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三銀四”春招季,不僅僅求職者“擠破頭”也要爭取一張心儀的offer,各企業為了招攬人才也花樣百出,在各大在線招聘平臺廣布英雄帖。雖然各在線招聘平臺功能愈加多樣、匹配愈加智能,但網絡招聘也并非單純把線下平移上線就一勞永逸。加之各大招聘平臺的安全整治越來越常態化、系統化,對招聘信息的審核也愈發嚴謹,這也對各HR操作的規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招聘旺季的當下,不少HR反饋招聘效果不好、招聘職位發布沒多久就被拉黑、下線,十分影響招聘效率。但該如何規范發布職位、正確使用在線招聘平臺,才能順利開展招聘呢?
第一步就是撰寫翔實準確的職位JD。很多HR為了圖方便,會直接復制粘貼市面上相似的職位JD,再發布在自家的招聘信息上,殊不知此舉不僅會影響職位的正常發布,還會給企業的招聘賬號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
以智聯招聘為例,據《智聯招聘信息發布規則》披露,除了對企業介紹及招聘職位有嚴格審核要求,嚴厲禁止任何違法、不符合公序良俗、侵犯他人權益的違規內容發布之外,還對企業信息與企業性質、經營范圍和所屬行業類型等匹配情況進行審核。如企業復制發布的職位內容,與其實際經營范圍、行業特性存在不符情況,可能會被系統判斷認為是無效信息,存在被誤認為是虛假信息、甚至黑灰產的風險。《智聯招聘信息發布規則》明確說明了,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發布不實企業或招聘信息、發布大量相同職位描述或雷同職位描述等行為都會面臨被平臺下架處罰的風險。可見,想要偷懶、批量復制粘貼職位JD,不是專業HR的選擇。
批量復制粘貼不可取,但如果包裝花哨得過了頭,也會影響平臺系統的正常判斷。有時候,企業為了吸引招聘者,HR在撰寫JD的時候經常會加入一些小巧思來給職位“引流”,像營銷創意類崗位,有很多職位介紹很活潑、很有意思。但如果對崗位不加以區分地過度吹捧或包裝,則會影響崗位的真實性,也會對正常招聘工作造成影響。
近日有些企業打著“盲盒崗位”的噱頭,吸引了一波年輕人的關注。但打開崗位頁面內容缺五花八門,有些是正經招聘管培生,但有些卻純粹是噱頭、并未有具體的職位安排。據了解,這類“盲盒崗位”因被頻頻投訴被多家平臺下架。HR們也請切記,跟風需適度。
此外,就業市場上的歧視問題屢見不鮮,有些招聘廣告為了引人注目,甚至還明確標注了對應聘者的星座要求。而這種涉嫌歧視的信息,也逃不脫招聘平臺的下架處罰。當下,國家已明確出臺各類律法規明確禁止就業歧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各種就業歧視,對各類就業歧視行為實施嚴格問責,維護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HR們要注意,一份合格的職位信息,不僅需要真實闡釋所招職位,還務必不能對于應聘者的民族、種族、性別、學歷、宗教信仰、身體健康及婚育狀態等方面的有所歧視。
當下,從業者們肯定可以感受到招聘平臺對高風險信息的審核日趨嚴格,不僅如此,各平臺對于虛假職位、虛假招聘、違法違規職位等信息的審核與處罰也毫不留情。近日,招聘平臺紛紛發布安全報告,其中智聯的信息披露比較詳實。據其《2021年度平臺生態治理報告》可以了解到,2021年智聯平臺在新用戶注冊階段共攔截了558940個違規企業注冊,累計約7985個問題違規企業納入信用記錄體系、永不合作名錄;查證并攔截涉嫌違規職位155918個,涉及企業61788家。違法違規的職業主要集中在基礎行政類和生產制造類崗位,違規原因高發在虛假宣傳類(薪資、工作內容、工作地點等與招聘信息不符)、收費類(在線下面試或者入職時收取面試費、服裝費、介紹費、及各種押金等)。除了加強平臺治理,智聯還與各監管部門聯動形成了常態化的處理機制,定期向監管部門匯報投訴情況,向主管部門反饋最新行業問題,將發現的違規犯罪線索及時舉報,配合有關部門偵破案件。
招聘平臺對于企業和HR來說,不僅僅只是招聘渠道和儲備人才的工具,更代表著企業展示給求職者的第一印象。用好招聘平臺,熟悉招聘平臺的各項審核機制,不僅可以幫助HR展開高效招聘工作,還有助于宣傳企業形象,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的投遞。而行業各平臺日趨嚴格的審核機制,不僅共同維護著就業市場的公平與安全,也在用實際行動警醒黑灰產,互聯網非法外之地,不容不法分子投機取巧,心存僥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