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協議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防線,模糊描述、概括性授權等不規范條款不僅會給用戶造成困擾,也不利于用戶在關鍵時刻維護自身權益。
4月2日,記者從螞蟻集團消保專項 “螞蟻315”處了解到,已在平臺協議審批過程中新增AI評審,排查不規范條款,用科技保障消費者權益。
螞蟻集團法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平臺上提供的服務類型、主體變多,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服務協議數量大、條款細、種類多,以往僅通過人工審核來優化協議的做法,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需要。結合協議書寫習慣及業務場景語義表達,最終開發形成這一協議智能化篩查工具,在人工評審基礎上新增一道智能把關,確保格式條款的合法性、科學性。
這一AI評審主要識別協議中有損消費者權益的不合理條款,包括絕對化用語、概括性描述、加重用戶責任等問題,如任意終止、任意修改、任意扣款、任意費用調整,就會由AI判定為概括性授權的不規范條款,要求修改。只有協議經AI評審、人工評審均無問題,相關產品或服務才能上線。
目前,支付寶產品或服務的用戶協議已率先試點用上AI評審。后續支付寶平臺上的小程序協議等也將經過這一智能把關,進一步加強產品及服務規范。
負責人還表示,除不斷提高平臺協議規范性外,還在持續完善用戶對協議的知情權,用戶簽署過的協議正逐步在支付寶【用戶保護中心】-【服務協議】集中展示,方便查看。
記者體驗看到,該頻道已展示自己簽署過的近30份協議,每份協議注有簽署日期,最早一份為2009年7月開通支付寶時所簽署的用戶注冊協議,部分協議還提供“發送到郵箱”的下載功能。
自去年起,螞蟻集團發起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行動“螞蟻315”,陸續推出30多項舉措,涉及平臺責任、產品體驗、特殊人群保護等,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以上圖片由螞蟻集團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