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近日中美貿易戰再次升溫。
5月10日零時起,美國正式調升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從原先的10%上調至25%。中方也提出反擊,宣布自6月1日起,對600億美元美國產品,提高進口稅率,最高至25%。隨后,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中國輸美商品剩余的3,250億美元將加徵25%的關稅,涉及產品達3,805項,清單包括手機、手提電腦等各種消費品,實施的時間將視談判情況決定。
中美之間的這場貿易戰可謂曠日持久。自去年3月份美國宣布基于對中國發起301貿易調查以來,一年多的時間里,中美雙方在一輪又一輪的談判中持續拉鋸,相關企業則是在忐忑中應對調整。本次25%關稅加征的消息一出,業內對出口市場的關注度再度高升。
那么,25%關稅對中國家電行業有什么影響呢?中金證券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不足以動搖家電產業的根基。產業在線分析師們也認為,總體上影響不大。
具體從數據上看,2018年我國出口家電達751億美元,同比增長9.6%,其中對美出口家電382億元,同比增長4.9%,占比23%。具體到各品類,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大家電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分別占總產量的的7%、9%、1%及35%。微波爐、風扇、吸塵器占比分別為23%、24%、44%。從出口量占產量的依存度來看,冰洗空類大家電產品則影響甚微。
從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布局看,白電龍頭企業如海爾、美的、格力等均在海外進行了投資布局,可以通過產能擴張、產能轉移、產品結構升級等方法對貿易摩擦進行規避。而海外營收占比普遍較高的黑電企業,也普遍在全球布局多處研發中心和海外生產基地,即便未來貿易戰征稅范圍上升至整機,公司也可以通過海外工廠進行規避部分風險。對于海外營收占比少于1%的多數廚電上市公司(如九陽股份、華帝股份、老板電器),更是毫無影響。
當然,不可否認,對營收較為依賴海外市場的小家電上市公司,中美貿易戰對其業務確實有一定影響。但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小家電產品依賴度高,關稅影響由買賣雙方分擔的可能性較大。且小家電企業出口多采用ODM模式,與海外大客戶長期合作,自行設計產品并掌握所代工產品的核心技術,擁有議價能力。加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吸塵器、電烤面包器、閥類產品占其進口額比重超過70%,海外客戶很難瞬間切換供應商,所以,小家電上市公司短期內無需過度擔憂。長期來看,加征關稅標志著小家電出口行業新一輪洗牌的開始。
很多人都很好奇,特朗普為何突然將中國商品關稅增至25%?
有分析認為,一方面在于其在加征關稅方面嘗到了“短期甜頭”,他在推文中表示,關稅正在發揮作用,美國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掌握全球高科技發展賴以支撐的半導體產業的主動權,“中興事件”已經驗證了這個嚴酷的事實。此外,華鑫證券研發部副總裁兼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 “加征關稅”的行為,或是在為正在進行中的中美談判爭取籌碼。
特朗普,估計美國精英也一樣,都認為在貿易問題上,基本事實對美國有利。他們或許沒有料到在這件事上,中國的態度是零容忍。
誠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會影響整體GDP增長率的0.1%-0.2%。在3季度保持6.4%增速都出現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加征關稅的影響更加明顯。但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所言,完全可以克服。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抵御任何外部風險和沖擊。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