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奧會圓滿結束,運動員們的精彩表現也激發了年輕人的運動熱情。閑魚平臺調研顯示,2月至今,健身卡搜索量增長730%。“去閑魚搜一張便宜的健身卡”已經成了很多人開啟健身計劃的第一步。
閑魚青年研究所發布的《2月閑置健身卡轉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年輕人轉賣健身卡的高峰期在開卡后3——6個月,最快的在辦卡3天后就反悔了。健身卡的剩余使用時間平均在7個月以上,超過1年的不到30%。
年輕人為何如此快轉卡?閑魚青年研究所表示,經觀察調研,情況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年輕人在開健身卡的那一刻往往是雄心壯志,覺得自己一定能堅持運動,練出想要的身材,并且相信花錢開卡會對自己形成一定的督促作用,能夠改善自己在家練習時的惰怠。然而,他們去了幾次后發現高估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意志,雄心壯志很快被肌肉酸疼、效果緩慢等因素打敗,不想動、后悔了成為常態。
第二類則主要受到換工作、身體原因等客觀因素影響,不得不轉讓健身卡。
“我在閑魚買的健身卡,還剩8個月使用期,算上轉卡費,平均下來比在健身房直接買要便宜20%左右。”上班族小林所在的辦公大廈就有一家健身房,他在閑魚上發布了想收一張這家健身房的健身卡的需求后,很快就有人聯系他轉卡。“轉我卡的人說自己換工作了,新工作在另一個城市。”
實際上,小林的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據媒體報道,春節后有超4%的人選擇換城市工作;《報告》也顯示,“換工作”在轉卡理由中位居第一。
隨著觀念變化,當代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對自身興趣愛好的投資,消費背后則是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做的嘗試。但在實踐過程中,人們會因為一些主、客觀因素,不得不出手之前購置的設備或者服務,上閑魚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一方面,比起在熟人圈里轉卡,通過平臺發布能觸達更多的潛在人群,擁有更高的成交可能,幫助出售者止損回血;另一方面,也讓購買者獲得了更高性價比的商品。
業內人士指出,以閑魚為代表的互聯網閑置交易平臺是年輕人之間的一種“云互助”,它的存在讓原本的“浪費”重新流動起來,參與者共建了綠色、低碳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
(圖片由閑魚授權中國網財經發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