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后,家電、手機等在內的消費品都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在大環境并不樂觀的背景下,渠道商為實現平臺的高效增長,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收購并購、沖擊IPO、自造品牌……眼下,2019已過半,最終“戰果”出來前,我們不妨先復盤下家電渠道這半年來的大事件。
二選一的生死劫,格蘭仕炮轟天貓“店大欺客”
格蘭仕天貓暗戰轉明撕可謂是今年上半年渠道最大的瓜。
格蘭仕發表公開聲明稱,自2019年5月28日拜訪拼多多以來,格蘭仕在天貓平臺的搜索端陸續出現異常,導致正常銷售遭遇嚴重影響。對于上述聲明,天貓方則回復稱,天貓上搜索結果“一切正常”。但格蘭仕方認為,目前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此外,早在5月份,美的、蘇泊爾、九陽陸續撤離拼多多平臺,也不免讓人與平臺“二選一”聯想在一起。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何維達認為,“每年各類促銷節不僅是商家的角逐,也是各大電商平臺對決的主戰場,在商家極度依賴第三方電商大平臺引流的營銷模式下,對于這種被迫‘二選一’的做法,多數商家雖心存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往往只能被動跟隨或被迫‘站隊’。”
的確,商家與平臺雖是合作伙伴但地位卻不完全是對等的。商家需要依靠平臺的流量賣貨賺錢,而平臺可以通過“暗箱操作”后臺限流、屏蔽關鍵詞等設置來制約商家的曝光率,從而影響銷量。在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平臺的大環境下,如遇平臺“二選一”,商家也只得被動選擇站隊或任其宰割。于商家而言,這樣的選擇肯定是艱難的。大平臺大流量的背后通常都伴有高抽成或高入駐費。選擇一個平臺,就選擇了一片市場。然而,相對的,選擇站隊就會放棄了另一個市場。這樣的渠道選擇,看似是商家與平臺的博弈,其實最終“受害”的,還是“吃瓜群眾”的消費者們。很明顯,假使所有商家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那這個平臺就很有可能利用自身地位主導市場,掌握定價權。
線上線下強強聯手補短板
如今這個時代,單打獨斗似乎已不在流行。強強聯手,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成為了未來市場的新趨勢。回顧今年上半年,各大企業可謂是動作頻頻。
蘇寧先后收購了萬達百貨下屬的37家百貨門店和家樂福中國80%股份。官方微博表示,此舉是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為大家帶來更場景化、更有價值的購物體驗。今年4月,京東也入股了五星電器,采取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搶占市場。合體首秀的618,五星電器自營門店的成交額就同比增長超過55%。
毫無疑問,傳統的商超們正在積極進行雙線融合,線上線下的多元融合,就好比織起來一張更為廣闊的“渠道網絡”。線上渠道覆蓋面更廣,突破了地域與時空的限制,讓消費者一天24小時無論在哪兒都可以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但缺點是,線下實體店的體驗感是無法被替代的。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實體賣場在價值、產品和服務上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據中怡康《消費升級下的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78.6%的消費者購買高端家電首選線下。所以,渠道巨頭們紛紛布局線下市場,顯然是未來市場一種發展趨勢。新零售蓄勢待發,誰能更快更好地實現線上營銷和線下體驗消費的融合,誰就能分得更多的市場蛋糕。
下沉渠道 社交電商成上半年破局關鍵詞
拼多多憑借一手拼購玩法,在經過短短幾年的野蠻生長后成功從電商紅海逆襲突圍,成長為對天貓和京東最具威脅的電商平臺。如今,京東,天貓紛紛重拾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拿出核心資源發展拼購業務。
近日有消息指出,京東拼購業務正在從內部拆分,拆分后拼購業務將獨立運營。京東拼購App也已在今年4月開始測試。這也成為京東與拼多多正面開戰的一個信號。從早期的內部小范圍嘗試,到初期的位置露出,再到現在的搜索加權和獨立APP,京東對整個拼購的業務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在京東6·18全球品牌峰會上,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表示,京東將利用微信入口及微信市場的海量用戶等獨特資源,打造區別于京東現有場景和模式的全新平臺,深度挖掘微信市場、拓展三到六線城市用戶。
無獨有偶,3月21日,阿里巴巴營銷平臺事業部總經理劉博稱,2019年阿里將對聚劃算、天天特賣、淘搶購進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形成新的淘系銷售平臺。在此之前淘搶購主打淘內最低價,三品牌深度融合后,大聚劃算事業群將以全網最低價為目標,以此來和拼多多競爭。除此之外,淘寶內部也上線了拼購的玩法,引導用戶分享相關內容吸引用戶去淘寶內部參加拼購活動。
隨著京東拼購、阿里大聚劃算事業部的成立,兩大傳統電商巨頭對拼多多的攻勢做了非常有力的競爭回應。相似的模式,究竟是奮起直追的老牌電商更勝一籌,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電商新秀更能抓住用戶的心?一場關于社交電商的渠道大戰,爆發在即。
渠道商“下海”自創品牌造家電圈地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渠道商和各個商家一樣,日子都不好過。“頂風作案”的格蘭仕天貓“二選一”事件,更加印證了此事。因此,渠道商也開始另辟新徑,開始“下海”自創品牌造家電。今年3月,蘇寧發布了12款小biu新品,進軍大家電領域。2018年底,京東也發布了IoT領域新的戰略規劃,推出了新的品牌“京魚座”以及一系列合作品牌與硬件產品。
渠道商自造家電底氣何在?得天獨厚的“先天資源”——大數據。不得不承認的是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正在推動著制造業體系的重構。盡管渠道商們沒有傳統家電企業多年沉淀的技術基礎,但擁有用戶和大數據的它們,仿佛比企業更能了解消費者的“心”。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例如京東“反向定制”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
渠道商自創品牌雖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并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能在這個市場站住腳。在人頭攢動,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中,渠道商自創品牌并不是沒有機會,關鍵在于,這個機會誰能抓住。面臨著消費緊縮趨勢下的渠道商們,轉換戰略思路,也不失為一種方法。畢竟,降價續命不是長久之計,技術迭代也需要緩沖周期。
傳統的價格戰、核心科技戰還在繼續,渠道戰也要繼續打下去。想當年小米只做線上買賣,并沒有線下實體店。而如今小米之家,幾乎把整個米家生態鏈搬了進去。2012年曾與雷軍打賭并不愿擁抱互聯網的董明珠,也在今年2月開了微店——“董小姐的店”。而她自己的微店一個月就賣了200多萬……主動求變,占據多渠道,才能占得先機。正如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說的那樣,未來渠道會百花齊放,有能力的品牌將分散合作,不局限在某一個渠道。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