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大麥“觀演決策平臺”戰略的高質量推進,內容化建設為商家帶來了持續的商業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大麥平臺演出項目供給已超疫情前水平,平臺售出率穩步上升。其中,音樂節類目迎來爆發式增長,售出率同比疫情前提升33%;劇場演出也在小步快跑,售出率同比疫情前增長5%。同時,大麥“想看”取得重要突破,年度點擊用戶首超1000萬,帶動購票轉化超8%。
由此可見,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大麥“觀演決策平臺”建設已進入價值收獲期,商業效率攀升,用戶體驗升級。
過去一年,大麥不斷豐富平臺演出項目供給,一方面,擴大存量,在話劇音樂劇、音樂現場、展覽、音樂會、兒童親子等大眾消費類目上,持續提升場次覆蓋,激發消費潛能;另一方面,挖掘增量,快速引入新興消費品類,建立了脫口秀、沉浸式演出、劇本殺的自銷渠道,為用戶提供更多消費選擇。
以音樂節等音樂現場為例,2021年大麥平臺在售場次同比2019年提升63%。基于豐富的演出項目供給,大麥還升級了營銷打法,從項目單周期作戰升級至項目全周期組合式營銷,直接推動音樂節品類整體售出率爆發式增長,同比疫情前提升33%。
平臺商家陣地建設成效顯著,一批演出品牌在大麥收獲了用戶的高速增長。去年11月,德云社廠牌號關注用戶數率先突破100萬,成為平臺首個百萬品牌大號,隨后,開心麻花、摩登天空等廠牌號用戶也迅速突破50萬。這些品牌私域用戶不僅是品牌忠實的擁護者,更是品牌消費的主力軍。據悉,廠牌號關注用戶幾乎貢獻了品牌10%的票房,獨家視頻、演出預告、陣容介紹等內容已成為用戶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作為連接商家和用戶的票務平臺,大麥還密切關注新媒體技術的迭代和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不斷為用戶創造差異化的消費體驗。2019年,大麥率先在行業內推出了評論評分體系,通過真實購票用戶的消費體驗回評,幫助更多潛在消費者快速形成購票決策,減少決策成本。
數據顯示,2021年大麥評分覆蓋演出2萬場,用戶回評超60萬條,年度“想看”用戶超1000萬,內容引導的消費價值初步顯現。
同期,大麥還升級了流量分發體系,搜索、信息流分發并舉,同時聯動榜單廣場、搶票播報站等多元化內容產品,以最短路徑觸達潛在消費群,種草用戶,促成轉化。據介紹,2021年,大麥共推出各類榜單1400余個,覆蓋音樂、劇場、展覽、脫口秀等8大品類,帶動票房轉化率提升4%。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臺營銷層面,大麥還聚焦檔期營銷和年輕化傳播,著力為用戶制造具備儀式感、新奇的消費體驗。去年年底,大麥打破演出淡季思維,結合跨年檔期推出了“新年音樂會”大促,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5個核心城市通過雙人套票、親子套票等折扣方式,為用戶帶去了一個喜慶、歡樂的新年假期。隨后,在春節期間,大麥又推出了“春節不打烊LiveHouse專題”,通過祥云、虎、音樂符號等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元素制造儀式理念,沖擊用戶心智,打造應景又時尚的消費體驗。
最后,在平臺用戶發展上,去年八月,大麥聯合淘票票推出了淘麥VIP會員體系,通過電影和演出場景的拉通為用戶提供更多特惠及權益。據悉,這一聯合會員體系將通過超值福利和創新運營來提升價值,進而提振演出消費,為線下文娛市場創造增量。
“從追求規模優勢的演出票務平臺,到行業售票能力最強的觀演決策平臺, 大麥不斷煥新、豐富商家發展陣地,幫助品牌從運營‘流量’轉為運營‘用戶’,從營銷拉動成交轉為‘品牌’精細化運營帶動復購。我們希望通過多元的運營模式,持續推動商家在大麥平臺高質量發展下去,同時,基于不斷豐富的內容產品為C端消費者創造差異化的消費體驗,讓用戶無憂購票,愉悅觀演。”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大麥總裁李捷表示。
(以上圖片由大麥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