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11點,鮑師傅完成了最后一單的收尾工作,駛回徐匯區凱旋南路一個偏僻的停車場。這是他們上海保供物資運輸的基地,而車是他們這些天來的“家”。
4月初,貨拉拉在上海打響了抗疫保供運輸戰。由于防疫管控,司機想要出門拉貨特別難。盡管如此,每天仍有一千多名貨拉拉司機奔波在運送物資的路上。與此同時,貨拉拉企業版業務團隊也組織了近百位司機為保供單位、保供企業提供運力支援。截至4月20日,這百位司機為上海方艙醫院、被封控的小區居民點運送了394車次、近20000箱的生活防疫物資。
“一定要保住這個項目”
上海封控期間,為打贏物資保供戰,分屬不同體系的運力協同作戰,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長途貨運司機負責來滬物資的遠程運輸,同城貨運司機負責運輸物資到最后一公里。
4月14日,貨拉拉企業版接到上海新徐匯(集團)有限公司的貨運需求,為徐匯區轄區居民運送生活和防疫物資。
(貨拉拉企業版保供運輸車隊)
受到2020年貨拉拉武漢抗疫運輸事跡的感召,4月16日,鮑師傅帶著五六個相熟的司機一起加入了這個項目,后續又有幾位貨拉拉司機加入,組成了11人“兄弟連”。他是老貨車司機,2019年便加入了貨拉拉,同年為貨拉拉企業版客戶羅森便利店配送過物資。由于在多點配送、取單回貨等復雜配送流程中的出色表現給平臺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被選為這個項目的司機隊長。
“每天睡幾個小時,只吃2頓,白天不敢多喝水,怕上廁所。”一直在居民密度較高的管控區配送,鮑師傅特別擔心兄弟們被感染。他要求兄弟們穿好防護服、帶上兩層口罩。白天運送過程中盡量不摘下口罩吃東西,渴了就在車上喝半口水潤一潤喉嚨。“上廁所就要拉開防護服,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一定要少喝水,晚上回到停車場做完消殺后才敢吃東西。”
(正在運送物資的鮑師傅)
除了應防疫要求保持48小時核酸記錄,鮑師傅還讓兄弟們每天早上自測抗原。“一旦被感染了,做抗原馬上就能知道”。鮑師傅稱,一旦團隊中有一個人被感染,那么這個項目無法繼續了。只有做到最極致的防護,確保我們每個人安全,才能保住這個項目。
16日-18日,鮑師傅和他的兄弟們在3天時間內完成了52車次的運輸,為徐匯區轄區內居民運送了3500箱米面糧油蔬菜等生活物資。
“一天跑60多個小區,雖然累,但我沒漏掉一單”
“都在搶時間。不管是司機,還是我們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連軸轉”。貨拉拉企業版工作人員衛平稱,經常半夜接到運輸需求,就得緊急協調運力找司機。雖然疫情嚴重的這段期間,上海幾乎處于靜止狀態,但他們一直都在工作崗位上,“晚上忙到凌晨1點多是常態。”
除了承接政府部門的運力需求,貨拉拉企業版也為蒙牛、豫園等保供企業配送民生生活物資。對于貨拉拉企業版運力工作人員衛平來說,找司機太難了。
(貨拉拉司機為封控區居民運送牛奶)
“運力需求特別大,而能出來在路上跑的司機非常少,符合要求的司機更是稀缺。”衛平說,“有的司機承諾可以出小區,但實際上到了要配送的時候,他們卻出不來。”和以往普通訂單不同的是,保供物資基本上都是多點配送,對于沒有企業訂單配送經驗的司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蒙牛這個項目,一車一百多箱的牛奶至少要配送到幾十個小區。點位過多,很容易出現漏單的情況。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配送任務,衛平為此整整找了一個星期的司機,最終選中了23位司機。安徽人郭師傅是被選中的師傅之一。“早上8點就要到達嘉定馬陸鎮的蒙牛倉庫取貨,一天送四五十個小區,有時送六七十個小區,基本上到晚上9點多才能送完。”郭師傅有企業訂單配送的經驗,對于他來說,難度不高,但還是會覺得累,不過好歹沒出過錯,沒漏掉一個訂單。
并不是每一位司機都像郭師傅這樣經驗豐富,有的司機三四十個點位可能也要送到晚上七八點。這類司機需要衛平重點跟進,協助司機優化排線,爭取將物資早點送到居民手中。
自4月以來,貨拉拉企業版業務團隊為政府單位以及蒙牛、麥德龍、餓了么、京東買菜、豫園等保供企業累計運送了394車次、共計20000箱牛奶、米面、蛋肉果蔬、口罩、防護服等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車型涵蓋面包車、依維柯、4.2廂貨、7.6米貨車、13米平板等。
一千多名貨車司機疫區“逆行”
除了貨拉拉企業版組織的抗疫保供運輸力量,還有不少貨拉拉司機自發投身到保供運輸中來。
52歲的貨拉拉司機陳師傅就是其中之一。3月16日陳師傅從江蘇揚州來上海送防疫物資,因回江蘇需要隔離,干脆留在上海繼續接單拉貨。
他每天8點開始干活兒,為用戶運送米面糧油、果蔬蛋肉、消毒液、抗原試劑等生活物資和防護用品。“每天只吃2頓飯,一頓泡面,一頓干脆面。一天大約有15個小時跑在路上。”陳師傅最多的一天跑了16單,幾乎1小時內就要跑完一單。
據貨拉拉數據顯示,上海疫情期間,活躍貨車運力下降了90%以上,但每天仍有一千多名貨拉拉司機奔波在運輸生活物資和抗疫物資的路上。他們每天往返于政府防疫部門、生活超市、物資倉庫、保供單位和各個小區之間。
為了保證每天能順利出行,不敢住酒店,不敢回家,他們以車為家、駕駛室為床,精細地計算著每一口水該喝多少、每一口食物該什么時候吃。
“我們也很怕被感染、心里壓力特別大,但每次聽到這句‘師傅,太感謝你了’,便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鮑師傅說,兄弟們相聚是緣分,但希望再也不要因這種原因而相聚,他相信,他們很快就散落到上海各個角落,然后各自安好。 陳師傅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他想家了。“好久沒吃家里的飯了”,不過他相信,應該很快就能吃到家鄉的揚州老鵝。
(文章內容與圖片均來自貨拉拉授權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