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發布了第二批廢棄家電回收利用試點名單。據了解,首批試點企業在2018年回收各類廢棄家電產品109萬臺,大大緩解了廢舊家電無處去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試點企業將采用“互聯網+上門回收”模式,這種模式是在第一批試點“互聯網+回收”模式上的補充與完善,可以說這種“線上+線下”的回收模式既符合信息時代市民的消費習慣,也解決了大家電交投不便的問題。
事實上,早在2016年,商務部就號召大力推進創新回收模式, 包括“互聯網+回收”、 智能回收模式等,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起初“互聯網+回收”主要以手機為主。到2017年,互聯網+回收擴展到大家電產品,例如上海的嗨回收、北京的有閑有品,均以廢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為主要回收對象,并在全國各地廣泛布局。與傳統的回收模式不同,互聯網+回收主打綠色品牌,回收的產品優先再使用,不能再使用的交給有資質的處理企業進行拆解處理。
近年來"互聯網+回收"模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青年群體接受,但是偏好處理廢舊產品的最大群體卻是老年人,這一矛盾使"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服務對象受到限制。因此“互聯網+上門回收”模式應運而生。
目前“互聯網+上門回收”模式受到追捧,很多企業瞄準潮流,潮頭涌動。蘇寧易購、京東等電商平臺,嗨回收、愛博綠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都在嘗試"互聯網+上門回收"模式,為再生資源回收領域的前后端搭建信息共享平臺。
以愛博綠為例,其創新的OMO(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通線上信息與線下回收全產業鏈環節,消費者通過其自主研發的APP、小程序、公眾號等多平臺入口在線回收登記,整合回收行業的“小B”用戶,將線下具有回收場景的人群轉化為精準回收信息源,再由回收人員基于LBS定位快速接單上門回收。實現線上回收信息聚合、線下隊伍回收、貨物分揀、廢料循環再生等全產業鏈數據打通,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服務體系。
對此業界人士表示,“互聯網+上門回收”模式將進一步推動廢舊家電回收市場的爆發,龐大的廢舊家電回收市場有望被激活。
相關報道:
3月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目前正草擬舊家電的回收政策,推動循環經濟進一步發展。
隨著經濟日益發展,我國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家電更新換代頻率隨之加快。目前我國的廢舊家電數量正在急速增長。
根據家電產品的使用周期分析,8-12年為一輪淘汰周期。自2009年“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實施開始,截止2012年底,我國家電“以舊換新”帶動新家電銷售已突破5000萬臺。這表明,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2020年電子產品每年報廢數量將達到1.37億臺。
這龐大回收數字的背后,我們要思考:廢舊家電如何變廢為寶,實現全面有效的廢物回收再利用。
眾所周知廢舊家電具備較高的資源價值,可以繼續回收再利用。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廢舊家電其實也是“渾身是寶”:
一臺冰箱中可拆解出50%的鋼和40%的塑料;
一臺電視可拆解出57%的玻璃、23%的塑料和10%的鋼;
一臺洗衣機可以拆解出53%的鋼和36%的塑料;
一臺空調拆解出55%的鋼、17%的銅、11%的塑料和7%的鋁。
當然廢舊家電處置不規范不科學,不僅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更有可能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央視的《焦點訪談》中曾經對廢舊家電的去向作了調查報道,調查發現,像冰箱中的保溫泡棉,燃燒會產生二噁英等物質破壞大氣層,非正規回收點往往會將其粉碎出售。在節目中專家指出,這種保溫材料中含有的部分化學物質能夠破壞臭氧層,還有部分化學物質如環戊烷,它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濃度下會產生爆炸,如果隨意打碎或者隨意堆放,很可能會引發火災,甚至發生爆炸事故。此外,年代久遠的空調和冰箱中用于制冷的氟利昂,也會因為不當處理而導致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
另據北京環境交易所的測算,每回收一臺閑置大家電可減少碳排放約9763克。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能實現所有報廢家電的回收,至少能夠節能減排十萬噸!
可見廢舊家電如何變廢為寶,實現全面有效的廢物回收再利用,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實踐。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