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遠在云南昭通,37歲的母光強千里迢迢來到浙江義烏務工。春節前,一直盼著回鄉過年的他發了條微信朋友圈:“和老婆商量后,打算留在義烏過年了!”
我在這條微信下面,為母光強點了個贊。我的家鄉在北方,也是第一次在浙江過年,從早早預訂了返鄉車票的滿心期待,到決定就地過年后的安心釋懷,我對母光強的經歷感同身受。
我與母光強結識于去年3月。當時,義烏市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派出工作組和大巴車到云南等地免費接工人返崗。彼時,母光強和妻子王盛群已在老家滯留一個多月,其間沒少為如何盡快返工發愁。大巴車把他們從家門口接到了廠門口,夫妻倆順利進入義烏榮利服飾有限公司,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工作,每月工資合計1萬多元。記得那次在義烏調研復工復產情況時,母光強告訴我:“政府幫襯,公司照顧,這一年得好好干,爭取多攢些錢回家過年。”
一年來,母光強夫妻倆干活勤勤懇懇,成了廠里的生產骨干,給家里寄回不少錢。
第一次在浙江過年,母光強夫妻過得如何?我再次來到義烏。
正月初一,剛步入掛滿紅燈籠的榮利服飾有限公司,母光強就迎上前來向我拱手拜年。“這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喲!”氣氛在歡聲笑語中瞬間活躍起來。
走進窗明幾凈的宿舍樓,門上貼著紅紅的福字與春聯,透著濃濃的年味。來到母光強的宿舍,喜慶的紅床單首先映入眼簾。“這紅床單還挺應景。”聽我如此打趣,王盛群靦腆地笑道:“過年前特意買的,除夕剛換上。雖然不在老家過年,也要讓這個小家喜氣洋洋。”母光強告訴我,住的是公司分配的房子,生活設施齊全,房租全免。
落座后,母光強打開了話匣子:自己早就預訂了回老家過年的火車票,后來從新聞報道中得知,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提倡就地過年,就決定響應號召留在義烏過年。“不過車票是開車前幾天才退的,就怕哪天變卦了又想回家。”母光強嘿嘿一笑,繼而說道:“去年春節后是政府部門派車,我們才得以順利返崗,今年不能再麻煩政府了。”
“我們在他鄉過年也開心!”王盛群參加了義烏市總工會組織的迎春節插花活動。除夕這天,夫妻倆和同事們聚在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格外開心熱鬧。
迎春活動豐富,過年實惠滿滿。榮利服飾公司給每位留守員工發放了500元的現金紅包,節日期間加班也有補貼,計件工資上浮1.5倍。
“我還用上了電子消費券,給孩子和老人買了新衣服。”王盛群開心地滑動著手機里的照片,展示她為家人購置的年貨。原來,為確保外來建設者就地過好年,義烏市出臺了包括電子消費券、房租減免、營業補助在內的17條留人過年政策,每位留義烏過年人員可申領價值500元的消費劵。
據義烏市商務局監測,截至2月17日,義烏市區主要大型商超、綜合體春節假期客流量達102.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2%。
“春節假期,市內公交免費,我們兩口子進城看了場電影。平時忙工作,沒顧得上好好逛逛義烏城區,過年這幾天四處走走。”王盛群的臉上露出幸福笑容。
義烏素有“世界小商品之都”之譽,流動人口數量超過163萬,是全市戶籍人口的2倍左右。在2月4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義烏市市長王健介紹:往年外來建設者留義烏過年人員一般在20萬人左右,約占總數的13%。今年留人過年政策出臺后,截至2月3日17時,已摸排了100.3萬人,其中確定留義烏過年人員有48.7萬人。
“雖然我們兩口子不在身邊,但留在老家的兒子很懂事,學習成績很好。我們每天都要跟他視頻聊天,有時還在線輔導作業。我想留在義烏好好干,以后有條件了,把孩子接到身邊。”母光強眼里滿是期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