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第二屆中國血液學發展大會基礎血液學論壇順利召開。暨南大學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長蘭雨教授主持開幕式,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血液病醫學部研究所長劉兵教授、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前飛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院長周家喜研究員先后致開幕詞。
本專題論壇邀請了基礎血液學研究相關領域的多位專家同仁,系統總結和客觀分析了國內外基礎血液學研究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著重交流了我國基礎血液學“十四五”開局以來的優秀工作,亮點頻出。
在造血發育和生理調控領域,香港科技大學溫子龍教授分享了團隊多年在斑馬魚造血發育領域的工作,并對HEC和cEC的早期命運決定進行了詳細闡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金勇研究員分享了人多能干細胞早期造血分化和體外再生的工作;上海交通大學蘇冰教授詳細分享了Sin1-mTORC2通路介導調控免疫細胞的增殖和代謝的研究工作;武漢大學張好建教授從mRNA修飾角度解析了干細胞穩態維持的機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基礎學院)余佳研究員則分享了可變剪切、RNA編輯、和長非編碼RNA在造血發育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和詳細機制。
在血液疾病研究領域,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徐劍教授和中山大學潘景軒教授分別分享了轉座子和超級增強子等非編碼區域在髓系血液腫瘤中的重要調控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石莉紅研究員則分享了造血干細胞異質性與血液疾病臨床相關性的研究工作。
目前單細胞技術已經成為基礎血液學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學何愛彬教授對單細胞多組學聯合分析及單細胞譜系追蹤技術進行了分享。在基礎向臨床轉化方面,瑞金醫院盧敏研究員帶來了對靶向藥物p53復活劑及抑癌蛋白的靶向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
此外,浙江大學錢鵬旭研究員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朱平研究員分別分享了ASH基礎研究和新技術的最新進展。
會議還邀請Protein & Cell雜志執行主編丁廣進博士進行了期刊編輯面對面環節,對中國生命科學高水平論文發表概況進行了總結。
最后,劉兵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所院長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基礎學院)所院長程濤教授一起進行了總結與展望,指出基礎血液學研究是血液學科的“骨架”,研究者應沉下心來、充分交流合作,開發和利用前沿技術,加速與臨床轉化的聯系,共同繪制中國血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宏偉藍圖,實現血液學跨越式發展。會議采取線上交流的形式進行,多家媒體同步直播,超三萬人次線上觀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