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虛擬貨幣、區塊鏈等新概念包裝的網絡電信騙局層出不窮,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斷翻新,近日,盤古社區借“龐氏騙局”的手法一夜之間卷走8億元,保時捷虛擬貨幣也崩盤跑路。
在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財經鏈新聯合成都鏈安舉辦“防詐反詐,如何突圍‘虛擬的騙局’亂象‘財’安全?”線上沙龍活動,邀請寧夏反詐宣傳大使李通、成都鏈安創始人&CTO郭文生、北京鏈通律師事務所主任丁飛鵬三位專家,以直播的形式向大眾普及區塊鏈反詐知識。
李通在直播中表示,目前網絡電信詐騙案件高發,數量約占刑事案件總數的40%。在虛擬貨幣詐騙中,虛假投資詐騙是主要形式,詐騙團伙往往利用群眾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對項目進行精美包裝。詐騙團隊幾乎都有專業人士,機制設計得很復雜,一般人難辨真假。
郭文生從技術上對虛擬貨幣進行了解讀,他表示,虛擬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有的虛擬貨幣只由幾個人操控,可以任意發放,并沒有實際價值。另外,還有人在發布虛擬貨幣程序時留有后門,當騙取的金額達到一定數量時,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有價值的虛擬貨幣轉走。
郭文生提醒道,虛擬貨幣和中國正推廣的數字人民幣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形態,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從事相關交易不受法律保護。
2021年9月24日,央行聯合十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具有法償性。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虛擬貨幣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
丁飛鵬表示,虛擬貨幣交易已被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接下來可能成為重點打擊對象。普通用戶參與虛擬貨幣和法幣交易時無法識別資金來源,很容易導致凍卡或涉案,職業從事場外交易業務還具有一定的刑事風險。
不過,李通提醒廣大群眾,雖然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但如果群眾遭受虛擬貨幣詐騙時,一定要報警。虛擬貨幣詐騙就像網絡賭博一樣,是精心包裝的騙局,受害者是受法律保護的。
對于如何防止虛擬貨幣詐騙,李通表示,一是要有反詐意識,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天下不會掉餡餅,貪小便宜吃大虧”。二是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打開雷電預警功能,即可預防90%的詐騙。
國家反詐中心App是一款幫助用戶預警詐騙信息、快速舉報詐騙內容、提升防范意識的反電信詐騙應用,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開發。據公安部消息,國家反詐中心2021年共緊急止付涉案資金3200余億元,攔截詐騙電話15.5億次、詐騙短信17.6億條,成功避免2800余萬名民眾受騙。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