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舉行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教育信息化首場輔導報告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主持會議并在講話時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作為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隨著教育信息化成為發展戰略制高點,借助技術提升課前、課中、課后等各環節教學效率和體驗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剛剛過去的寒假,不少學校開始嘗試引入社會力量,通過深度融合技術手段輔助老師在寒假作業設計及批改上進行創新,精準幫助老師、學生、家長減負提效。
寒假作業也可以很智能
新學期的大幕已經拉開,北京市日壇中學實驗學校初三物理老師倪平又開始了帶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旅程。今年倪老師的課堂與往年不同,學生在寒假里的作業完成情況,成為她新學期教學的起點。
“通過個性化作業系統,我可以很清楚、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寒假作業里的易錯點,并在開學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倪平老師說。
今年寒假,日壇中學實驗學校首次使用了飛象個性化作業系統,并用系統為本校學生定制了寒假作業的所有題目。學生完成當天的寒假作業后,拍下作業內容,上傳提交,不到一秒的時間,系統就能自動完成批改;答題錯誤的地方,學生還可以點擊觀看視頻講解,及時消化理解知識點。
另一端,老師登錄后臺系統,既可以查看每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答題情況,也可以查看班級整體的作業完成數據,不僅省去了批改的時間,還可以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個性化作業系統教師后臺
這是日壇中學實驗學校借助企業力量探索出的寒假作業創新模式。相比于以往寒假結束后老師才能批改、學生才能得到反饋的模式,個性化作業系統首次實現了讓學生在寒假里全部完成作業,并在練習過程中就能得到反饋、鞏固知識點。
日壇中學實驗學校校長張英春介紹,通過該系統老師可以輕松查閱和了解班級每個學生寒假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知識點掌握、作業時間、學習習慣等一系列數據,并在新學期中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目前,該系統已經在日壇中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和中學部全面展開。
校長張英春
在朝陽區教育委員會“科技賦能促‘雙減’”行動的支持下,今年寒假,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望京實驗學校和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民族分校,也同樣使用了這樣的“智能寒假作業”。集成了“定制作業、交作業、判對錯、看解析、聽講解”的平臺,也由此成為學校科技賦能促“雙減”的有效抓手。
飛象星球副總裁葛汝勇表示:“設計這套系統的初衷是希望教育更加個性化、有針對性。學生需要通過作業來查漏補缺、獲得進步,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從作業布置開始個性化,根據每個人的學情,設計符合他能力的作業,同時通過智能批改和解析讓他及時發現并補足薄弱點,提升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協助老師完成作業批改和學情分析,為老師減負增效?!?/p>
教師開展個性化作業研究
以作業系統撬動教學改革
伴隨著中小學開學,飛象個性化作業系統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學校陸續落地應用。
老師登錄作業系統后臺,點擊“布置作業”,選取所要布置作業的章節,再點擊“標準作業”“個性作業”“錯題作業”等按鈕,就可以一鍵布置作業。方便、簡潔的操作界面,讓老師方便上手使用。同時,學生寒假作業還可按日劃分,系統會自動預估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助力教師有效控制作業總量。
倪平老師認為,該系統有效地幫助老師完成個性化的寒假作業布置,系統依據3億題量的題庫,拓展了出題的范圍,讓寒假作業從題型、題的內容和質量上都能高效掌控,同時支持教師自主編輯修改題目以及錄入自定義題目,提高了作業設計的質量。
據介紹,在系統對學生上傳的作業進行AI初步批改后,教師二次批改只需要切換打勾或打叉,讓教師能夠輕松批改,提高了作業批改的效率。
個性化作業系統教師后臺
飛象個性化作業系統的使用,降低了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減輕了教師開學初集中判作業的壓力,同時也能夠在線批改作業,無紙化的作業批改幫助教師減少了很多麻煩,批改結果也能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可以實時看到學生寒假作業的完成情況,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醒學生及時完成寒假作業。“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日壇中學實驗學校白俊萍副校長說。
副校長白俊萍
通過這個系統,每個學生都能自動生成學情報告,老師可以通過后臺查看數據分析報告,全面掌握學生寒假作業完成情況,精準了解每一題的答題正確率和學生進退步情況,這樣老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準備教學內容。張英春校長分析說,教師要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這在以往的教學中,只能憑借教師的經驗,通過個性化作業系統,可以真正掌握學生的學情,做到因材施教。
張英春校長認為,隨著“雙減”的落地,提升學校育人實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作業作為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一環,不僅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校驗學生學習的效果,還可以助力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教學。“個性化作業系統提供了整套的工具,還配備了豐富的資源庫,并為教師提供了大數據支撐,可以有效助力教師教學改革研究。”
減負增效獲學生點贊
作為第一次使用科技賦能的創新作業,學生和家長普遍給予了積極評價。
在以往的寒假中,在作業中遇到難點只能通過微信求助老師,或者等開學之后集中請教老師?!皶r間一長,不會的題目就會越積越多,而有的不會的題則會慢慢被遺忘?!睂Ρ纫酝暮僮鳂I經歷,日壇中學實驗學校初三(1)班的王婕同學對今年的智能寒假作業表示肯定。
王婕分析說,作業系統的錯題解析功能,可以讓她及時進行學習,從而彌補學習的漏洞;作業的及時批改能激發學習動力,助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的過程與以往一樣,拍照上傳作業也很方便簡捷,并不會增加額外的負擔。
王婕對飛象個性化作業系統的好評是一個縮影。據對百位學生進行的調研顯示,有61.05%的學生打出了滿分10分。對于是否愿意繼續使用系統,有95.79%的同學選擇了愿意繼續使用。從反饋的數據上來看,學生們對系統的使用頻率較高,有81%的人選擇了每天使用。對于系統的使用效能感,76%的學生認為對他們的學習帶來實際幫助且效果顯著。
該系統的使用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一位家長認為,通過這種新的技術形式,可以很大程度解決孩子以往在假期時無法持續學習的問題。“因為不管是開學前集中補作業,還是放假前期就很快做完作業的情況,都會導致假期大部分時間都沒有處于學習狀態,這種新的作業形式可以幫助孩子在整個假期平均分配好學習的時間,充分利用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該家長說。
有家長表示,由于平時工作忙,關注孩子的時間有限,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還有家長表示,孩子在做完作業后能及時、全面地看到解析,對孩子知識點掌握不精準的地方,老師都能及時講解,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長。還有家長認為,該系統大大提高了孩子做作業的時效,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和失誤點可以在第一時間查漏補缺,讓孩子及時掌握。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逐漸在教育場景中開始應用,為師生帶來了全新、高效的教與學體驗。在“雙減”落實過程中,企業應借助科技的力量,持續為教育賦能,助力“雙減”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