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3月4日訊(記者解絢)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今日在接受中國網科技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建議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網絡游戲,對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企業追究相關責任。
李君指出,所有網絡游戲開發者必須強制設置人臉識別登陸,通過人臉識別功能,來預防未成年人登陸網絡游戲,游戲的過程中也可不定時進行人臉識別抽查。另外,盡快全面推行游戲分級制度。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來進行游戲分級,限制不良類游戲面向未成人人開放。
李君表示,去年相關部門出臺了政策,明確18歲以下未成年人玩游戲的時間每天只能有1小時,且只能在周末。但很多農村里的留守兒童使用長輩的身份證注冊游戲賬號,規定形同虛設。
據了解,這并非李君第一次呼吁加大對網絡游戲的監管整治。去年兩會期間,李君曾提交建議加大網絡游戲監管整治力度,禁止明星代言網絡游戲廣告,總量控制游戲類目在各類媒體的展示廣告和互聯網的推送等建議。
對此,李君告訴中國網科技記者,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以及共青團中央常委,對于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保護有責任提這些意見。農村地區很多留守兒童、青少年受網游影響非常大,所以希望這個建議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另外也希望這個建議能夠幫助游戲行業健康成長。
調查顯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而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游戲的時間則更長,已成為兒童網游“重災區”,
在李君看來,農村地區的情況比較特殊,農村絕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城里打工,對于青少年兒童的監管確實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對于這些父母來講,他們對網游也沒有任何警惕和概念,所以說農村留守兒童也就成了網游的重災區。
有鑒于此,國家曾多次出臺相關規定,規范網絡游戲市場。
2017年年底,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管理的意見》,部署對網絡游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要求網游企業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低俗營銷,誘導消費。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實行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絡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同一網絡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
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李君告訴中國網科技記者, “去年出臺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措施,但是實際上很多未成年人通過刷父母的身份證,或者是在網絡上買賬號使用,很多時候政策沒有起到實質的作用。”
李君表示,如果沒有玩網絡游戲的話,那么青少年兒童的課余時間可能會加強體育鍛煉,上勞動課、農業學習課之類。這些既鍛煉身體,又讓他們學到了一些生活常識,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