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完善金沙灣商圈……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涌現出一批令人振奮的熱詞,提出要“推動消費升級,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完善金沙灣商圈并申報省級示范特色商圈”。
這些熱詞的背后蘊含著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哪些新密碼?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圍繞報告熱詞談看法、提建議,為全市工作大局謀新策、出實招。
【代表聲音】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實地沉浸式體驗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赤坎中山二路商業百貨、21世紀初“國貿”“世貿”等為代表的購物中心,到近年來形成的金沙灣、鼎盛、萬達、華都匯等大型商圈,有著湛江商業發展的印記,也代表著湛江人民在不同時代的消費水平。
商圈給群眾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映射著一個城市的繁華境況。
五年來,我市加快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大力構建“五個區域中心”,城市形象和美譽度明顯提升。其中,區域商貿服務中心地位提升,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五年居全省第六、粵東西北第一。
市人大代表張向陽表示,底蘊深厚的古商埠赤坎,正面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下一步將依托“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打造特色美食之鄉,推動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等服務業融合發展,打造省級示范特色商圈。
他建議,赤坎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才力度,想方設法引進高端人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政府要當好企業的“保姆”,服務好企業,推動產業和城市相互融合發展。
市人大代表李志堅指出,今年赤坎將進一步推動消費提檔升級,全面打造赤坎特色商圈,大力推動汽車消費,同時,立足文化、體育、會展等實際,培育新型消費熱點,進一步助力我市加快建設粵西區域消費中心。
隨著城市中心的發展和變遷,一個個城市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并蓬勃發展。
“相比起‘高大上’的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顯得更有‘煙火氣’,也是我們身邊最大的‘體驗店’。”市人大代表謝磊華如是說。
特色商業街區不僅商業繁華,零售業務發達,而且是城市重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兼具有發展旅游的重要功能,對于刺激游客消費、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增強城市整體實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謝磊華認為,相比起年輕人更為青睞的城市綜合體,商業街區經過多年的沉淀,已經成為中老年群體最喜歡消費的地方,比如霞山步行街,逐漸成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留給中老年人的一塊“清涼地”。“如果能夠將步行街等街區升級打造成為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娛樂、購物、休閑的重要目的地,給游客和居民提供實地沉浸式的購物和娛樂體驗,將進一步滿足居民線下實地購物所帶來的愉悅體驗和精神放松需要,也將給城市旅游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活力。”
金沙灣商圈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娛樂、消費、觀光的一個理想目的地,也是湛江的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未來,在商圈的配套設施方面,謝磊華建議,進一步完善停車場、綠道、自行車道等便民利民惠民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把金沙灣商圈打造成一項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政協聲音】
打造特色商圈 提升營商環境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局勢波云詭譎,數字化浪潮愈加澎湃。如何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占領高地,在新業態的不斷沖擊中站穩腳跟,不斷驅動著城市向前發展?對此,政協委員提出了許多思考,其中,打造特色商圈、提升營商環境尤受關注。
良禽擇木而棲。營商生態的優劣直接影響商業主體的落地經營,喜茶、海底撈、蛙小俠等越來越多知名品牌匯聚湛江,正是因為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特色商圈吸引力越來越大。
商圈發展不僅事關城市經濟,還與民生福祉有著直接聯系。政協委員張晶晶所提出的《加快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周邊市政及配套商業設施等建設的建議》正是建立在這些考量的基礎上。
“醫療院區的正常運行及醫院人文、文化等的建設離不開所在地周邊市政建設和配套商業設施、商圈的支持。完善及成熟的配套設施、商圈產業等將不僅能保證和支撐醫護員工、病人及家屬等便捷和良好的工作、醫療和治療環境,也能帶動海東新區周邊居民的生活繁榮,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商機。”張晶晶一語中的。
此外,打造特色特色街區,完善商圈建設與我市積極發展大文旅的理念高度契合。政協委員趙莉瑜在提及推進濱海文旅融合發展時就提出,要強化旅游體驗,打造特色文化街區,深度經營“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加強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等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和抗法革命遺址修復與保護。
政協委員馬冀、梁成章、林鴻也在提案中指出,在自然環境與爆款影視號召力的疊加狀態下,當前湛江大文旅開發具備了天時地利,但文旅規劃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和服務等方面還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旅客體驗質量亟待增強。
在諸多委員看來,掌握了“打造特色商圈、提升營商環境”的良策也就很大程度上相當于掌握了城市發展的“密碼”。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驅動力,更是一座城市名在外的‘金招牌’。”政協委員陳小芹指出,近年來,湛江將營商環境作為發展的“命門之穴”,聚焦企業和群眾的“最痛之點”“最盼之處”,不斷提升湛江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
陳小芹認為,提升營商環境,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服務員理念。
一方面,要“強化招商意識”和“樹立有意識招商”。營造招商引資濃厚厚氛圍,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圍繞區位和產業特色精準招商。
另一方面,要擺正“取”“舍”。要樹立科學招商、理性招商觀念,既要敞開大門,擴大開放,大力引進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的大企業、大項目,也要克服“招商饑餓癥”,堅持走綠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堅決將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項目拒之門外。
引進來,更要留得下來。陳小芹建議,想方設法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貼心服務,用真金白銀、實質措施幫助企業創新發展。同時,大力宣傳民營企業家創業創新、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勇于擔當的優秀企業家精神,不斷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增強企業家創新活力和創新動力。加強企業隊伍跟蹤考察和扶持培養、定期組織重點行業企業家走出去、構建起良好的政商關系等,也是留住企業和企業家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