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餓了么平臺獲悉,餓了么首期紓困返傭超千萬現金已全部到賬,在行業內率先落實了紓困舉措。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餓了么積極響應號召,3月初宣布首批投入2000萬現金,對1-2月被列入疫情中高風險區的商家減免傭金。3月25日,餓了么首期返傭完成全額打款,全國總計超10萬家商戶受惠,餓了么與餐飲業商戶“共抗疫情”的定力得以展現。
“這些天看著餐廳訂單量蹭蹭往上漲,老顧客也回來了,我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睡覺也安穩咯!”深圳市龍崗區老長沙口味小碗菜餐廳負責人施女士興奮不已,深圳疫情緩和后,之前冷清的廚房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上個月25號,收到了餓了么第一筆返傭資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壓力,餐廳上下都非常開心”
杭州“贈李白”精致川菜從3月18日開始陸續收到餓了么紓困返傭打款,其中濱江寶龍店、龍湖店、星光店一共收到近8000元的現金返傭,線上運營主管豆經理表示:“餓了么返傭沒有復雜的申請手續和審核,款項直接打到了外賣賬戶,后續公司準備把這筆傭金用于線上推廣投放,增加店鋪的曝光,同時提升服務水平。”
紓困只是救急,提升數字化能力才能令商家長期健康經營。返傭之外,餓了么也在積極配合各地監管部門探索更多紓困舉措,助力商戶度過疫情寒冬。
4月6日下午,一場由餓了么舉辦的“切實幫助中小商戶紓困懇談會”在西安召開,西安市商務局、陜西省飯店協會、西安市老字號產業促進會負責人以及西安餐飲商戶代表等出席會議。
活動現場,商家代表西安小六湯包金輝廣場店負責人李先生講訴了自己遇到的難處,他們的門店位于購物中心核心地段,平日一到飯點門口就會大排長龍,好不熱鬧。但在西安疫情期間,商場停業,門店關閉,堂食與外賣均無法銷售。李先生說:“平時店里的外賣訂單一天有150單以上,這波疫情后,營業額下滑到了平時的三分之一。”
正在李先生發愁的時候,西安市曲江新區和餓了么為他們送來了小紅花封簽和電子消費券,商家使用后,市民又能“放心點”,又能掃一掃拿到滿減的優惠券,選擇點外賣的市民明顯增多,短短兩周時間,門店營業額已經恢復到了往期的一半,“政府、平臺、協會都在想辦法,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李先生激動地說。
在杭州,餓了么積極配合各級監管部門推動“食安封簽”和“陽光廚房”落實,助力商家恢復正常營業水平。而在深圳,餓了么的業務經理利用日常走訪商戶的便利,幫助商戶整理資料、申請政府補助,減輕了監管部門的壓力。
以上只是餓了么配合各地監管積極落實餐飲業紓困舉措的一些切面。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餓了么先后在全國多地推出了商戶紓困幫扶舉措。其中,針對因疫情受困商家推出特殊歇業保護機制,在疫情結束后投入專員定向幫助商家恢復營業等舉措收到了商戶好評。
餓了么相關負責人表示:“餓了么將始終與商家站在一起共抗疫情,并持續為疫情受困商家制定紓困舉措。”
(以上圖片來自餓了么,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