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深交所官網披露了創業板上市委2022年第14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北京電旗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旗股份”)IPO被否。
資料顯示,電旗股份是第三方通信網絡技術服務企業,主要向主設備商和通信運營商提供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及規劃服務、無線網絡工程服務和物聯網全流程物資管理系統集成服務。此次審議會議上,上市委分別就勞務采購費用較大、勞務供應商關聯交易以及凈利潤下滑等方面對電旗股份進行了提問。
報告期內,電旗股份的勞務采購費金額較大且占營業成本的比重高,其中前五大供應商的集中度大幅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且多個勞務供應商主要為公司提供服務。對此,上市委要求公司說明勞務采購費占營業收入比例持續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業務地域分布較廣但勞務供應商集中的合理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電旗股份主要勞務供應商肇東億科及其關聯方(飛科信息、億科信息和翰林信息)均系董靜杰控制的公司,相關主體成立后即與公司合作,但合作一到兩年后即注銷。針對這一情況,上市委要求公司結合供應商選擇標準、選擇方式等因素,說明與上述供應商合作的合理性及定價公允性等。
與此同時,自2020年起電旗股份的凈利潤就已經出現下滑趨勢,2018-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4310.64萬元、6299.62萬元、5393.32萬元。此外,電旗股份還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為4200萬-4700萬元,同比下降12.86%-22.13%。對于凈利潤已連續兩年下滑的情況,上市委要求公司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同行業可比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情況、自身核心競爭力等進一步說明是否存在凈利潤持續下滑的風險。
然而,由于電旗股份未能對勞務采購模式的合理性、相關供應商主要為公司服務的合理性及規范性、勞務采購價格的公允性及勞務采購費的完整性作出合理充分說明,公司創業板IPO最終被終止審核。
從最開始申報到終止審核,電旗股份IPO之路已走了近三年時間,這其中還包括公司三度被中介機構拖累而導致IPO暫停。對于電旗股份來說,可以稱得上IPO最曲折的公司。
在新三板掛牌三年后,電旗股份于2017年便開啟了IPO輔導準備,吹響了登陸A股市場的沖鋒號。電旗股份先是在輔導期間更替保薦機構后,終于在2019年7月完成了IPO的申報,之后創業板實施注冊制后,公司最終于2020年7月6日獲得受理。
實際上,電旗股份創業板IPO最初聘請的審計機構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不過因自身經營原因,瑞華會計師事務所IPO審計團隊全部離職,2020年9月,電旗股份申請中止IPO審核,決定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在此之后,電旗股份還分別因踩雷保薦機構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而導致IPO被迫中止多次,從而使得公司上市之路推進緩慢。直到2022年3月23日,上市“釘子戶”電旗股份終于迎來了上市中的關鍵一刻,不過最終還是創業板IPO被否。(來源:藍鯨財經)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