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各地快遞業務量也迎來高峰期。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2021年我國第100億件快件誕生。快遞業務百億件用時再次刷新紀錄,2021年僅用38天,而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用了80天。
數據背后,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快遞網點發現,多家主流快遞企業的末梢網點,因近日面臨不少快遞員離職,而使得一些快件滯留、配送時效放緩。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家快遞企業表示今年過年不打烊,盡最大能力保障春節期間快遞運行。1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部門共同指導各地調整優化運輸的管控措施,疏通運輸的堵點,引導和支持物流、快遞企業增加人手、運力,確保網絡購物配送正常,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響。
物流繁忙
快遞員稱很多快件滯留網點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地方采用推出消費券的方式鼓勵就地過年,春節期間的消費需求隨之走高,這也使得物流快遞比往年更加繁忙。近日,北京豐臺區中通一位快遞員小忠告訴記者:“很多快件滯留網點,現在每天比平時多送100件快遞,多干一天半的工作量。”
接受采訪時,已是夜里10點半,小忠仍在送件,但仍有不少快件延遲送達。
而在臨近春節快遞業務量增加的背景下,連日來有消費者對記者投訴稱,同城快遞數天后才送達,給一些就地過年不回家的人,增添了不少麻煩。此外,近日上海某高校女學生小劉對記者表示,她的一件快遞從山東發過來后,在分撥中心停滯4天,依然沒有進行下一步派送,“就訂單顯示不動,停在那不發,投訴給客服,說是快遞員都辭職回家過年去了,沒有快遞員,快遞都堆在那了。”小劉稱,自己的快遞前后整整耽誤了6天時間。
“很多網點與企業屬于加盟關系,網點需要自負盈虧,老板不賺錢,春節貨一多問題就又出現了。”北京豐臺某快遞網點快遞員告訴記者,到了年關快遞堆積滯留的情況比較嚴重。
受疫情影響,招工困難、人手緊缺等現狀,給本已繁重的春節快遞配送工作“雪上加霜”。國郵智庫專家、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委員會委員趙小敏稱,“春節不打烊’意味的不僅是業務量的增長,更多的還是對公司運營能力、組織能力和資金實力的考驗。
而在提倡快遞業“不打烊”的背景下,記者關注到,部分加盟網點卻選擇在春節前提前“關店大吉”。在北京市紀家廟地鐵站附近的中通和圓通網點,一位干快遞已6年的成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快遞行業惡行競爭比較嚴重,實際上加盟網點都是外包給個人,你要留人補貼就多,成本就大了,不打烊就意味著不賺錢。”
記者走訪
“用工荒”提前 部分加盟網點配送人員不足
據記者了解,“全年無休”這個口號,最早由國家郵政局于2013年提出,一位業內人士稱,“全年無休”一直仍處于概念狀態,在體制機制上仍需逐步完善。眼下,雖說各大快遞公司都推出了激勵措施,但很多加盟網點仍面臨招不到人手的情況。因此,年前快件擠壓、滯留等現象仍在在發生。
近日,記者在順豐速運北京廣外紅居街營業點外看到,由于室內存儲空間不足,千余件包裹被堆積在門外,不少快遞員的車輛停在等候運輸包裹。當記者詢問如果年前收不到快遞怎么辦,一位負責人稱“可以聯系快遞員改下訂單,轉寄到老家。”
這不是個例,2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紅蓮南里的三路居郵政攬投部,同樣看到多個倉庫內有大量包裹被堆積在地上,連過道都擺滿了快件,甚至有包裹已擠壓變形。一位投遞員告訴記者:“這禮拜送不完,其他可能得年后到了,去年年前的快遞4月份才送完。”
記者相繼走訪北京豐臺、西城等多家快遞網點,均存在這樣的情況,“都不愿意留下,在聯系小時工,給加班費都不來,都累廢了快。”當記者趕到北京市順豐某網點時,負責人一邊調動物流,另一邊手里的電話連續不斷,對于快件滯留的原因,他表示:“因為派送人手嚴重不足”。
據國家郵政局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流動的年貨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僅從1月20日“網上年貨節”啟動以來,全國網絡零售額已超過5100億元,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平均增長三成以上。北京郵政公司方面回復央廣網記者稱:“自1月份以來,受此次疫情影響,部分一線投遞人員較往年提前返鄉(由于返鄉后需隔離7-14天),造成部分投遞機構從1月份開始就處于人員緊張的超負荷運轉狀態。”此外,記者獲悉,自1月20日以來,北京郵政公司進口郵件量持續在70萬件以上高位近20天,部分攬投機構業務量翻番,長期的高量運轉使大部分投遞機構超負荷運轉。
2月7日下午,北京郵政豐臺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央廣網記者:已協調多部門前往一線投遞,目前上述三路居郵政攬投部已恢復至良性運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快遞網點經理說道:“每年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春節前后走一批。但今年因為受就地過年等因素影響,與往年相比提前了。現在不解決,年后就更招不到人了。”
難題待解
需有短期應急舉措
眼下,快遞業內價格戰打得更加火熱。重壓之下,快遞員派件費降低、加盟網點拖欠工資等事件頻發。“這也是現在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國郵智庫專家、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委員會委員趙小敏說道。
“沒人愿意干,到年底都憋著辭職呢。”干快遞6年的老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年貨物太多,收入也沒增加,而且單件派送利潤壓縮,客戶有一個投訴,兩天就白干,再除去延誤的情況,以及北京租房吃飯費用,忙活一個月工資不如一個去工地打點零工。”
實際上,快遞行業“用工荒”“招工難”問題的出現由來已久,不少快遞員春節返鄉后便不再回來上班。記者從多家快遞網點獲悉,目前不少直營快遞公司通過加班補償費和過年津貼讓快遞員留下來,但很多加盟網點無法進行強制規定,大多數人仍然選擇回家。趙小敏稱:“這也反映出來,行業缺少一種長效的用工保障制度與機制。”
老成向記者介紹:“在加盟網點,平日快遞員派費1元/票,留守快遞員春節派費有的可達3元/票,基本是平日派費的幾倍。本來價格戰就是虧本運行,春節前后在用工成本上,加盟商不愿意‘多放血’。”
趙小敏建議,疫情常態化下,要有一些短期的應急舉措,“快遞公司應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在與加盟網點的合作中除了簡單的‘以罰代管’模式,還應將更多資源和資金向基層網點傾斜,只有給予快遞員合理的福利保障,才能真正留住人。”
“快遞企業‘春節不打烊’,以后可能成為常態。”趙小敏表示:“要解決用工管理等問題,春節期間有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規定,比如快遞公司要建立雙向溝通維權渠道,保障消費者和快遞小哥的雙向權益。另外一旦遇到糾紛,不要首先將矛盾簡單粗暴地轉化到消費者和快遞員身上,要先行賠付,再從快遞員激勵機制上多找問題。”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肖旭認為,針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要盡早做好應對,例如可以為快遞公司配備檢疫人員、提高春節期間生活保障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