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別的評價,只有一個詞——真快。”面對云上運行的仿真軟件,南方電網高級技術專家蘇寅生說。
3月24日消息,為滿足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運行面臨的海量仿真需求,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率先將電力仿真軟件上云,基于與阿里云共建的南網調度云平臺,仿真計算提速360倍,有效解決了傳統硬件上電力仿真軟件“跑不動”的問題,進一步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仿真計算分析軟件對電網的科學規劃、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電力輸電線路暴露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山火、臺風、覆冰等自然因素,或者氣球、風箏等人為因素,都可能引起的電網線路故障跳閘,需要通過模擬仿真計算提前做好分析和預控,保障電網安全性,提升電網供電服務的可靠性水平。
在南方電網,自主研發的電力系統仿真計算分析軟件DSP已成為電網規劃運行人員的必備工具,但它同時也是“吃算力的巨獸”。南方電網覆蓋五省區,以機電暫態仿真任務為例,對一個運行場景單一類型故障的仿真分析,全網層面就包含有300-400個子任務,傳統的單機運行環境下,各項子任務依次計算,需要等待2-3小時才能“跑”出結果。
面對“跑不動”的難題,南方電網在數字化上的提前布局派上了用場。2018年南方電網提前布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阿里云共建調度云平臺。這是業內首個秒級擴展算力資源、即插即用的云化電力調度系統。
阿里云電力行業總架構師黃兵介紹,電力系統仿真軟件DSP部署到南方電網調度云平臺后,云上的分布式并行計算把以往2-3小時的計算時間縮短至30-40秒,提速了360倍。
過去受限于計算時間,故障仿真模擬通常只能在少量代表性運行場景上進行。蘇寅生表示,我國正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大幅增加,由于風、光資源的間歇波動特性,電力系統的運行場景千變萬化,以往抽選運行場景的方式受到挑戰。云上算力讓電網實現了“仿真自由”,可對預期的各種運行場景進行充分的遍歷掃描,避免錯誤疏漏,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更多保障。
目前,云上仿真計算已大規模運用于南方電網2022年度運行方式計算。傳統由一個團隊一周完成的仿真任務,現在一個員工一天內就能完成,節省出的人力可基于仿真計算的結果對異常故障進行更精細的判別分析,更加充分地掌握電網安全穩定特性,制定好保障電網安全的控制措施。
“同時,上云后的仿真計算還可支持網、省、地各級的并發計算需求,”南方電網一級技術專家梁壽愚表示,“各地不需要自建機房,這為電網最終實現網、省、地計算業務軟硬件資源、模型數據資源的共享和一體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據悉,自2019年南網調度云平臺上線以來,南方電網已有100多套業務系統跑在云上。基于調度云的強大算力,南方電網總調的日前安全校核功能計算時間從過去的1小時縮短到10分鐘。在云上運行“電力現貨交易”系統支撐電力現貨交易,實現不同地區電價每15分鐘動態調整一次,降低全社會的用電成本。
(以上圖片由阿里云授權中國網財經發布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