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享出行企業迎來上市潮,滴滴、嘀嗒、哈啰等相繼傳出上市消息,爭奪“共享出行第一股”。但由目前的情形來看,它們的上市進程并不順利。
4月8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首次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已失效”,時隔5天,嘀嗒出行火速遞交新招股書,再次沖刺上市,至今未有最新上市進展披露。
5月底,哈啰出行又被傳出推遲上市,而這距離其首次披露招股書僅僅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對于推遲上市一說,哈啰官方暫未置評,但它面臨的波折卻不止于此。
近一個月以來,哈啰已數次遭遇監管部門約談,其自身的業務發展也面臨不小挑戰。兩輪車業務增長放緩,順風車監管趨嚴,本地生活業務尚未看到曙光,業內人士認為,即便順利上市,哈啰恐怕也難撐起“共享出行第一股”。
兩輪車業務增長放緩
哈啰出行從共享單車起家,在2017年推出了哈啰單車,2018年正式上線哈啰助力車,并率先推行全國免押。2019年哈啰將業務拓展至四輪車領域,上線了順風車,2020年開始布局本地生活。如今,哈啰已經是一家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
招股書顯示,共享兩輪車業務是哈啰出行的第一大營收來源,2018至2020三年,這塊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00%、94.2%、91%,雖然有所下降,但一直維持在9成以上。而在哈啰出行CEO楊磊的設想中,共享單車業務最好只占一成,目前來看,現實跟理想還相差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主營業務,哈啰出行共享兩輪車業務的營收增速在放緩,2019年同比增速為115%、2020年則降為21%。
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助力車,都屬于重運營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很難賺到錢。招股書顯示,2018年哈啰共享兩輪車業務的毛利率為-54%,虧損嚴重,直到2019年毛利率才轉正,達到6.4%,2020年這一數據為6.7%,仍然低迷。
毛利率提升與共享兩輪車提升單價和增加投放量有關。2019年底,青桔率先漲價之后,美團、哈啰也迅速跟進。哈啰將起步價由1元漲至1.5元。在2019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高峰論壇上,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表示,“共享單車已經可以實現盈利,但不可能有大收益。共享單車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去年開始,哈啰、滴滴、美團都加大了對共享助力車的投入。相較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有更高的單價和周轉率。共享助力車的價格普遍是每15分鐘2元左右,而寧波市交通部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當地共享單車日周轉率只有13.29%,而共享電單車日均周轉率接近340%。也就是說,投放1輛共享電單車相當于投超過20輛共享單車。
但從監管的層面來看,提價和增加投放量都不是企業可以隨意為之的。近年來,共享單車市場因為亂投放、提價等問題已經被多地政府部門點名約談。6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共享消費”領域行政指導會,嚴肅指出目前“共享消費”行業普遍存在的定價規則不明確、明碼標價不規范等不當行為,并責令整改,涉及哈啰、青桔、美團等8個品牌。
根據公開報道,近一個月內,哈啰出行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因違規投放、亂停亂放等問題,遭到茂名、光山等多個地方監管部門約談。去年疫情防控期間,哈啰出行也因擅自在武漢多個區域違規投電單車,嚴重擾亂共享單車市場秩序被市民舉報。經調查后,武漢市交運局緊急約談哈啰出行,并責令整改。
招股書中也坦言,哈啰旗下共享兩輪車業務正在受到監管部門嚴格審查。某些過去和當前的違規行為及將來可能未遵守任何適用法規,或者中國或地方政府采用新法規或對現有法規的修訂,可能會對哈羅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哈啰出行想在共享兩輪車領域大展拳腳,除了繞不開的監管,還有躲不了的激烈競爭。與美團、青桔打了幾年燒錢大戰后,哈啰出行的彈藥儲備已經明顯處于弱勢。美團單車背靠上市公司美團,青桔在去年4月被曝已完成兩輪共計10億美元的融資。反觀哈啰出行,企查查顯示,其在2019年底之后便沒有進行任何融資了。
更糟糕的是,哈啰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2018至2020年累計虧損近50億元,2021年一季度再次虧損8.36億元。截至2020年底,哈啰出行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8.25億元,還不夠一個季度的虧損。
目前共享兩輪車領域激戰仍酣,這意味著,哈啰出行還面臨著繼續輸血的困境。上市可以緩解一時的融資需求,長遠來看,哈啰出行仍需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現金牛順風車業務挑戰重重
共享兩輪車之外,哈啰出行找到了現金牛業務順風車。
哈啰2019年開始發力順風車,如今已經成了其增長最快的一塊業務。招股書顯示,2020年哈啰出行完成9450萬次順風車服務,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131.2%;毛利為3.8億元,同比增長167%;毛利率高達81%,遠遠超過共享兩輪業務。
運營數據方面,2020年哈啰出行總交易額為130億元,其中,來自共享兩輪業務的交易額約為58億元,約70億元來自于順風車業務。截至2020年末,哈啰順風車已累積擁有2610萬交易用戶和近千萬名注冊司機,成為嘀嗒之后的國內第二大拼車市場。
不過,雖然順風車變現率可觀,但很大一部分訂單是靠平臺的高額補貼和營銷。目前的網約車賽道中,多數企業仍處于燒錢階段,2019年才入局的哈啰出行,或許還要經歷一波補貼大戰才能真正立足。
激烈競爭之外,來自監管的壓力同樣不容小覷。去年12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對嘀嗒、哈啰等順風車平臺公司進行提醒式約談,指出這些平臺涉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存在安全風險隱患。多地政府收緊網約車市場,哈啰等平臺要獲得網約車的合法身份將不再那么容易。
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對10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指出網約車平臺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開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等問題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要求全面整改。這意味,順風車平臺抽成比例將受到限制,而順風車業務賺錢主要就是靠抽成收入。
哈啰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雖然旗下順風車業務發展迅速,但受制于政策監管和行業競爭,短時間內不足以占據市場領先地位”。順風車市場競爭對手有比自己更強勢的財務、技術、營銷,對手可能投入更多資源,同時提供更低的價格。
本地生活業務突圍不易
多元發展的哈啰,在拿下共享出行市場之后,將目光瞄準了近幾年開始回溫的本地生活市場。這也是哈啰吸引資本關注的一個地方。
目前,哈啰出行APP已經上線了“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飲等到店業務,還切入了同城即時配送、到店團購等業務,在線廣告也在試點中。
對于本地生活業務,哈啰寄予厚望。它在招股書中表示,到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19.5萬億元增長到35.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6%。同時,本地生活服務在線上滲透率方面具有增長空間,將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
不過,在這看似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哈啰能夠占到多少市場份額,目前還需要打個問號。因為與共享兩輪車、網約車行業一樣,本地生活領域廝殺激烈。美團護城河依然堅固,阿里餓了么緊追不舍,更有滴滴、百度、抖音、拼多多等新玩家虎視眈眈,哈啰要想突圍并不容易。
總的來說,無論是共享出行,還是本地生活,哈啰要保持持續增長,都需要先做好充足的投入,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此次上市融資或將決定哈啰未來的發展命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