吧”,因為這些書看下去真的挺難的。但是我當時硬著頭皮、咬著牙往下讀,讀著讀著突然開竅了。開了一個什么樣的竅呢?反正看不懂,跳過去直接看下一章。

    大家別笑,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就是遇到看不懂的先跳過去,像看小說從頭看到尾,堅持往下看。接著放一兩周,拿著再看第二遍;放一兩周,再看第三遍。多讀幾遍,讀著讀著就讀懂了。這個原理挺簡單的,是什么原理呢?我們小時候上了那么多年的書,一直覺得知識是連續的。其實我的體會是,知識不全是線性的,很多知識點沒有絕對的先后順序,所以前面看不懂,跳過去是沒關系的,等你把后面看懂了,反過來可能幫助你看懂前面的。

    其實,這就是一種很有名的學習方法叫跳讀。當時我為了解決自學問題,琢磨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在這里多說幾句,今天的社會瞬息萬變,我們光靠學校里學的知識,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學的是軟件,我今天干的是手機和汽車,其實專業差很多。所以我這么多年的歷程,我覺得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掌握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同時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你才足以面對未來所有的挑戰。

    談到這里,我再跟大家講遇到的第三個難點,搞定點名。在大學里面點名是大事,我不知道你們今天還點名嗎?因為我很多課都是跟高年級同學一起上的,所以同學都不太熟。而我要上兩倍的課程,很多課程的時間是沖突的,對我來說缺課是不可避免的。一旦遇到點名,同學又不熟,怎么辦呢?而且很多課程,平時表現記錄記入期末成績,這樣我壓力就挺大的了。

    我花了很久時間琢磨,我后來想為什么全天下的老師都喜歡點名呢?我覺得他們點名的目的,主要是監督同學們好好學習。假如我能讓老師加深印象,假如我能讓老師知道我沒有偷懶,這個問題不就解了嗎?于是,上課的時候,同學們特別喜歡坐后面,我總是坐第一排,坐正中央,坐到老師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只要老師提問題,我總是第一個舉手,這樣老師的印象就深了。

    課間休息的時候,只要有不懂的,我總是主動跑去找老師請教,這樣一來二去,老師對我印象就深刻了。其實大部分老師對我印象都挺好的,所以點名、缺課就不是問題了。這招好用嗎?

    就這樣,我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搞定了四年所有的學分!在這個過程之中,武大的老師們特別、特別地友善,給了我很多的指導和幫助。每每想起來,對母校的老師們都充滿了感激,也借這個機會向母校所有老師問好,謝謝大家當年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我們學的是計算機,光修學分是不夠的,還需要把程序寫好。把程序寫好,才是硬道理。于是,我又樹立了第二個目標,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我覺得這可能是每一個計算機系的同學在上學時就應該明確的目標,假如是這樣的話,找工作就會非常容易。所以我在上學時奠定了一個目標,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三十多年前,電腦挺少的。我們計算機系的條件算是最好的,但是也很緊張。我們全年級的同學上機實習,只有一臺6800的小型機,可能今天大家很少聽說小型機。大家知道PC,PC以前是叫微型機,所以小型機是比微型機強很多的電腦,是服務器。我們全年級只有一臺6800,我看了一下6800的性能比十年前的手機還要差很多。更要命的是,同時掛了20多臺終端、20多個人一起用,慢得真令人發指。可是就是這樣的條件,還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還要憑票使用,每個同學一周兩張,每張只有兩個小時。

    各位想一想,一周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想把程序寫好真的是太難了。怎么辦?我又想了不少主意,第一招就是只要有空就跑到機房門口排隊,萬一有同學遲到或者不來,我就去撿漏,就用人家的電腦,厲害吧!我混到管機房的老師跟我熟的不得了,我簡直就成了我們機房門口的門衛,天天在那兒守著。實在沒有電腦用了,我就站在旁邊看,過眼癮。如果遇到同學不會,我就去給人指點一下,特別有成就感。這張照片是我在網上隨便找的,看起來特別像那個年輕人,連衣服都比較像,就在旁邊站著。

    為了利用有限的上機時間,我每次上機之前都是在紙上先把代碼寫好,到了電腦前面只要錄入就行了。為了提高錄入的效率,我上了一個餿主意,我找了一張打印機把鍵盤拓下來貼在課桌上,一邊上課就一邊敲桌子練鍵盤,我的鍵盤是這樣練出來。練著練著,周圍的同學都開始學習了,于是我們武漢大學計算機上課的時候經常有人敲桌子,把所有代課老師敲蒙了,你信嗎?可能大家不知道敲桌子,我們當年的這些學生都挺不好帶的,只要老師拖堂就一定有人敲桌子。敲著敲著,老師就知道該下課了。我當年就是這么練鍵盤的。

    如果實在沒有電腦用,我還有一個絕招,我就在紙上寫。我就把歷程、教材里的程序拿出來,那些都是示范程序,是寫的最好的。我就在紙上,用自己的辦法一遍一遍地重寫,直到寫到同樣的水平。我當時寫程序對自己的要求,我要寫到像教材里的示范程序一樣,所以我當年在這一點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我大一學的第一門課是《Pascal語言程序設計》,大二的時候,有同學說我的Pascal作業被老師編入了新版的教材,我覺得可激動了,我覺得我下的工夫,老師終于見到了。后來,我就到老師的實驗室幫忙做課題,這樣我就可以有電腦用了。就在實驗室的電腦前,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又一個的通宵,逐步修成了同學眼里了技術高手吧。

    幾年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段匯編的代碼,匯編是一個很難的語言,特別接近于硬件的底層,相當于硬件的指令碼,是一門很難的語言。這就是我大學二年級時候寫了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是在DOS平臺上的內存管理的工具,叫RI。這個工具在當時特別火,用的人特別多,幾乎每個程序員人手一個。后來我就索性全部開源了,大概2000多行全部開源了。我真的沒有想到三十多年過去了,今天還有人在網上討論。作為一個程序員的話,還是有點小激動。

    接著,我又定下了第三個目標。就是在一級學報上發篇論文。作為本科生在學報上發論文還是相當困難的。我有了這個目標以后,我就去找了我的老師張德向教授,跟他請教我該怎么做,他就給我出了個主意。說,要不你把之前研究計算機病毒的那些思考整理、整理,寄給學報試試?在當年的話,其實系里的每個老師對我都挺好的,真的給了我很多幫助。

    當時是在九十年代初,國內剛剛經歷了計算機病毒的第一次大爆發,我當時特別有興趣,花了很多時間琢磨,還寫了一款殺毒軟件,在當時也比較流行,算國內第一波吧。但是這個就算學術成果嗎?其實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但是我還是按照張老師的建議,撞著膽子就整理成了論文。當時的論文都是寫在稿紙上的,就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厚厚的一摞,寫完以后挺激動,就拿去好朋友看。很多同學給了提了很多建議,還有一個同學說,我再給你提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你這個論文字寫的不怎么樣。他就告訴我說,如果把字寫得好看,你的這個論文的錄用概率就會大很多。

    我當時就被他說的愣住了,接著他自告奮勇,不辭辛勞花了三天時間幫我謄寫了一遍。我后來想,他主要跟我推薦他字寫得好。于是承載著這么多人期待、這么多人幫助的論文,我就寄給了權威的學術期刊《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過了半年時間,我收到回信,論文被錄用了。

    我真的沒想到,第一次投稿就中了,正式發表是在兩年后的1992年8月。我真的沒想到,更沒想到發篇論文要等兩年多,后來大家告訴我這是正常流程。這篇論文被錄用以后,也是在張老師的鼓勵下,我又給當時第三屆全國青年計算機學術會議投稿,也被錄用了。這也是張老師鼓勵我用他的經費資助我去參加了那次學術會議,這也是我參加的唯一一次學術會議。

    我今天回想起來,我覺得你看起來那些很了不起的目標,你去試一下,也許沒那么難。我是覺得每個年輕人還是要有年輕人的魄力,敢想敢干!也不要聽人家這個建議,那個建議,我覺得敢想敢干最重要。其實很多事情沒有那么難,你去試一下,說不定就成了,這就是我發問論文以后最大的感受。之后我面對所有困難的時候,我都是一無往前,先干了再說,也許沒有想象的那么難。

    這就是我在武漢大學的求學生涯。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和我一樣類似的經歷,可能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者一個人,夢想被點燃了。我幸運的是什么呢?我幸運的是我真的把夢想當回事,并且學會了去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然后竭盡全力去完成。夢想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正是因為這個夢想,我想盡辦法把各種各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創業是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武大求學生涯的這段經歷,為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在武大修完學分以后,有了足夠的時間就開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我大學二年級五一的假期,我在武漢電子一條街上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技術水平很高,他叫王全國。他比我大四歲,他是武大學長,留校當老師,在校辦的一家網絡設備公司上班。認識他以后,我經常跑到他們公司蹭電腦。我為什么喜歡去他們公司呢?因為他們公司的電腦都是最新型號的,我就在他們的演示機上寫程序。如果有客戶過來,我就負責接待、介紹、給人演示。很多老師以為我在那兒打工,其實不是,純粹蹭電腦。沒有工資,但是他們公司管個盒飯,真的管盒飯,也謝謝那家公司的老板就給了我蹭電腦的機會。

    后來我跟王全國越來越熟,他也認可了我的水平。我們倆就約定在暑假寫一款加密軟件。為什么要寫加密軟件呢?可能是因為加密軟件比較難,我們倆就想做點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決定做一款加密軟件。

    當時公司一下班,我們把卷簾門一拉。因為他們公司是電子一條街的門面房,我們把卷簾門一拉,整個公司就成了我們倆的天下。我當時寫程序特喜歡開兩臺電腦,開兩臺電腦寫程序是什么感覺?一臺寫程序,一臺做測試。特別像段子里寫的那樣,“等咱有了錢,豆漿買兩碗,喝一碗,倒一碗”。那段日子特別快樂,我們經常寫程序到凌晨三四點。我記得凌晨三四點很困的時候,王全國說,我們倆還要鍛煉身體,玩一玩游戲。鍛煉到凌晨五六點以后就睡在辦公室里,碰巧辦公室里有兩張長沙發,我一張,他一張。但無論我們睡得有多晚,第二天一定要準點起床,因為人家公司要開門營業,所以那段時間我都覺得我們可能沒睡幾個小時。

    就這樣,我們沒日沒夜地干了15天,我們兩個人都瘦了一圈,產品按期完成了。這是我做的第一款商業軟件BitLok加密傳播,1989年8月份出來的。這款軟件定價2000多,當時大家的工資可能不到100塊,所以2000多是很多錢。產品發布以后,在圈子里還很有影響力。很多程序員和開發者都特別喜歡我們寫的工具,賣得還不錯。后來我們又升級了幾代,持續賣了六七年,一直賣到1995年、1996年,還真的賺了不少錢。

    這是我大三的暑假,第一次干就大獲成功,特別特別激動,都有點飄飄然了。但是我心里特別清楚,我要是不是和王全國一起干,肯定沒戲!各位想一想,當時我讀大三,不到20歲,如果沒有王全國的經驗、資源,如果沒有他的幫助,可能想都想不到去干這件事情。所以我有個很深的感受,我覺得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找互補的朋友一起干,成功概率會大很多。這樣的話,我和王全國成了一輩子的朋友。后來我們在金山公司差不多也是三十年。三十年后,2019年5月我和王全國兩個老男人還拍了一個背靠背的Kappa照來紀念我們的第一次成功。

    接著,我就在武漢電子一條街上混了一年多,也算小有名氣。有位學長想創業,就來找我,我答應特別爽快,一點不猶豫。我覺得我終于有機會大展宏圖,因為我的夢想是想創業,我特別激動。我們就在珞瑜酒店租了一個房間,房號103,我們公司起名三色,當時有四個創始人都是朋友,每個人分了25%。因為大家不好意思談股份,覺得關系也挺好的,就平分了。我們大家都渴望干一番大事業,每天都干得熱火朝天,也是經常一干一通宵,熱情高漲。

    接著,我們的公司十多個人,問題就來了:誰說了算?為什么提這個問題呢?各位想一想,如果大事小事都得四個人商量著干,這有多麻煩啊!萬一兩個人意見不一致,一吵吵半天。當時我們經常吵,后來覺得這樣不行,我們要選個董事長,而且我們還得民主選舉。這一選,我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改選了幾次,大家都當了一遍董事長。只有我一個沒當過,主要是他們嫌我年齡小,壓不住場。我當年大學還有一個同學,保留了我當時的名片,是技術主管,只有我一個沒當過董事長。

    于是我們先賣電腦,接著寫軟件,甚至我們還做打字、復印這樣的業務。為了偉大的夢想,我們什么生意都做。現實很殘酷,剛開始我們掙了點錢,隨著業務越來越多,發現掙錢越來越難了。經常在我學校上晚自習,他們找我出去開會,一開一晚上。

    我們這幾個董事都沒啥經驗,也都不怎么靠譜,商量一晚上也商量不出什么主意。接著公司就開始發不出工資,吃不上飯,這個過程還是挺煎熬的。你想,當老板發不出工資什么感覺?這個時候我們有個董事吹牛,我做生意不行,打麻將還行。于是派他去跟食堂師傅打麻將賺飯菜票,果然靠這個熬了一段時間。結果贏的太多了,師傅也不帶他玩了,主要是他打牌經常作弊,所以百分之百贏,師傅就不跟他玩了。

    最后我們的公司熬不下去了,我還記得我們連散伙飯都沒有吃,就把公司清算關門了。我分了一臺286電腦,就抱著電腦回了學校。當時覺得特別累,睡了一覺。第二天早晨醒來,走在校園里面,陽光燦爛,一下子輕松了,再也不用瞎折騰了。我的第一次創業就這么結束了。后來我復盤過很多次,想一想,我們真的是太幼稚了,幼稚到很天真的程度。比如說創業,我們四個人也沒有商量明白誰牽頭,也沒有商量明白干什么,就是撞一個生意做一個生意,反正就是稀里糊涂干的。

    三色的失敗給我澆了一桶涼水,讓我徹底清醒了。我覺得辦公司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拿我而言,我覺得光有技術是不夠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要學了。

    多年以后,我見到了一個大學生創業的團隊,他們也是四個股東,也是每人25%。我一看名片,好家伙,各個都是董事長!那一下子我就愣住了,我說你們誰負責?他們告訴我說,我們都是好朋友,沒關系,凡事商量著來就行了。講得特理直氣壯。那一瞬間,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我、當年的三色,我覺得他們創業應該不太會順利,只能默默祝他們好運。

    我覺得創業是人成長最快的方法。畢業以后,我認識了求伯君,求伯君就拉我干金山。當時金山五六個人,時間過得特別快,今年是金山創業35周年。金山是我真正成長的地方,我覺得兩位大哥求伯君、張旋龍給了我很多的幫助,還有一大波兄弟,像鄒濤、章慶元、郭煒煒等等很多兄弟們,我們一起走了很多年。

    在金山的內部有句話經常講,一個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遠。這句話,我覺得大概就是35年來最重要的經驗。

    小米高端探索是近十年來最痛苦、收獲最大的一次成長

    2010年4月,我再次出發,懷揣著年輕時候的夢想和一群伙伴創辦了小米。回望自己過去的三十多年的創業之旅,就是不斷追尋夢想,并不斷成長的過程。

    今天的主題是“成長”,談到成長,過去三年小米的高端探索,是我近十年來最痛苦,也是收獲最大的一次成長。我給大家講一講。

    小米的高端探索是從小米10開始的。剛開始,我們開局不錯,挺順的。但是緊接著,小米11遭遇了重大挫折。我們大家憋了一口氣,又花了很大的力氣做了小米12,但仍然不達預期。大家完全沒有想到,做高端這么難,而且做高端投入這么大,沮喪的情緒在公司里彌漫開來。

    我找大家聊了很長時間,有的同事的觀點非常尖銳,讓我異常意外。有的人說,做高端太難了,我們能不能不做了?把中低端做好就挺好的,我們干嘛要做高端呢?還有人說,小米的品牌形象已經很固定了,我們要不換個品牌,用小米品牌做高端真的是太難了。這就是去年春節放假前,我一直以為所有人萬眾一心一定要把高端做成,但是我真的沒有想到大家有這么大的分歧。

    聊完以后,我心情非常沉重,春節假期都沒有過好。過完春節的第一天,我就召開了一個緊急的戰略討論會。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討論會,全集團所有的總經理都參加了,我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想說什么說什么。可能是因為剛剛春節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氣氛還挺融洽的。但是討論的問題特別激烈,我們從下午一直吵到晚上,我在反復地說服大家。我說,我們創新的夢想就是把小米辦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無論多難,我們咬著牙也要用小米品牌做高端!

    還有,我們這個行業特別難。各位想一想,有蘋果,有三星,有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競爭極其激烈。面對這么強大的同行,我覺得我們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們在技術上尋求突破,才能為我們的未來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做高端不是我們想做還是不想做的問題。做高端是什么呢?是我們小米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動搖,必須死磕到底。所以,我們就把高端化定為了集團戰略,而且大家達成了高度的共識。

    高端的探索是特別、特別難!我跟大家舉個例子,講講我們這個探索的過程。比如說影像,我們在2017年就設立了獨立的相機部,對影像一直特別重視。當時友商每一次發布會都用DXO的評測、排名來作為他們影像的實力和拍照的效果來進行大規模宣傳。我們當時投入也很大,心氣也很高。我有一次在發布會上,脫口而出說了四個字,我就不重復了。所以我們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要超越友商!我們超越點就定在,我們就要在DXO的評測上跟友商一決高低,爭取DXO的全球第一。

    當這個目標定下來了以后,意味著沖鋒好吹響了,整個研發團隊群情激昂,我們下了很大的工夫迅速殺入了全球第三,接著干了全球第二,接著費了很大勁干到了并列第一。但是要做到全球第一,的確還是挺難的。我們用了兩年時間的準備,專門定制了傳感器,所有配置全線拉滿,團隊全部撲上。然后在調教上下了巨大的工夫。我們準備的這款產品就是小米11Ultra,我們的定位是“巔峰影像,安卓之光”,下了巨大的工夫。

    在這款產品發布前的最后一天,我們終于收到了DXO的評測報告,就是我們的影像全球第一。當時我們整個相機部都沸騰了,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巨大的成功。你都沒有辦法想象有多激動,連發布會都等不急了,提前一天辦了這被大規模的慶祝會,大家特別激動!整個公司都彌漫著一種非常歡樂的氣氛甚至還點亮了小米科技園。有一個特別搞笑的小視頻,大家一起看一下。

    這就是兩年多前,太夢幻了!誰也沒有想到,小米11 Ultra上市的第一天就被用戶瘋狂地吐槽。我們一下子全蒙了!這么牛的影像,DXO全球第一,配置全部拉滿,參數到頂,為啥用戶還不滿意呢?

    我們經過了非常深刻地反思,我覺得我們小米有個優點,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先反思我們到底有什么問題,到底哪里錯了。經過極為痛苦的反思,我們徹底明白了,參數拉滿,DXO第一,不代表拍照好,更不代表用戶滿意。但是怎么能拍出用戶滿意的好照片呢?大學時候的經驗幫助我找個懂的人問問,我就提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我們能不能找徠卡聊一聊?

    當我這個主意提出來以后,團隊告訴我說,徠卡找過我們,被我們拒絕了。而且,還被我們不同的團隊拒絕了兩次。我說,啊!拒絕了!還拒絕了兩次!我真的有點愣住了,我就仔細去了解了一下。我覺得不是我們的團隊狂妄,于是我們特別擔心跟徠卡的合作。因為徠卡跟友商合作了五年,做的也挺好的。我們跟徠卡合作,能不能超越?如果不能超越的話,不就是行業笑話嗎?所以我們當時壓力挺大的。

    我的觀點不同,我說只要徠卡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心學,我們的能力就一定會成長。我覺得成長比什么東西都重要。所以,我親自打電話問了幾個攝影師的朋友,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徠卡是影像學的傳奇,徠卡的實力和影響力都是頂級的。這樣我們就下定決心跟徠卡簽約了,跟徠卡合作對小米來說還是天大的事情。合作以后,我們就迫不及待辦了件大事,這個大事你肯定想不到,這個大事是什么呢?辦班,辦攝影培訓班。

    因為我深知只有懂攝影、愛攝影才能做好攝影,所以我們正式邀請徠卡來小米科技園辦攝影培訓班,我逼著我們核心團隊的所有成員上課學攝影。這就是我們攝影班的留念,迄今為止我們辦了六期,這次我學習特別認真,一次課都沒缺過課,真的比大學的時候還認真很多。主要是因為我是班長,不好意思請假。我們很多核心成員都請過假,我都拿著小本記著誰誰誰請過假。

    說實話,這個上課還是挺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公司平時特別忙。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一天,還要上課!上課也就罷了,關鍵還要寫作業。這個作業可把人整瘋了,我們的作業經常要搞一本什么畫冊之類的,工作量還挺大的。有一次我為了趕作業,一大早,不到八點鐘就跑到小米科技園的星巴克拍同事。同事們不知道我要干嗎?咖啡沒喝完就全跑了,每個人都是愣著的照片。

    就這樣,攝影文化的種子就在小米里種下了,很快就生根發芽。我們內部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培訓,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員工影展,大家的熱情都特別高。我們整個公司對攝影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在這個過程中也交了很多專業攝影師的朋友,還在長城上辦了一次規模極為盛大的攝影展。

    就這樣,我們對攝影的了解就越來越深了,我們就下定決心選擇了人文攝影的賽道。同時,我們還下了決心一定要在手機上做出原汁原味的徠卡影調。其實徠卡影調在手機上挺難做的,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手機上的主流攝影顏色都特別鮮艷,其實你拿過來一看就很假,但是抗不住消費者喜歡。

    如果我們要做徠卡影調,的確拍得很好,的確很人文,但是萬一大眾如果不喜歡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做一款手機,最后只有專業攝影師用吧?所以,我們特別、特別焦慮,跟徠卡也反復商量了很多輪,大家一直找不到辦法。其實大家知道,徠卡影調以前從來沒有在手機上出現過,怎么辦呢?我們出了一個主意,要不這樣,我們兩家辛苦點,我們在做好了經典的徠卡影像之后,再為大眾用戶設計一套徠卡生動來滿足大眾用戶的需求,可不可以?

    我們當時還特擔心,沒想到徠卡非常驚訝。他們完全沒想到小米愿意花兩倍的錢,來做好一部手機的調教,他們心安地接受了。就這樣,徠卡雙畫質就誕生了。徠卡雙畫質就是我們推動徠卡,我們兩家一起合作的作品。徠卡雙畫質發布以后,效果特別好,首款搭載徠卡雙畫質的產品就是小米12S Ultra,不僅受到大眾的喜歡,也深受攝影師的喜歡,也是我們高端的轉折點,當時這款產品口碑特別好。我還記得,有位攝影師朋友見到樣片的第一眼,他非常驚訝,舉起了大拇指!他說,他從來沒有在手機上看到過這么有質感的照片。我到今天都記得,他說,這太了,這真徠卡。他說,我們拍的特別有徠卡味。后來,我們把這句話用到廣告上“這真徠卡”,后來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風波,我就不講了。

    談到攝影的故事特別多,因為特別復雜,我再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這是專業攝影套裝,就是在手機上一卡就特別像相機,就這么一個小產品,特別特別火。我們在首發優惠價定在799元,有一段時間被網上的黃牛炒到1400多。就是這么火的一個產品,你們知道這個產品在立項的產品曾經被我拍死了兩次。知道為什么嗎?

    我也是學了攝影之后,一步一步了解了攝影愛好者之后,終于懂了為什么,所以當第三次立項的時候,我毫不猶豫支持了,于是這個很火的產品就誕生了。各位想一想,同一個創意,同一個產品,當你改變認知以后,決策就完全不同。在這里的話,我要感謝小米產品團隊連續堅持了三次,事實證明你們是對的!以后繼續堅持!

    就這樣12S Ultra、13 Ultra連續成功,小米影像就一步一步在大眾用戶和專業攝影師中都建立了非常好的口碑,所以我們攝影的能力也在一步一步建立,拍出的片子也越來越好。

    這樣的探索與改變,正發生在小米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影像,我們對高端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高端產品的口碑和表現也越來越好。我說說小米13的故事,小米13無論是銷量和口碑表現都不錯,就是這么好的一款產品,在我們研發過程中也是兩次差點夭折。

    第一次是在立項的時候,當時小米12不達預期,虧損嚴重,小米13要不要繼續做小屏?大家爭論很激烈,一半以上的人都反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做屏的全能旗艦特別難,在這么小的尺寸里面做到無短板、無閹割的全面旗艦的所有功能,還要做到同樣的體驗,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對研發能力要求特別高,很難干!所以大家經常看到一些做小尺寸旗艦,其實是閹割版,或者有一堆的吐槽點。這個特別難,所以國內很少有人做小尺寸的全能旗艦,或者就沒有吧。

    我覺得更難的是什么呢?就算你做到了這樣一款好的產品,它的成本一定很高,而且也未必賣得好。因為什么呢?因為小屏手機,顯然就不如大屏手機好賣、顯值錢,大家同意嗎?所以我特別理解大家的糾結,但是我依然認為,手感是最重要的客戶體驗。雖然不在參數表上,你也很難說的清楚好在哪里。但是用戶只要一上手,立刻就知道誰好誰不好,這樣我們的立項勉強通過了。

    我們研發團隊背水一戰,迸發了巨大的戰斗力。在去年疫情期間為了不耽誤進度,大家主動到小米科技園進行封閉研發,過上了軍訓式的集體生活,在照片里面還挺歡樂的。果然不負重望,小米13產品做得極其出色。不謙虛地講,很多地方的體驗大幅度超越了iPhone,所以這個產品做得是相當好。

    這么好的產品,大家應該信心很足吧?不是的!第二次夭折就是在上市前夕的訂貨會上,大家信心不足,強烈建議砍掉。我覺得氣氛比立項會上還要壓抑,反對的人還要更多。在這個時候,雖然我是老板,我也不能瞎拍板吧,反正弄得我壓力巨大無比。我就反復跟大家交流,連續干了幾次會,一步一步把大家的擔心搞清楚了。首先,我們小米12、12S不達預期,虧損嚴重。假如小米13又輸了,一虧就是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幾十個億,大家可能不知道做高端旗艦虧損起來有多嚇人,壓力巨大,我們同事都虧怕了。這些年,我們在高端機里投入了將近一百億了,壓力巨大無比。

    其次,同事們也擔心在這個價位,我們所有的同行都是做的大屏,他們的參數看起來一個比一個猛,我們的手機打得過嗎?這么嚴峻的問題擺在眼前,我只能耐心一個一個地說服。我跟大家說,做高端一定要有耐心,用戶的認同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可能比我們想象得要長,至少要干三代。

    而且,友商都不做,我們做,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的產品是獨特的,因為今天的競爭都是同質化競爭,我覺得我們就是要做獨特的產品,做不一樣的產品,做更好的產品。這次大家在我的堅持下,終于同意上市了。就這樣命運多舛的小米13,終于面世了。這個時候,還有米粉跟我開玩笑說,小米旗艦買雙不買單,他們要死等小米14,堅決不買小米13。讓我脆弱的小心臟又嚇了一大跳,我脆弱的神經差點崩潰。當時誰也沒想到,細密13一上市口碑和銷量雙豐收,米粉朋友們夸這是小米的“十三香”。

    就這樣我們干了三代的小屏全能旗艦,然后巨大決心、巨大的投入、巨大的耐心,終于收獲了今天小米13的成功。雖然這個成功可能也不大,但來之不易。在我們內部,也具備極為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從參數領先到體驗優先的代表作。它看起來參數沒有那么猛,但是它成本很高,體驗特別、特別得好。所以小米13的成功,在我們內部堅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共識,叫“體驗優先”。

    同時,我們過去三年總結的高端設計的三原則也被大家接受了,就是做高端首先要無短板,同時在參數和體驗有沖突的時候要堅定地站在體驗這一邊,還有軟硬件一定要深度融合、完全拉通,只有這樣才能對體驗的全過程有一個徹底的保證。

    所以,我認為有這樣的認知、有這樣的共識,我相信小米未來的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好!小米的高端探索經過三年時間、上百億的投入、幾萬人的努力,跌宕起伏,終于迎來了階段性的突破。在這場高端化的戰役里面,任何微小的一點點成功,都來之不易,背后都需要認知的改變和認知的突破。所以,只有認知的突破才會有真正的成長,這就是我近十年來最大的收獲!

    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我在過去三十多年生涯里面幾次關鍵的成長。在武大求學期間,建立了一生的夢想,還會了拆解目標。在金山創業的過程之中,完成了從程序員到管理者的突變。創辦小米,一個改變中國制造業的愿景,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我的夢想開始逐步地走入了現實。每一段經歷,每一次突變,都是一次認知的突破,更是一次關鍵的成長。

    最近幾年,不少人都特別、特別地焦慮,特別、特別地迷茫。很多人問我,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怎么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呢?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成長”。

    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足夠的自信、勇敢與決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戰;也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讓內心的充實,眼里有光,時時刻刻充滿力量。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成敗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將在成長中找到答案。

    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朋友們,愿你歷經歲月洗禮,夢想依舊熠熠生輝!朋友們,不管你的夢想是什么,我都真誠地祝福你,祝你夢想成真,祝你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人生!

    我們的演講環節就到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Rex_15

    關鍵詞:
    推薦閱讀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免费看成年视频网页,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bdo id="ks4iu"><del id="ks4iu"></del></bdo>
  • 
    <pre id="ks4iu"></pre>
  • <bdo id="ks4iu"><del id="ks4iu"></del></bdo>
    <input id="ks4iu"><em id="ks4iu"></em></input>
    
    
  • <center id="ks4iu"><cite id="ks4iu"></cite></center>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漂亮女教师被浣肠|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japanese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麻豆传煤入口麻豆公司传媒|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第6页|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538在线视频| 男女边摸边做激情视频免费|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爽|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老张和老李互相换女|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 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和僧侣的交行之夜樱花|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8天堂资源在线|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www深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护士的诱惑电影|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极品少妇被啪到呻吟喷水|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