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門6月6日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內容涉及著力推動綠色智能家電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節能、智能型家電發展。
目前我國家電普及率已經很高,城鎮家庭每百戶家電保有量趨于飽和,但依然有更新、升級的空間,比如綠色節能型的智能家電。隨著我國居民綠色生活理念的逐漸形成,綠色、節能、環保、智能等無可避免的成為了影響消費者選購家用電器的要素,一二級能效產品成為家電市場的主角。
我國小家電轉型似乎還未能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大小家電的綠色節能發展并不平衡。市面上的綠色節能智能型家電大多是大家電產品,如洗衣機、空調、彩電、冰箱等,大家電企業以新技術、新工藝相繼推出自家的綠色、節能、智能產品,畢竟高能效產品研發成本較高,總體價格也普遍較高。而涉及到的小家電產品,由于單價低、更換頻率高,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大部分用戶會選擇與時俱進給家庭添置一些智能小家電,給生活帶來一些實質性的體驗,往往會忽略綠色節能,小家電商家考慮到利潤也會忽視能效。
實際上,一些小家電的能耗并不低,尤其是帶有更多智能功能的小家電。而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也不太關注小家電的能效等級,殊不知,像電飯煲這類普及率比較高的小家電,耗電量并不比冰箱、洗衣機類的大家電少。如:一臺功率500瓦的電飯鍋工作1小時耗電0.5度;一臺帶有加熱、制冷功能的飲水機日均耗電量超過1度,而一臺一級能效的節能冰箱的日均耗電量才僅僅0.4度左右。在家電環保消費的浪潮中,小家電的耗電問題卻在很多時候被大家忽略掉了,相比之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家電才是家里的耗電"大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當然離不開這些"耗電"的小家電,促進小家電節能、綠色發展其實很有必要。但同樣是"節能、綠色、環保"的家電產品,大家電普遍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買大型家電都要看看上面的能效標識,節能省電是消費者選購的重要標準,但小家電卻不然。雖然小家電企業也已經推出了很多節能環保型的產品,比如可以自動斷電轉到保溫狀態的飲水機,節能型電飯煲、電磁爐等。而且自動電飯煲、交流電風扇等越來越多的小家電被納入到能效標識的實施范疇,但消費者對這些價格偏高的綠色節能小家電產品并不感興趣,關注度始終不高。
今年2月1日開始,北京正式實施新一輪為期三年的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本輪政策商品類別在上一輪政策規定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微波爐、吸油煙機、家用燃氣灶、坐便器、淋浴器、空氣凈化器、自行車等12類基礎上增加了電飯鍋、家用電磁灶和家用電風扇等3類商品,共15類。可見,在當前全面深化環保節能概念的社會消費轉型趨勢下,小家電的環保節能、綠色低碳問題開始被重視了。
但綠色節能產品的發展不能光靠政策補貼,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對商家而言,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對消費者而言,也不能只圖一時便宜。國家鼓勵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力度,著力推動綠色智能家電研發和產業化,也是為了讓綠色節能的家電產品更多、更好、更實惠,這對企業,對消費者,對整個家電市場,甚至是生態環境,都是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