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衣服工廠限電發不出來,雙11預售買了八件都沒發貨,雪都下完一場了”、 “美眉們不好意思,這個口紅真的沒有了,因為限電廠家產能有限,本來200萬只的訂單現在只能給到40萬只”......限電限產的范圍,正從前期的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向如服裝、日化等其他輕工行業蔓延,其中,家電行業也未能幸免。“我有99家相關上游供應鏈企業都受到了影響,這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資金投入,我們的備貨周期必須延長”,一位冰箱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無奈表示。
產能受限
原材料漲價還沒停下來,一紙“限電令”再次攪亂了各大生產企業的陣腳。
9月份以來,隨著“能耗雙控”升級,全國多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現象。限電之下,多種原材料供應偏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8.4%和48.8%,比上月下降1.1和0.5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收縮區間。其中,與家電息息相關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于45.0%以下收縮區間,供需兩端景氣水平較低。
“家電制造業,它需要上下游的聯動,尤其上游供應鏈交付尤其重要,現在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交付及時性明顯降低,我們采購的周期性變長,目前已經直接的影響到了冰箱產品的產能”,上文冰箱企業負責人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據該負責人介紹,一般家電生產企業的上游供應鏈多分布在不同的省份,而當下限電政策在不同省份有不同的策略,這就造成了同一個家電產品由于上游供應來源于不同的廠家,而各廠家受當地限電政策影響交付周期不同,就有了產品原材料配套不齊的現象,從而導致該家電產品生產周期拉長。“原來我用15天就是一個循環(采購周期),現在可能要延長到30天,否則‘料’配不齊的話,對我整個生產和銷售都會產生影響。”
該冰箱企業位于華中區域,據其負責人透露,公司的冰箱生產端,有43%的上游供應鏈分布在山東、江蘇等受限電限產要求地區,這就導致該企業目前有99家上游供應商產能受到影響,也無形中加大了該冰箱企業的資金投入和備貨周期。
一家位于廣東省的清潔電器企業品牌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目前限電已經影響到公司的日常運轉。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導致工廠產品生產制造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用工成本增加。“現在我們工廠基本上是‘開四停三’,像合同工的話,不開工的3天也是算工資的。也就是說產能下降的情況下,用工成本壓力又在加大,現階段確實比較難。”
“限電以后對家電企業存在很大的挑戰,一個是因為限電導致他們現有產能無法繼續釋放,另一個用工也會出現波動”,一位家電行業分析人士也向記者談到產能與用工問題。“一個禮拜上4天班休3天,這3天發不發工資是個問題,發的話,企業短期內成本壓力加大;不發的話很多兼職/流動員工可能就不干了,這對于自動化程度不高的中小企業來講,用工就會出現很大的波動”。據該行業人士分析,產能受限,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對于家電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創新力稍弱,目前生產產品主要為功能性/標準化產品,因此考驗主要在于庫存量的多少;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其本身有一定的庫存量,渠道存貨也較多,此輪挑戰主要體現在后續創新技術產品的產能上。“受限電限產影響,大型企業后續的創新產品,量可能跟不上,這也是個問題。”
新一輪漲價開啟
隔三差五就要停產的另一家位于廣東省的白電企業也無奈稱,被要求每周“開四停三”后,公司主要生產的冰箱、冷柜、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產能下滑近40%。這還不是最“難”的,最近一年來,冰箱、冰柜的必備原料聚氨酯白料已經漲價約40%。近日,這家企業再次收到上游工廠漲價20%的通知。
單位時間內原材料交付周期延長,各方采購訂單量便會越來越集中,原材料價格再次上漲并不難預估。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燃料動力類、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化工原料類、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已經分別同比上漲30.3%、22.6%、20.7%、23.3%。10月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位于73.0%以上高位區間。眾所周知,家電企業里原材料的支出普遍占到總支出的70%以上,上游成本壓力加大,加上備貨周期加長,家電企業終端產品不得不通過集中式漲價來緩解經營壓力。
9月下旬,海信冰箱發布了“海信容聲冰冷產品漲價函”,自10月1日起,全面上調海信容聲冰冷產品的價格,大體漲幅在5%-10%之間。緊隨其后的,創維電器也發布了自10月1日起全面漲價通知,具體創維冰箱、洗衣機、冷柜等產品漲價5%左右。之后幾天,新興格力、美博空調、蕪湖美的、浙江森歌、宇王廚業等紛紛發布漲價函,漲價幅度也都并不小,瞬間開啟了家電“高消費”的時代。
此輪漲價傳導至零售渠道端,10月中旬記者走訪東北一家區域零售頭部企業,該企業家電業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期已接到美的生活電器漲價15%的預通知。“我們內部也有不少人擔心,限電限產之下,會不會缺貨,需不需要超量進貨,以及漲價后,對‘店’里銷售會不會產生影響等問題”。不過,相較于生產端,該負責人認為零售渠道端的影響還不至于那么大,他們的重點不在于有沒有“貨”,而在于“貨”能不能賣,有能賣的價值,再去考慮進貨的問題。另外,由于該負責人家中多位親屬都是汽車行業從業人員,他向記者透露出這樣一點訊息,目前由于同時面臨缺電+缺芯的嚴峻挑戰,該地區一汽大眾的產量下降不少。“為了保(奧迪)A6,大眾品牌很多低端車都不生產了”。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來類比觀察分析此輪漲價或者說限電限產現象,于家電產業后續發展究竟是利是弊。
好還是壞?
“這并非一件壞事。限電限產之后,家電整個產業鏈上,從上游到中游再到終端銷售的全鏈條都會有一個持續性的導向調整,這時候不管是作為生產企業也好,作為渠道銷售也好,都會往高附加值產品上去轉移,并不斷減少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銷售”,站在企業角度,前文提到的冰箱企業負責人認為“這倒是件好事”。
首先,在“能耗雙控”升級策略下,限電限產既是我國實現“雙控”環保策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有力措施。對于家電企業而言,在產能受限疊加成本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形勢下,為尋求更多利潤空間,勢必會將高能耗、低附加值產品逐步淘汰,推動企業研發投入向功能品質的挖掘,以及生產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同時行業回歸以“價值”和綜合實力比拼的良性競爭軌跡。
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端產品價格有所提升,但客單價的提升能夠換來真正對應功能品質的產品,“消費者付出的錢,更能夠體現出經濟的價值和產品的功能,這一點當使用到消費者就能夠體驗感覺出來”,該冰箱企業負責人稱。同時,上中下游產業鏈通過這種良性循環,也進一步拉動了整個內循環的規模和質量。
上文家電行業分析人士也認為,限電限產的到來,會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加速淘汰”,隨著高能耗的品類、企業逐步被淘汰出局,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之下,將倒逼更多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家電行業向綠色、低碳、智能、高端化轉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